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洋學子品讀中國古詩詞

發布時間:2022-10-28 16:01: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古詩詞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厚積澱的表現,也是探知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一把鑰匙,深受海外中文學習(xi) 者喜愛。對他們(men) 來說,古詩詞韻味十足、內(nei) 涵豐(feng) 富,但在學習(xi) 過程中,也遇到意義(yi) 難理解、對其中用到的典故不熟悉等挑戰。應對這些挑戰的過程,正是從(cong) 事國際中文教學的教師和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不斷探索的過程。

  了解背景 消除理解障礙

  今年5月,來自老撾的王禹順利完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進修學院的學業(ye) 。4個(ge) 月後,他成為(wei)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的一名大一本科生。談起中國古詩詞,他脫口而出:“靈秀。”他進一步解釋說:“中國古詩詞韻律優(you) 美、朗朗上口,越讀越有味道。”但在學習(xi) 中國古詩詞的過程中,一些生僻的字詞和詩人含蓄的情感表達卻常常讓他在理解時犯難。在王禹看來,如果沒有老師的講解點撥,僅(jin) 靠自己揣摩,往往會(hui) “讀不懂”中國古詩詞。

  王禹在中國古詩詞學習(xi) 中遇到的問題正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趙曉暉一直關(guan) 注的教學難點。在趙曉暉看來,麵向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的古詩詞教學有兩(liang) 大難點。

  首先,從(cong) 語言教學的角度,學生理解字麵含義(yi) 有一定難度。中國古詩詞講求韻律、語言凝練,與(yu) 漢語非母語者日常所使用的中文口語相差較大。對他們(men) 來說,在記憶和理解上都是挑戰。比如曹操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的“老驥伏櫪、烈士暮年”就是教學難點,不少學習(xi) 者表示不容易理解,這就需要老師一一加以講解。

  其次,從(cong) 文化教學的角度,學生對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不易把握。“在中國古詩詞中,作者常借人、借事、借物抒發自己的感情,理解意象背後所蘊含的情感是學生學習(xi) 的難點。”趙曉暉舉(ju) 例說,《長歌行》中“百川東(dong) 到海,何時複西歸”一句,隻有引導學生領悟詩詞所蘊含的時光流逝之意,才能讓學生體(ti) 味中國古詩詞之美。

  洪桐懷在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為(wei) 本科四年級的學生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名著選讀課程已近6個(ge) 學期。他指出,中國古詩詞記錄著古人對自然、人生、社會(hui) 等的觀察與(yu) 思考,要想深入理解古詩詞,需要學生對中國古代的社會(hui) 、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洪桐懷強調,記憶和背誦隻是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學習(xi) 中國古詩詞的第一步,隨著學習(xi) 深入,幫助他們(men) 理解詩詞背後的意蘊和詩性思維正是教學難點。

  “詩詞學習(xi) 不能僅(jin) 僅(jin) 理解其表麵意義(yi) ,但想探究內(nei) 涵,必須對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學習(xi) 杜甫的詩歌,學生要了解當時的社會(hui) 狀況、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但在教學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不夠了解中國曆史,以至製約了他們(men) 的詩詞學習(xi) 。”洪桐懷說。

  反複吟詠 領略詩詞意蘊

  “中國古詩詞中蘊藏著中國人對自然、社會(hui) 、人生的思考與(yu) 感悟,是國際中文教學中值得關(guan) 注的學習(xi) 資源。”正如洪桐懷所言,古詩詞雖難,卻是了解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如此,實用有效的古詩詞教學方法與(yu) 學習(xi) 妙招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洪桐懷認為(wei) 選擇體(ti) 現人類共同情感的古詩詞進行講解,有助於(yu) 學生接受和理解。“比如《詩經》中的《關(guan) 雎》,在講解其主題時,我會(hui) 引導學生去思考雎鳩和有情人之間的聯係,並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國家的文化中代表愛情的意象又是什麽(me) 樣的。通過跨文化比較,學生不僅(jin) 可以了解愛情主題在中國古詩詞中的表達,還提高了學習(xi) 興(xing) 趣。”洪桐懷說。

  2018年,趙曉暉在論文《互聯網背景下漢語言專(zhuan) 業(ye) 留學生語言課與(yu) 文學課的互動互補》中提出使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開展文化教學,並將文化課程的“教”與(yu) “學”分為(wei) “信息傳(chuan) 遞”和“吸收內(nei) 化”兩(liang) 部分。趙曉暉指出,對高年級中文學習(xi) 者來說,學習(xi) 中國古詩詞應轉向對其深層意蘊的理解與(yu) 領會(hui) ,建議教師在課前讓學生依托互聯網上的海量資源進行預習(xi) ,再在課堂上通過引導與(yu) 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並解決(jue) 古詩詞理解中的難點,教師則從(cong) 中加以指導。“比如學到詩人白居易時,我會(hui) 讓學生提前從(cong) 《琵琶行》和《長恨歌》中任選一首進行抄錄並談談自己的感想。在抄錄的過程中,學生完成詩歌的泛讀;在書(shu) 寫(xie) 感想時,完成詩歌的精讀。”趙曉暉表示,這樣的課前預習(xi) 方式,不僅(jin) 彌補了課堂時間的不足,還培養(yang) 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動學習(xi) 的精神。

  2022年4月,在北京語言大學“德行言語六十載”中華經典誦讀大賽中,王禹憑借誦讀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獲一等獎。談起中國古詩詞學習(xi) 的經驗,他笑著說:“中國朋友總是跟我說‘書(shu) 讀百遍,其義(yi) 自見’,我覺得誦讀是最好的學習(xi) 方式。”

  在課下,王禹常看一些專(zhuan) 家的朗誦視頻,模仿他們(men) 的語氣跟讀中國古詩詞。“在誦讀的過程中,我不知不覺就記住了內(nei) 容,進而感受到古詩詞的韻律之美和其所蘊含的深厚情感。”王禹說。

  穿越時光 感悟中華經典

  在王禹看來,學習(xi) 中國古詩詞為(wei) 他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打開了一扇窗。比如,通過李白的《將進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詩詞的學習(xi) ,可以了解意象背後的豐(feng) 富內(nei) 涵。“透過這些古詩詞,我仿佛能穿越時光,看到曆史中的中國,那些誦讀詩詞時帶來的情感震撼是很難忘的感受。”王禹動情地說。

  趙曉暉表示,對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來說,學習(xi) 中國古詩詞,可以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他建議學生可以閱讀一些與(yu) 詩詞鑒賞有關(guan) 的書(shu) 籍。值得關(guan) 注的是,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出現了一些關(guan) 於(yu) 中國古詩詞鑒賞的在線軟件,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應用軟件進行學習(xi) 。

  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洪桐懷強調,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文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文化教學中,中國古詩詞不僅(jin) 是典雅的教學資源,還讓學習(xi) 者對其傳(chuan) 達的人生態度及對世界的認識,有了更深入的認知和體(ti) 悟,也為(wei) 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理解世界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視角。

  “在麵向漢語非母語的中文學習(xi) 者的中國古詩詞‘教’和‘學’的過程中,中國古詩詞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成為(wei) 文化交流的紐帶,從(cong) 而助力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和中華文化。”洪桐懷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文詩詞課堂如何教聲調(延伸閱讀)

    聲調是漢字語音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國際中文課堂教學來說,讓學生感受、掌握中國古典詩詞的聲調,會幫助他們感受聲律的美妙。 [詳細]
  • 為青少年厚植中華文化根基

    近年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受到觀眾喜愛,抖音推出的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也非常受歡迎,相關話題播放量已超5億。[詳細]
  • 以幼兒喜愛的方式教古詩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古詩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也是古漢語運用的典範。古詩詞豐富的內涵、優美的意境,以及深奧的哲理,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