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新課標如何真正進入課堂

發布時間:2022-10-28 16:42:00來源: 光明日報

  今年秋季學期,新課標開始施行。

  誠如專(zhuan) 家所言,“新課標”的頒布與(yu) 實施,體(ti) 現了一個(ge) 時代、一個(ge) 國家對教育的本質理解,也體(ti) 現了國家對未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預設與(yu) 憧憬。

  新課程理念在學校紮實落地,如何從(cong) “千裏之外”走到“一米之內(nei) ”?憧憬的育人藍圖怎樣成為(wei) 看得到的風景?作為(wei) 一校之長,如何用新理念將人一步一步“樹”起來,形成更高質量的育人實踐體(ti) 係,書(shu) 寫(xie) 不同的答卷?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家書(shu) 院等聯合舉(ju) 辦的“京師問道”未來教育家成長計劃係列論壇,通過雲(yun) 端會(hui) 議就“新課標落地與(yu) 學校行動”展開深入研討。

  並非零起點——

  理解新課標,自選動作成為(wei) 必修動作

  對老師們(men) 來說,“新課標”“核心素養(yang) ”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個(ge) 熱詞,更是改變,應知曉麵對變化該如何改進自己的教學。從(cong) 課程標準到課程實踐,還存在著層級落差,如果沒有精準的理解和有效的實踐,新課標就難以真正進入課堂。

  作為(wei) 一名管理者,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易豔丹校長清楚,“我們(men) 既要‘頂天立地’,去做頂層設計,去做底層邏輯,也要在多元的挑戰麵前保持理性的態度,引領教師,不慌不忙,持續去改變,真正看到每一個(ge) 孩子的需要。”

  “我們(men) 應該基於(yu) 學校這樣一個(ge) 教育場域,充分用好學科標準來促進教師深化學科理解。”在北京陳經綸中學民族分校校長郭鋒看來,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是通過各學科的核心素養(yang) 來協同,形成的一個(ge) “素養(yang) 拚圖”和集合體(ti) 。培養(yang) 學科核心素養(yang) 關(guan) 鍵在於(yu) 教師要有對學科的深刻理解。比如,大家都在談“跨學科”的協同學習(xi) ,如果沒有對本學科的深刻理解,“跨學科”學習(xi) 極有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麵。因此,需要幫助教師從(cong) 學科事實走向學科體(ti) 係的建構;借助學科核心素養(yang) 來加深學科理解,從(cong) 而培養(yang) 學科思維,最終形成學科智能。

  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和新課標的落地息息相關(guan) 。“老師的站位有多高,我們(men) 課程的育人價(jia) 值就有多強。教師的教學站位決(jue) 定了學校課程育人的眼界和格局。我們(men) 期望的是,每一節課,有需要了解、理解、記憶、掌握的知識點目標,更要有學生的關(guan) 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jia) 值觀念。”國家督學、北京中關(guan) 村第三小學原校長劉可欽認為(wei) ,如果一個(ge) 老師的課堂隻滿足於(yu) 對知識點的了解、理解、記憶、運用和反複操練上,就很難培養(yang) 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

  專(zhuan) 家導讀、自主研讀、同伴互讀、主題式微分享、開展沙龍……南昌師範附屬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開展了多軌製專(zhuan) 項大學習(xi) 。在“讀”與(yu) “展”的雙軌學習(xi) 中,老師們(men) 慢慢明白了,新課標的相關(guan) 要求有了更高的定位,或者說把一些自選動作變為(wei) 必修動作。

  “新課程方案,並非零起點,有過去很多學校探索積累的經驗,也包括一些問題,我們(men) 需要在這個(ge) 基礎上分析、改造,然後進入國家文本的過程。”劉可欽表示。

  進階優(you) 化——

  學校提升轉化力,形成更高質量的育人實踐體(ti) 係

  隨著新課程方案的落地,校長和老師們(men) 都會(hui) 遇到新的問題。實施新課標,對學校的挑戰是什麽(me) ?迎來新的增長級,學校如何傳(chuan) 承經驗、分析優(you) 勢、持續改進?從(cong) 學科意識、學科領地的局限性上升到學科育人、課程育人的高度,學校應該提供什麽(me) 樣的導向,讓老師朝育人的方向前行呢?

  “需要進階優(you) 化。”劉可欽表示,學校學生核心素養(yang) 發展的表現水平,也是丈量一個(ge) 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觀測點。課程內(nei) 容需要圍繞素養(yang) 立意的角度進一步優(you) 化,把內(nei) 容組織起來,形成孩子學習(xi) 的一個(ge) 個(ge) 問題鏈條,讓老師和孩子教與(yu) 學的方式發生變革。學校的正向實踐轉化力,就是向新課程方案靠攏過程的體(ti) 現。

  優(you) 化學校課程方案,探索大單元教學與(yu) 跨學科學習(xi) 的方式與(yu) 機製,重構教育組織生態,研發課程迭代……在以往實踐的基礎上,北京中關(guan) 村三小不斷改進。

  ——提供時空機製支持。每堂課的時間因需而定。在進行跨學科學習(xi) 時,老師們(men) 不用糾結40分鍾夠不夠,他們(men) 可根據需要把90分鍾設置成不同板塊。即便是單一學科的學習(xi) ,如果一節課的內(nei) 容重在探究、多樣性表達,老師就可以連起來上60分鍾。這種改變算的是大賬:今天少點兒(er) ,明天多點兒(er) ,這學期整體(ti) 上平衡就行了。

  ——重構教育組織生態。三個(ge) 年級的班在一起組成一個(ge) 更大的單位,這被學校老師們(men) 稱為(wei) 跨年齡、跨學科的班組群。如果上跨學科的綜合任務學習(xi) ,就根據需要打開教室的一麵牆或者其他牆,這樣就有了更廣闊的學習(xi) 空間,超越了班級授課製。

  “為(wei) 此,校長需要向學術引領轉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國雄認為(wei) ,校長的領導力重點體(ti) 現在課程開發,包括領導課程資源開發、指導課程實施、領導課程變革等方麵的能力。

  “老師與(yu) 老師之間,關(guan) 起門來的分科、關(guan) 起門來的各個(ge) 班級的學習(xi) ,互相沒有交流溝通,在自己的學科裏,越挖越深,就出不來了,很難培養(yang) 孩子整體(ti) 認知世界的能力。”劉可欽介紹,學校會(hui) 對成熟的項目形成項目名片進入項目庫,供老師去選擇、去迭代、去發展,形成跨年齡、跨學科的班組群,組織實施跨學科的學習(xi) 。

  不少學校在探索,將育人目標進行校本化闡釋。“我們(men) 以核心素養(yang) 為(wei) 指導,將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作為(wei) 一級目標,然後從(cong) 行為(wei) 規範的養(yang) 成、思想道德的成長、學科的多元評價(jia) 、探究性課程、拓展性課程、體(ti) 質健康、心靈健康7個(ge) 方麵來形成學生的成長手冊(ce) ,進行全過程的評價(jia) 。”易豔丹介紹,學校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了孩子們(men) 的“成長能量卡”,老師用電子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描畫孩子們(men) 的成長畫像。

  “我們(men) 期待讓技術變軟,讓課程變硬,讓評價(jia) 變聰明,保護好孩子的多樣性發展。”易豔丹說。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常務副校長、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分析,為(wei) 了更好地推進教學,我們(men) 應該把政策導向和老師教學實踐形成的經驗導向有機整合,把核心素養(yang) 的概念加以細化,把它轉化到對教學的要求上。這樣,教學就不能再停留於(yu) 隻關(guan) 注一個(ge) 知識點、一課或者一節上,而是以大主題、大單元、大情境來組織教學。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出台了單元主題教學的框架,把它變成一個(ge) 新常規,用新的教學評價(jia) 來落實這個(ge) 新常規。當發現有個(ge) 性的、有突破的優(you) 秀課例時,也會(hui) 把這些個(ge) 人經驗注入組織當中,變成整個(ge) 學校所有教師共有的實踐性知識。

  始終相信每一個(ge) 老師都是變革的力量。校長們(men) 要做的就是給他們(men) 一個(ge) 支點,喚醒每一個(ge) 老師的內(nei) 心動力,以內(nei) 源性變革去落地新課標,撬動師生的整體(ti) 發展,撬動教育的一種高質量的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文詩詞課堂如何教聲調(延伸閱讀)

    聲調是漢字語音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國際中文課堂教學來說,讓學生感受、掌握中國古典詩詞的聲調,會幫助他們感受聲律的美妙。 [詳細]
  • “援藏是情懷,在藏是感情”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西藏自治區迎來55周歲“生日”之際,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闡釋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詳細]
  • 把多彩課堂送到雪域高原

    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上海實驗學校,有一係列以青稞為主題的多彩課程:春耕、秋收季節,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親手播種、收割糧食,觀察農耕機運作,感受現代農村生產方式的變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