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家印開蒲:生態保護是我一輩子鍾情的事業
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當天為(wei)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員、生態學家印開蒲頒發了獎牌和證書(shu) ,專(zhuan) 門對他為(wei) 四川省生態保護作出的突出貢獻進行通報表揚。這位耄耋老人一直在為(wei) 保護生態奔波,見證中國西部生態環境變遷,並將它展現給世人。
在九寨溝還鮮為(wei) 人知時,印開蒲建議在該地建立自然保護區;印開蒲是亞(ya) 丁自然保護區最初命名者之一;印開蒲尋找到被認為(wei) 滅絕的植物界的“大熊貓”五小葉槭等多種珍稀植物……印開蒲從(cong) 科研輔助人員幹起,跑遍了四川盆地的山山水水。
與(yu) 植物結緣
一做便是六十餘(yu) 年
1960年,印開蒲高中畢業(ye) ,便進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他就此和植物結緣。標本夾、繩子、砍刀……印開蒲回憶起年輕時的工作,用“條件艱苦”幾個(ge) 字來概括。“我們(men) 在野外都是就著幹糧吃鹹菜,交通全靠兩(liang) 條腿。有時候要爬上樹采集標本,有時候甚至要到懸崖邊上去采集標本,因此我們(men) 要帶足自己常用的工具。”印開蒲常常一走就是半年時間。
“搜集資料就是多多益善,采集到更多更全麵的標本。”一天下來,印開蒲能采集到十餘(yu) 斤的標本。如今,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標本館裏,能看到不少印開蒲采集回來的標本。
落石、泥石流、暴風雪……在野外調查的路上,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而在野外工作了六十餘(yu) 年的印開蒲總結出了經驗:該衝(chong) 就要衝(chong) ,該停就要停。在前往調查的路上,印開蒲見證了太多意外,還有同行不幸遇難。
在印開蒲看來,要成為(wei) 合格的“植物獵人”並非易事,除植物學和園藝學知識外,還需具備曆史、地理、考古等知識,以及冒險精神和奉獻精神。正是有著“植物獵人”相似的經曆,印開蒲更能體(ti) 會(hui) 一百餘(yu) 年前英國植物學家威爾遜之路的艱辛。
重走威爾遜之路
《百年追尋》問世
一百多年前,威爾遜在中國西部拍攝了上千張照片。1997年,印開蒲開始謀劃在威爾遜拍照的地方再拍一張照片,進行圖像對比,以此反映一百年來中國西部生態的變遷。
依靠成果轉讓支撐自己重走威爾遜之路的經費;每天提前到單位爬樓梯來儲(chu) 備自己重走威爾遜之路的體(ti) 力;搜集了海量的資料為(wei) 自己重走威爾遜之路做規劃……在第一次重走威爾遜之路時,印開蒲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經過了近7年時間的籌備,印開蒲沿著威爾遜走過的路線,深入湖北、重慶、四川,尋找威爾遜留下老照片的拍攝地點,並重新拍攝照片。
如何找到曾經的拍攝地是印開蒲重走威爾遜之路的最大難點。“一個(ge) 縣一個(ge) 縣地走,找當地的老鄉(xiang) 和縣檔案館問。”在找拍攝地的過程中,雖然艱辛,印開蒲也交到了越來越多的朋友。
定位、爬山、對照老照片、尋找植物、尋找機位……印開蒲每到一處,都重複著一整套的流程。為(wei) 了再次拍攝到威爾遜在海拔456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大炮山拍攝的圖片,當時六十餘(yu) 歲的印開蒲花了2天時間,在高寒缺氧的情況下毅然登上了山坡埡口,拍下了對比的圖片。
用了整整六年時間,印開蒲走完了威爾遜走過的路,拍攝了250組對比照片,在2010年出版集生態、曆史和社會(hui) 價(jia) 值於(yu) 一體(ti) 的著作——《百年追尋——見證中國西部環境變遷》(以下簡稱《百年追尋》),引起國內(nei) 生態學界與(yu) 公眾(zhong) 的關(guan) 注。
《百年變遷》再問世
生態保護繼續傳(chuan) 承
2018年,印開蒲萌生了再拍一次的想法,想讓更多的人來關(guan) 注中國西部的生態變化。“根據我們(men) 出去調查了解的情況,我認為(wei) 最近這10年的生態變化超過了過去100年。”印開蒲表示,這也是自己想再次拍攝的原由之一。
《百年追尋》問世十餘(yu) 年之後,印開蒲再次踏上了尋訪“百年變遷”之路。從(cong) 1907年威爾遜拍攝的第一張照片開始,到2021年印開蒲團隊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在跨越114年的曆史時空裏,幾代人對中國西部地區同一地點進行考察,通過拍攝照片進行對比,鮮活地展現了該地區生態環境的變遷和社會(hui) 演變。
在印開蒲的辦公室裏,《百年追尋》一書(shu) 已經泛黃,甚至還起了毛邊,“在做新書(shu) 時,要不斷對比,這本書(shu) 早就被‘翻爛’了。”印開蒲介紹,與(yu) 《百年追尋》相比,《百年變遷——兩(liang) 位東(dong) 西方植物學家的影像重逢》在組織章節時還有意將威爾遜之路拆解成10條旅遊線路,為(wei) 西部生態旅遊構建出一張新地圖。
“從(cong) 2009年拍攝的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汶川特大地震對於(yu) 河穀兩(liang) 岸的邊坡和植被破壞嚴(yan) 重,而從(cong) 2011年、2014年和2019年拍攝的三組圖片中發現,在實行退耕還林等一係列生態保護政策後,大自然顯示出了超強的自愈能力。”印開蒲指著書(shu) 中的阿壩州汶川縣綿虒鎮岷江河穀的一組圖片說,“這些都是寶貴的影像資料,也是我一直做下去的原因。”
現在,印開蒲的“追尋”,也變成了一群人的“追尋”。印開蒲表示,《百年變遷——兩(liang) 位東(dong) 西方植物學家的影像重逢》一書(shu) ,有近百人加入了拍攝隊伍。“越來越多的人參與(yu) 進來,少數人的行為(wei) 就變成大多數人的熱愛。”新書(shu) 出版後,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內(nei) 和所外不少人來找印開蒲要新書(shu) 和簽名,印開蒲都一一滿足。“對他們(men) 來說能夠起到鼓舞他們(men) 從(cong) 事研究工作的信心。”印開蒲笑著說。
“生態保護是我一輩子鍾情的事業(ye) 。”對於(yu) 印開蒲而言,生態保護越來越得到重視,讓他特別開心。印開蒲希望,以10年為(wei) 尺度,將拍攝延續下去。如今,生態學博士朱單成為(wei) 這項工作繼續做下去的接班人,讓印開蒲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東西問·中外對話丨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方案為世界提供何種啟示?
2023年3月21日,是第11個世界森林日。隨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中國在環境保護方麵取得的成績日益顯現:森林麵積2.31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02%。[詳細] -
西藏觀察:在西藏 高原綠化繪就出大美生態畫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詳細] -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通嘎社區婦聯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日前,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羊達街道通嘎社區婦聯組織轄區群眾開展“共植同心樹·巾幗添新綠”義務植樹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