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於吉紅:“做科技攻關的領頭雁”
“在科研中,黨(dang) 員要做科技攻關(guan) 的領頭雁,勇挑重擔,勇攀科技高峰!”作為(wei) 國際無機合成、納米科學及固態化學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於(yu) 吉紅一直堅定不移地踐行著科研人的初心和使命,深研科技前沿發展,為(wei)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1985年,於(yu) 吉紅以優(you) 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吉林大學化學係,1995年博士畢業(ye) 後留校任教。她躬身於(yu) 教、矢誌科研,勤勉執著、始終如一,在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定向設計合成研究領域取得一係列創新性成果,積極推動了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學這一基礎前沿科學領域的發展。
具有規則納米孔道的分子篩是化學工業(ye) 中重要的催化材料、吸附分離材料和離子交換材料。“在傳(chuan) 統合成領域中,分子篩的生成過程一直被認為(wei) 是‘黑匣子’,其定向合成極具挑戰性。”於(yu) 吉紅說。20世紀90年代,分子篩研究正處於(yu) 瓶頸低穀期,堅持從(cong) 事這方麵研究的人不多。但於(yu) 吉紅一直堅守,因為(wei) 她認為(wei) 分子篩具有強大的工業(ye) 應用前景,對國家科技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天道酬勤,胸懷祖國。在於(yu) 吉紅的帶領下,團隊瞄準科技前沿和關(guan) 鍵領域不斷開拓創新,在國際上創建了首個(ge) 分子篩合成數據庫;在國際上較早提出以理論模擬、數據挖掘和高通量實驗相結合指導分子篩定向合成的策略;成功合成出多種新型分子篩拓撲類型,實現了我國在分子篩新拓撲結構類型創製方麵零的突破。2016年,她們(men) 首次發現羥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水熱晶化機製,這一發現不僅(jin) 使人們(men) 對沸石分子篩的生成機理有了新認識,而且為(wei) 分子篩材料的高效、節能和綠色合成開辟了新路線;2021年,她帶領團隊研製出一種基於(yu) 分子篩固態電解質的全新柔性固態鋰空氣電池,有力推動了我國在固態金屬空氣電池領域的進步,相關(guan) 重要創新成果發表在《科學》《自然》等世界頂級學術期刊。
盡管科研任務繁重,於(yu) 吉紅依然堅守教學一線,建立前瞻性的本科生課程體(ti) 係,將國際前沿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以科研反哺教學。在她的言傳(chuan) 身教和辛勤栽培下,已有70餘(yu) 名學生博士畢業(ye) ,其中40餘(yu) 人晉升為(wei) 教授或副教授。吉大化學學院青年教師李乙教授說,於(yu) 吉紅心係祖國的愛國精神和嚴(yan) 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始終引領他成長。日積月累的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的言傳(chuan) 身教,不經意間養(yang) 成了學生們(men) 嚴(yan) 謹的求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處世哲學。
繼黨(dang) 的十九大代表之後,於(yu) 吉紅又光榮地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她深感責任重大:“作為(wei) 一名教師,我將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作為(wei) 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以國家命運為(wei) 己任,搶抓科技發展先機,推動創新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為(wei)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教育部: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幹意見》,就推動高校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製優勢、加強有組織科研做出部署。[詳細] -
“一融雙優”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台風來襲,基站電力得不到保障,城市突然斷網怎麽辦?醫院、學校、居民區周邊基站因柴油發電機運行噪音大,怎麽有效解決?在破解這些難題的過程中黨支部、黨員應該發揮什麽作用?[詳細] -
夯實教育的中堅力量
19歲的徐蕾,在幾所一流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中選擇了後者。她說,打小的夢想就是當老師,完成本碩連讀後更能從容地走上教師崗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