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少年厚植中華文化根基
近年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hui) 》受到觀眾(zhong) 喜愛,抖音推出的短視頻版《唐詩三百首》也非常受歡迎,相關(guan) 話題播放量已超5億(yi) 。日前,葉嘉瑩先生和張伯禮院士、施一公院士等人一起在《大家聊唐詩》節目分享“讀詩為(wei) 什麽(me) 使我們(men) 更有力量”,吸引了570萬(wan) 人次在線觀看。這些出圈的詩詞節目充分表明,中國古典詩詞在當下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傳(chuan) 播平台,古詩詞正綻放出新的魅力。正可謂“嫣然才一笑,驀地萬(wan) 花開”!
中國的古典詩詞數千年來深刻參與(yu) 了文化核心價(jia) 值的生成與(yu) 民族精神的塑造,可以喚起人們(men) 一種善於(yu) 感發、富於(yu) 聯想、更充實自信之精神。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曆、生活體(ti) 驗,並融入自己的理想意誌而寫(xie) 的;他們(men) 把自己內(nei) 心的感動寫(xie) 了出來,“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yu) 情”。千百年後的我們(men) 再誦讀這些作品,依然能夠體(ti) 會(hui) 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李杜文章在,光焰萬(wan) 丈長。”我們(men) 中華民族古聖先賢通過古典詩詞流傳(chuan) 下來的品格與(yu) 修養(yang) ,依然可以照亮當下你我的人生。林語堂先生說:“吾覺得中國詩在中國代替了宗教的任務。”古典詩詞作為(wei) 中華文化的芯片、最大的同心圓,可以激活、開啟當代人優(you) 雅的生存智慧,這正是中國古典詩詞當下傳(chuan) 承的意義(yi) 所在。
人與(yu) 人的年齡、職業(ye) 、身份不同,對詩歌的認識也不同,有人認為(wei) ,詩意味著一種優(you) 雅的生存狀態;有人認為(wei) ,隻有詩歌才能夠醫治理性帶來的創痛;還有人認為(wei) ,詩是參加雅集唱和的一種技能。雖然在同一個(ge) 世界上,人們(men) 有著不同的皮膚、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語言,但是人的情感卻是相通的。
葉嘉瑩先生將雄厚的國學根底、精湛的西學修養(yang) 、深刻的生命體(ti) 驗融為(wei) 一體(ti) ,形成了以“興(xing) 發感動”為(wei) 核心的葉氏解詩學範式,影響深遠。葉先生執教77年來,一直都在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彰顯中國價(jia) 值。有人曾經問葉先生:“中國的古詩會(hui) 消亡嗎?”葉先生堅定地回答:“隻要存在有理想、有品格的人,中國的古詩就不會(hui) 消亡。”因為(wei) 詩詞可以喚起人們(men) 不死的“詩心”。
為(wei) 何當下的青少年還需要習(xi) 誦古典詩詞?生活中,我們(men) 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可以背幾百首詩歌,有的人在詩詞大會(hui) 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教材裏擴充了古典詩詞的篇幅。但是這還不夠,習(xi) 誦古典詩詞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應試備考,不僅(jin) 僅(jin) 是才學的積累,我們(men) 更應看到,古詩詞在開啟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品格等方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隻有在人有內(nei) 在的感受、屬於(yu) 自己的感受時,道德才能在人的心靈中擴展。這種靠內(nei) 在起變化的質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而青少年正能夠從(cong) 詩詞中讀出一種發自內(nei) 心的感動的力量,進而讓古人的詩和當下的人之間產(chan) 生一種呼應,這樣就完成一種詩詞上的傳(chuan) 承,文化上的賡續。正是在這種傳(chuan) 承中,我們(men) 實現了培育中國魂、樹立中國心的育人目標,讓青少年成長為(wei) 有“魂”有“根”的新一代。
當我們(men) 誦讀古詩詞的時候,需要與(yu) 自己的生命情感發生碰撞,從(cong) 而對自己當下的修為(wei) 產(chan) 生引領。文天祥曾在《正氣歌》裏寫(xie) 道:“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簷展書(shu) 讀,古道照顏色。”也就是說,古聖先賢雖然距離今天的我們(men) 有了一定的時空距離,但是他們(men) 的智慧、品格卻依然可以光照當下,成為(wei) 我們(men) 前行道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希望青少年朋友們(men) 都能從(cong) 詩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開啟未來道路的智慧,由自己感悟詩詞時的“嫣然一笑”,繼而實現人生中的“萬(wan) 花盛開”。
(作者:張靜,係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東中小學教師編製實行單列管理
記者從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省在優化中小學教職工編製管理方麵,優化核編程序,實行單列管理,專編專用,強化動態管理,確保中小學教職工編製保障到位、管理使用到位。[詳細] -
為基層注入青春“活水”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拓寬基層就業空間。結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適應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詳細] -
夯實教育的中堅力量
19歲的徐蕾,在幾所一流大學和浙江師範大學中選擇了後者。她說,打小的夢想就是當老師,完成本碩連讀後更能從容地走上教師崗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