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西藏對口高職考試招生規定發布

發布時間:2022-04-28 09:46:00來源: 西藏商報

  4月27日,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獲悉,為(wei) 認真做好西藏2022年應屆中職畢業(ye) 生參加對口升高職考試(以下簡稱“對口高職考試”)招生工作,確保考試招生工作公平公正,結合西藏實際,製定了《西藏自治區2022年對口高職考試招生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根據《規定》所有考生一律采取網上填報信息、網上資格審查、網上信息確認的方式報名。學籍認領時間為(wei) 2022年4月28日至29日,網上填報報名信息時間為(wei) 4月30日至5月7日,網上資格審核、信息確認和繳費時間為(wei) 5月1日至5月11日。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須在規定期限內(nei) 登錄西藏自治區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信息管理係統(http://ptgx.zsks.edu.xizang.gov.cn:8082)進行網上信息填報和網上信息確認工作。2022年對口高職考試在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昌都、那曲、阿裏七市(地)設立考區。由考生所在學校統一辦理考生報名手續,報名信息由學校或本人在網上填報,學校負責收集整理和上傳(chuan) 考生報考材料,按規定時間組織考生對報名信息進行確認。

  凡是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區內(nei) 中職學校及區外西藏中職班的應屆中職畢業(ye) 生;身體(ti) 狀況符合相關(guan) 要求的均可報名。符合報名條件的應屆中職畢業(ye) 生可依據自願兼報普通高考和對口高職考試。往屆中職畢業(ye) 生無報考資格。已被普通高考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對口高職錄取。參加對口高職考試考生隻能報考對應專(zhuan) 業(ye) 類別,不允許跨類混報。區內(nei) 脫貧攻堅專(zhuan) 項計劃及分段製協議招生計劃的畢業(ye) 生必須統一報名參加對口高職招生考試,否則不予錄取。區外西藏中職班考生已被區外學校錄取的不再參加區內(nei) 高考和對口高職錄取。脫貧攻堅專(zhuan) 項計劃及分段製協議招生計劃為(wei) 限報計劃,脫貧攻堅2年製及“3+2”“1+2”學製、分段製協議畢業(ye) 生必須統一報名,其他考生不得報考。

  報名參加西藏對口高職招生考試的考生,必須接受報考條件資格審查。審查內(nei) 容主要為(wei) 考生的學籍、檔案等報考材料。考試科目為(wei) 高職語文、高職數學、高職政治、高職專(zhuan) 業(ye) 綜合4門,總分750分,考生隻能報考對應專(zhuan) 業(ye) 類別。對口高職考試於(yu) 6月12日至13日舉(ju) 行。區內(nei) 中職學校畢業(ye) 生由學校所在地(市)教育考試招生機構統一安排在標準化考點考試;區外西藏中職班畢業(ye) 生在規定時間內(nei) 回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市)教育考試招生機構統一安排在標準化考點考試。對口高職招生考試命題工作由西藏自主命製。

  2022年對口高職考試招生實行全區統一錄取,所有考生按照對應專(zhuan) 業(ye) 大類報名並參加考試,考試成績公布後填報誌願,誌願填報時間及具體(ti) 辦法另行通知。《西藏自治區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公布後,可在對口高職生源招生計劃中了解具體(ti) 招生學校、專(zhuan) 業(ye) 、學製、人數、學費等。

  對口高職考試招生錄取工作安排在普通高考錄取結束後進行,實行計算機遠程網上錄取,錄取期間,錄取現場實行封閉式管理,除招生工作人員外未經批準不得進入。對口高職考試招生錄取實行“平行誌願”投檔,設置“專(zhuan) 業(ye) 調劑”,錄取原則為(wei) “分數優(you) 先,遵循誌願”。每個(ge) 考生隻能按照所報考的專(zhuan) 業(ye) 類別選報對應院校與(yu) 專(zhuan) 業(ye) ,不得跨類混報、重複填報。按照招生計劃、學生填報誌願及考生成績從(cong) 高到低擇優(you) 錄取,錄滿為(wei) 止。

  高校錄取新生須按西藏規定程序按時完成調檔、閱檔、審核、預錄、退檔等各環節工作,保證考生電子檔案的正常流轉和錄取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超過時間未按要求完成相關(guan) 環節工作,且無故拒絕聯係或故意拖延時間的高校,自治區招生辦將按教育部有關(guan) 規定代為(wei) 錄取,並將有關(guan) 情況上報教育部備案。對口高職考生被普通高考錄取的不再參加對口高職錄取。已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一律不得改錄其他院校。

  本規定未盡事宜,考生可登錄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官方網站或者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西藏微青年”及時查詢各類招考信息及相關(guan) 安排。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官方網址為(wei) :http://zsks.edu.xizang.gov.cn。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