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研究指“中華水塔”青海本世紀前20年冰川、湖泊“一縮一擴”

發布時間:2023-03-15 10: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北師範大學、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最新科研成果顯示,2000年至2020年,“中華水塔”青海省冰川數量、麵積和冰儲(chu) 量呈萎縮態勢,湖泊數量和麵積呈現快速擴張趨勢。

  “冰川和湖泊被視作氣候變化的敏感指示器。”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yu) 環境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姚曉軍(jun) 14日表示,“認識氣候變化背景下不同自然要素的響應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chan) 生活的潛在影響,成為(wei) 亟待解決(jue) 的科學問題。”

  冰川融水一方麵通過補給河川徑流起著“削峰填穀”作用,另一方麵也是幹旱半幹旱地區尤為(wei) 重要的水資源,因此冰川素有“固體(ti) 水庫”之稱。同時,冰川變化也會(hui) 導致的冰崩、冰川洪水及冰湖潰決(jue) 洪水等自然災害。

  而湖泊的形成與(yu) 消失、擴張與(yu) 收縮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態環境演化過程,被認為(wei) 是全球性或區域性氣候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

  姚曉軍(jun) 團隊基於(yu) 多源衛星遙感影像提取青海省冰川和湖泊信息,並對其20年動態變化特征及其影響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2020年青海省冰川數量、麵積和冰儲(chu) 量分別為(wei) 3713條、3643.40平方千米和259.63立方千米,麵積≥1平方千米的湖泊數量和麵積分別為(wei) 231個(ge) 和14374.56平方千米。

  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0年,青海省冰川數量、麵積和冰儲(chu) 量分別減少128條、464.63平方千米和29.58立方千米,麵積≥1平方千米的湖泊數量和麵積分別增加27個(ge) 和2220.09平方千米。

  姚曉軍(jun) 表示,2000年至2020年,青海省境內(nei) 冰川自西向東(dong) 呈加快減少趨勢,氣溫上升是主要影響因素;除柴達木盆地中部和北部、唐古拉山北側(ce) 等區域外,青海省大部分區域的湖泊水域麵積呈增加趨勢,氣候暖濕化和冰川融水增多是主要影響因素。

  姚曉軍(jun) 團隊研究發現,個(ge) 別湖泊演化受人類活動影響顯著,部分湖泊擴張已對湖周草場和道路等基礎設施構成直接威脅,未來應加強對變化迅速的湖泊監測,並及時製訂相應的防災減災措施。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