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感恩,河源草原逾寒冬
噶丹村易地搬遷點震後新貌。 瑪多縣融媒體(ti) 中心供圖
“油溫七成熱下鍋,等麵餅快速漂浮上來,20秒左右後趕緊翻個(ge) 麵兒(er) ,中間再翻上兩(liang) 次麵,直到炸至表皮金黃。”11月23日,記者走進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查理鎮瑪查理村的尼什吉家,正在用大豆油炸製油餅的女兒(er) 依毛,手上功夫熟練,很快將新鮮出鍋的油餅端上桌,給爐火正旺的出租房內(nei) 增添了一股香噴噴的熱氣。
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平均海拔超過4200米,地廣人稀。2021年5月22日淩晨,瑪多縣遭遇7.4級地震,全縣6200戶14490人受災。震後一年多,臨(lin) 近寒冬,記者再次回訪震後瑪多群眾(zhong) 的生活。
皚皚白雪堆積在院內(nei) ,大片大片的陽光灑在屋簷,屋內(nei) 年事已高的尼什吉烤著爐火,享受著冬日裏的寧靜與(yu) 安詳。
“黨(dang) 和政府始終惦記著我們(men) 困難群眾(zhong) ,一如既往地關(guan) 心我們(men) 呢。”尼什吉說。從(cong) 今年9月起,為(wei) 了保障尼什吉家這樣的低保戶能溫暖過冬,瑪多縣民政局為(wei) 全縣低保戶家庭發放了800元取暖補貼和400元生活補貼,經濟條件拮據的尼什吉母女用這筆錢購置了麵、油和煤等基本生活物資。
此後,為(wei) 進一步確保今冬明春期間困難救助對象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瑪多縣印發《關(guan) 於(yu) 紮實開展“寒冬送溫暖”集中臨(lin) 時救助活動實施方案》,對生活困難的民政低保對象、務工人員等人員實施臨(lin) 時救助。連日來,瑪多縣民政係統以每人每月708元標準,向全縣295戶870名困難群眾(zhong) ,發放了總金額68萬(wan) 餘(yu) 元的“寒冬送溫暖”集中臨(lin) 時救助,全力保障困難群眾(zhong) 安全溫暖過冬。
走進瑪查理鎮易地搬遷點噶丹村,午後溫暖的陽光探進索索窗明幾淨的家中,從(cong) 午覺中醒來的小兒(er) 子困意未消,依偎在爸爸的懷裏打盹兒(er) ,一旁傳(chuan) 來今年剛剛升入初中的大兒(er) 子在房間內(nei) 上網課的聲音。
“重獲一套屬於(yu) 自己的房子,一家人感覺都特別好。”索索說。今年9月,索索和其他33戶受災群眾(zhong) 告別了臨(lin) 時安置房,趕在冬天到來之前陸續遷入新居。為(wei) 了慶祝喬(qiao) 遷之喜,索索特意花錢為(wei) 新房添上了新的電視櫃和方桌,一家人把新居收拾得幹淨整潔、井井有條。
“黨(dang) 和政府在我們(men) 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men) 重建家園,解決(jue) 了我們(men) 最關(guan) 心的問題,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們(men) 更要時刻銘記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懷,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索索說。
時入凜冬,隨著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開始增多,持續低溫帶來積雪的風險較高,使越冬保畜成為(wei) 眼下河源草原廣大牧民群眾(zhong) 最為(wei) 關(guan) 心的大事。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瑪多縣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將今冬明春抗災保畜作為(wei) 當前最重要的民生工作。
11月22日,在瑪多縣花石峽鎮鬥納村出欄現場,合作社和牧戶共出欄140餘(yu) 頭犛牛,伴隨著全鎮牛羊出欄工作逐漸接近尾聲,花石峽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仁青紮西告訴記者:“今年花石峽鎮全力響應政府號召加大牲畜出欄,充分發揮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爭(zheng) 取更高的上市價(jia) 格,做到應出盡出,目前全鎮已出欄牛羊3.3萬(wan) 餘(yu) 頭隻,最大限度變牲畜儲(chu) 備為(wei) 資金儲(chu) 備,在增加牧民收入的同時做好防災保畜工作。”
瑪多縣農(nong) 牧和科技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桑傑才讓介紹:“為(wei) 確保牲畜安全越冬,今年縣政府安排資金在縣域內(nei) 增設8處村級防災儲(chu) 備庫,提升村級防災貯備能力,全縣越冬防災飼草料4326噸目前已全部儲(chu) 備到位,並與(yu) 飼料供貨企業(ye) 簽訂了1000噸顆粒飼料的災備協議,防患於(yu) 未然,確保災情發生後第一時間拉運到縣。”
伴著午後的琅琅書(shu) 聲,記者走入瑪多縣花石峽鎮藏文中心寄宿製小學,在校長才讓的帶領介紹下,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校園裏的種種新變化映入眼簾。
“趕在冬季來臨(lin) 以前,校園內(nei) 所有樓棟都加裝了保溫層,學生宿舍室內(nei) 溫度基本穩定在25攝氏度以上,學校還新增了通水廁所……更主要的是,愛國主義(yi) 、紅色教育、人文曆史等校園文化上了牆。” 邊走邊說地才讓頓下腳步。
“如今每周六下午2點半,各班級都會(hui) 組織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課,盡管地處偏遠,對於(yu) 我們(men) 瑪多的孩子,愛國和感恩這兩(liang) 件事,才是我們(men) 教育的重中之重。”才讓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雪域高原有了“城鄉共享課堂”:牧區孩童觸網感知世界
據悉,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是天師附小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麵。2019年,該校通過“兩州一縣”項目,作為試點校實施了智慧課堂,經過幾年不斷探索運用。[詳細] -
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課堂 以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廣大師生中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拉薩市教育局充分發揮思政課程主渠道陣地作用,創新形式、豐富載體,將黨的創新理論生動、深刻、係統地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詳細] -
西藏:自學考試下半年論文答辯申請工作開始
近日,西藏自治區教育考試院發布自學考試2022年下半年論文答辯申請、免考、畢業申請等工作的通知。按照西藏自治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免考辦理公告要求(https://zsks.edu.xizang.gov.cn/92/138/3653.html),免考生可將相關證明材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