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孩子沉迷網絡怎麽辦 專家建議重建家庭溝通模式

發布時間:2022-11-16 16:2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孩子沉迷網絡不願意學習(xi) ,為(wei) 了打遊戲與(yu) 家人爭(zheng) 吵、動手,不愛社交,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麽(me) 辦?日前,為(wei) 了厘清兒(er) 童青少年出現網絡沉迷的心理因素,提高兒(er) 童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ang) 及自我控製能力,上海市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科於(yu) 近期開設了“網絡沉迷門診”。

  記者從(cong) 上海市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科主任、網絡沉迷門診醫生陳津津處獲悉,實際上,“網絡沉迷”往往並不是孩子一個(ge) 人的問題,經醫生診斷,不少出現孩子沉迷網絡問題的家庭,迫切需要重建正常的家庭溝通模式。

  網絡沉迷是一種網絡使用失控行為(wei) ,它是一種因過度使用、誤用或濫用網絡所引發的深度著迷狀態,通常伴有難以抗拒、不能控製的再度使用欲望,並導致個(ge) 人社交與(yu) 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出現為(wei) 了上網而犧牲睡眠時間,耽誤學習(xi) 、工作或忽視人際關(guan) 係等問題。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有沉迷網絡問題,並嚴(yan) 重影響到日常學習(xi) 生活,乃至引發心理問題。

  14歲的小駱(化名)目前就讀初三,從(cong) 進入初中後,小駱手機、平板不離手,作息紊亂(luan) ,成績下滑明顯,晚上偷偷在房間裏打遊戲,拒絕跟家人溝通,時常與(yu) 老師、同學發生爭(zheng) 吵,甚至與(yu) 家人大打出手。母親(qin) 無奈帶孩子到上海市兒(er) 童醫院兒(er) 童保健科就診。

  經過與(yu) 孩子深入溝通,醫生發現孩子並不單是打遊戲沉迷,還在某平台上有自己的賬號,經常發布視頻,一些視頻播放量10萬(wan) 以上,粉絲(si) 1萬(wan) 多,從(cong) 中獲得了不小的成就感。

  而在家庭方麵,孩子父親(qin) 常年在國外,父子溝通很少,這幾年孩子與(yu) 父親(qin) 見麵的機會(hui) 更是少了很多;母親(qin) 全職照顧孩子,對其學業(ye) 要求較高。

  經醫生與(yu) 母親(qin) 、孩子麵談,填寫(xie) 量表評估網絡沉迷程度後發現,孩子存在社交苦惱、焦慮情緒,個(ge) 性特征為(wei) 敏感、偏內(nei) 向。父母教養(yang) 方式中情感溫暖理解較少、懲罰否認較多,孩子的網絡沉迷屬於(yu) 一級(輕度)。

  醫生最終的“治療辦法”並不是用藥,而是與(yu) 父母溝通如何傾(qing) 聽孩子,重建家庭溝通模式;傳(chuan) 授給孩子社交技巧,通過正念治療減壓,接納情緒,加強自律,提升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及使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親(qin) 子關(guan) 係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縮短了使用網絡時間,在學校也交到幾個(ge) 朋友。

  陳津津告訴記者,孩子出現網絡沉迷的問題,家長亦有責任。當前,一些家長對孩子過度使用網絡的管控態度“多元”,有的對孩子約束過嚴(yan) ,有的過鬆。一旦出現問題,有的家長會(hui) 采取“沒收手機”“砸壞電腦”或者“暴力戒斷”等手段,極易引發親(qin) 子矛盾與(yu) 衝(chong) 突,有時甚至還會(hui) 釀成悲劇。

  陳津津介紹,兒(er) 童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性是網絡沉迷的主觀原因。沉迷網絡的行為(wei) 與(yu) 性格內(nei) 斂、抗挫折能力差、意誌品質缺乏鍛煉、社會(hui) 情感發展受限等問題有密切聯係。此外,家長由於(yu) 工作忙碌,電子設備使用時間過長,與(yu) 子女交流的時間相對較少。祖輩與(yu) 兒(er) 童青少年的交流存在代溝,加上同伴影響,導致孩子更容易沉迷網絡。

  陳津津建議家長以身作則,首先規範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wei) ,增強對孩子網絡使用管理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ang) ;學校也要對家長進行相關(guan) 方麵的指導。

  陳津津還為(wei) 家長們(men) 總結了一些“網絡沉迷”的症狀特點,她建議,發現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應引起警惕,盡快到專(zhuan) 業(ye) 機構就診、尋求專(zhuan) 業(ye) 醫生的幫助。

  一是看到電腦、手機眼睛發光,專(zhuan) 注於(yu) 上網打遊戲、聊天或者看視頻,對無關(guan) 的事情不太感興(xing) 趣;二是主觀上對上網存在強烈渴求,有強迫性的上網衝(chong) 動,遏製不住;三是上網時間越來越長,沉溺於(yu) 網絡虛擬世界中,或者需要不斷進行挑戰性遊戲,停止上網後會(hui) 出現易怒、攻擊、虐待行為(wei) ,為(wei) 了繼續上網可出現撒謊、欺騙行為(wei) ;四是對人漠不關(guan) 心,排斥社交,情緒低落,將上網看作一種逃避問題的方式,或通過上網釋放不良情緒,如無助、內(nei) 疚、焦慮、沮喪(sang) 等;五是經常向父母要錢去買(mai) 裝備、升級等,甚至偷偷使用父母的手機、盜刷父母銀行卡;六是經常惡心、厭食等,睡眠紊亂(luan) ;七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或持久,記憶力下降。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