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西藏雅魯藏布江流域農牧民守護綠水青山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小時候每到冬春季節,裸露的河道沙灘被大風一吹,不單是我們(men) 桑耶一帶,整個(ge) 雅江(雅魯藏布江)河穀都是漫天黃沙。”21日,在世界地球日來臨(lin) 之際,西藏紮囊縣桑耶社區居委會(hui) 主任索朗頓珠向中新社記者講述,雅魯藏布江沿岸農(nong) 牧民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守護高原綠水青山的往事。
雅魯藏布江位於(yu) 西藏自治區境內(nei) ,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大江流至山南後,河穀變寬、水流變緩,冬春是高原風季,不少裸露的江灘成了風沙之源。
索朗頓珠說,著名的桑耶寺便位於(yu) 桑耶社區,“以前寺廟圍牆腳下就是沙堆,我們(men) 這裏有諺語說:桑耶寺廟不需要門,踩著沙子就進去了。”他說,為(wei) 了防風固沙、保護農(nong) 田,上世紀80年代,沿線農(nong) 牧民開始在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種樹。
他介紹,近幾年桑耶社區在植樹季節的主要工作是補種,“能活一棵是一棵,往年有些樹種下了但沒有成活,我們(men) 就接著種。”索朗頓珠說,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目前雅魯藏布江桑耶寺一側(ce) 已經種滿了樹,社區林地麵積達3萬(wan) 多畝(mu) 。
桑耶社區下遊40公裏左右的山南市澤當鎮,早年同樣深受江灘風沙之苦。該鎮年過七旬的老人達瓦堅參因植樹造林在當地頗有名氣。
達瓦堅參的兒(er) 子達瓦歐珠今年51歲,他說,以前拉薩到山南是土路,江邊的風沙一吹起來,有時會(hui) 蓋住土路。“我阿爸是最早帶頭植樹的那批人,堅持了二三十年,我們(men) 都覺得他是在做一件有利於(yu) 子孫後代,有功德的善事。”
達瓦歐珠有3兄妹,家裏有12畝(mu) 青稞地。他和父親(qin) 一起種樹,每年有2萬(wan) 多元(人民幣,下同)的補貼收入,“家裏主要是靠前幾年攢錢買(mai) 的一台裝載機,一年租出去大概有四五萬(wan) 元收入”。
達瓦歐珠說,在父親(qin) 的影響下,一家人都認為(wei) 種樹需要長期堅持。“種樹不是這會(hui) 兒(er) 種下去,過幾天天氣就變好了。但隻要一年接一年地種,過幾年你就會(hui) 感受到,這裏的風沙真的變小了”。
如今,開車行駛在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可以看到,沿線已經擁有了不少現代化苗圃培育基地,以及成片規劃、種有矮化蘋果等高原“新式”治沙模式。
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項目副總經理田春雨介紹,公司於(yu) 2017年開始在雅魯藏布江沿岸進行綠化造林,目前在江岸擁有8200畝(mu) 育苗基地和1.3萬(wan) 畝(mu) 綠化造林項目。
“2022年,我們(men) 還承接了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南北山綠化項目,項目總金額是5600萬(wan) 元、4700畝(mu) 。”田春雨說,該項目實施一年多來,聘請當地農(nong) 牧民植樹、澆水、養(yang) 護等,已發放工資796萬(wan) 元。
2023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西藏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重大政治責任,推動美麗(li) 西藏建設呈現新氣象。全區50%的國土麵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三江源國家公園唐北片區獲批設立。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雙減少”。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全部完成。空氣、水、土壤質量保持全國領先。落實各類生態補獎資金663.9億(yi) 元,一大批農(nong) 牧民成為(wei) 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和受益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護百姓門前的綠水青山
樹上結出酸甜的野果,草叢冒出碩大的菌菇,風兒帶出鳥鳴蟲啼聲,寒來暑往,莽莽林海像一個無邊樂園護佑著萬物茁壯成長,將西藏的秀麗山河繪成一幅美畫展現於世人麵前。 [詳細] -
大昭寺管委會開展“守護綠水青山 建設美麗拉薩”“我在西藏有棵樹”公益活動
3月22日,大昭寺管委會結合我市宗教領域“三個意識”教育活動,積極組織寺廟僧眾開展“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拉薩”“我在西藏有棵樹”“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為主題的公益活動。[詳細] -
盡心盡力守護好綠水青山——記全國人大代表、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技術部部長許慶民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要結合本省實際,探索建立環境要素中新汙染物的分析方法,通過監測,為我省土壤環境保持清潔穩定提供技術支撐……”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