“中國東方白鸛之鄉”:衛星追蹤8年 東方白鸛國際遷徙區域在擴大
在人工巢內(nei) 的東(dong) 方白鸛。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我們(men) 開展東(dong) 方白鸛衛星追蹤8年,給101隻東(dong) 方白鸛佩戴了衛星追蹤器,基本掌握了它們(men) 在國際上的遷徙路線和活動區域,也曾首次發現東(dong) 方白鸛到韓國、朝鮮等地越冬。”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長朱寶光說。
2015年,洪河保護區開始開展東(dong) 方白鸛的衛星追蹤工作。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東(dong) 方白鸛是中國一級保護鳥類,國際瀕危物種,上個(ge) 世紀90年代初期,全球僅(jin) 有3000多隻。當前,世界上東(dong) 方白鸛的兩(liang) 大主要繁殖區分別是中國黑龍江流域的三江平原和俄羅斯遠東(dong) 地區。其中,中國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洪河保護區”)是國際重要濕地,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hui) 授予“中國東(dong) 方白鸛之鄉(xiang) ”稱號,是東(dong) 方白鸛的重要繁殖棲息地。
東(dong) 北林業(ye) 大學野生動物與(yu) 自然保護地學院教授李曉民介紹,東(dong) 方白鸛體(ti) 型碩大,高約一米,對生存環境要求高,對環境變化反應非常敏感,被視為(wei) 濕地的旗艦物種,人為(wei) 保護對這一種群的數量恢複很重要。
從(cong) 2015年,洪河保護區開始開展東(dong) 方白鸛的衛星追蹤工作,對東(dong) 方白鸛的繁殖、覓食和國際遷徙路線進行數據和資料的搜集。
“我們(men) 給保護區內(nei) 出生的一些幼鳥佩戴追蹤設備,通過衛星掌握它們(men) 的活動情況。”朱寶光說。
通過這8年衛星追蹤,洪河保護區基本上掌握了在這一區域繁殖出來的幼鳥離巢後的基本活動情況,以及它們(men) 遷徙集群時間、地點,和在國際間的遷徙路線和過程,中間停歇的點位等。
秋季集群的東(dong) 方白鸛群。 黑龍江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提供
今年,洪河保護區給28隻東(dong) 方白鸛幼鳥佩戴了衛星追蹤器,有一隻鳥10月5日飛過鴨綠江,在朝鮮停留了3天,這是第一次追蹤到東(dong) 方白鸛有這樣的遷徙路線,顯示其遷徙區域再次擴大。衛星還追蹤顯示,一些幼鳥離巢後會(hui) 飛到黑龍江、烏(wu) 蘇裏江對麵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阿穆爾州和濱海邊疆區活動,待10月中下旬,這些幼鳥跟隨成體(ti) 集群沿著主要江河、湖泊進行南遷,主要越冬至江西鄱陽湖。
目前,東(dong) 方白鸛全球的種群數量在8500隻以上,數量比20年翻了三倍,通過衛星追蹤,能更好地保護東(dong) 方白鸛的種群恢複,對中國和俄羅斯遠東(dong) 地區東(dong) 方白鸛的種群保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東方多瑙河”瀾湄上遊“土玩意”盼借IP“出圈”
近一兩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走紅網絡,成中國熱門旅遊IP。這讓地理、人文相近的西藏自治區昌都市類烏齊縣旅遊發展局副局長擁青豔羨不已。 [詳細] -
柴達木盆地森林覆蓋率較“十二五”末提高0.5個百分點
記者20日從中共海西州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獲悉,柴達木盆地森林覆蓋率達到4.1%,較“十二五”末提高0.5個百分點,柴達木綠色版圖不斷擴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