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外就業,遇見人生更多可能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多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始終把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作為(wei) 重要民生工程和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動,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以前,我們(men) 很多西藏同學畢業(ye) 後都選擇回家公考,或者到當地企業(ye) 工作。但隨著區內(nei) 公務員崗位的飽和,公考越來越難。”2017年畢業(ye) 於(yu) 江蘇大學的德青措姆,跟所有的畢業(ye) 生一樣,畢業(ye) 時麵臨(lin) 著擇業(ye) 的選擇。
在認清了就業(ye) 形勢後,德青措姆經過一番了解,發現區外就業(ye) 是一條非常不錯的道路。
經過報名、考試、麵試,德青措姆通過了由江蘇省組織的對口支援招聘考試,最後順利進入了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工作。她說:“針對區外就業(ye) 的大學生,自治區人社廳還出台了安家補貼、生活補貼、住房補貼以及探親(qin) 路費補貼等,讓同我一樣身在異鄉(xiang) 的遊子倍感溫暖。”
2022年,拉薩市江蘇援藏工作聯絡服務中心(簡稱江蘇聯絡中心)設立,在江蘇省建立了一批穩定的就業(ye) 示範企業(ye) 、就業(ye) 見習(xi) 基地,組織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到江蘇就業(ye) 。據了解,截至今年7月20日,西藏籍、西藏生源在江蘇就業(ye) 198人。
劉子恒,家住拉薩市城關(guan) 區,2020年10月參加江蘇就業(ye) 援藏計劃,獲得了到南京工作的機會(hui) ,目前在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
“工作期間,同事們(men) 給予了我很多幫助,業(ye) 務上的問題都會(hui) 耐心為(wei) 我講解,還經常問我來南京生活習(xi) 不習(xi) 慣。”劉子恒笑著說,“同事們(men) 的關(guan) 心讓我覺得溫暖,即便在南京沒有親(qin) 人,也不會(hui) 覺得孤單。”
劉子恒還說:“來到這邊不光是當地的同事會(hui) 給予我們(men) 幫助,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也時刻掛念著我們(men) ,江蘇聯絡中心經常組織座談,了解我們(men) 的就業(ye) 、生活等情況,詳細解釋區外就業(ye) 補貼政策,不但緩解了我們(men) 的生活壓力,心裏也更加踏實。”
據了解,江蘇聯絡中心定期對在江蘇就業(ye) 的西藏籍、西藏生源大學生進行實地走訪慰問,解答各類谘詢疑問,增強了西藏高校畢業(ye) 生區外穩定就業(ye) 的信心。
2019年4月從(cong) 拉薩來到南京,現就業(ye) 於(yu) 江蘇省衛生健康宣傳(chuan) 教育中心的耿傑,工作第一年,就通過“西藏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微信公眾(zhong) 號,申請到了區外就業(ye) 補貼7500元,這對耿傑來說不僅(jin) 僅(jin) 是一份補貼,更是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對區外就業(ye) 學生的深切關(guan) 懷。
耿傑說:“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沒有忘記我們(men) ,在江蘇設立辦事機構,幫助我們(men) 解決(jue) 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我們(men) 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hui) ,在江蘇爭(zheng) 做西藏文化的傳(chuan) 播者、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推動者。”
從(cong) 雪域高原走向廣闊天地,從(cong) 好就業(ye) ,到就好業(ye) ,西藏籍高校畢業(ye) 生遇見了人生的更多可能,也成為(wei) 更多人了解西藏的窗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上半年 西藏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就上半年西藏全區經濟運行情況舉辦新聞發布會。據悉,今年以來,麵對異常複雜的困難局麵,全區經濟運行企穩回升,穩中有進。[詳細] -
跨越三千公裏搭青年“連心橋” 滬藏高校結對互助共成長
高原上的思政微課、勵誌主題演講、願望筆記本清單......跨越3500多公裏,從東海之濱來到雪域之上的西藏林芝,上海交通大學“知行”社會實踐團結合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詳細] -
西藏普通高校招生已錄取考生7207人
7月31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獲悉,截至7月30日,西藏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共錄取新生7207人。目前一本預科正在閱檔錄取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