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幼兒園課程應引入民間藝術資源“活水”

發布時間:2022-12-02 11:59: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民間藝術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wei) 一種大眾(zhong) 文化,它與(yu) 人們(men) 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實踐和生活密切相關(guan) ,反映著特定區域大眾(zhong) 的整體(ti) 審美和風俗習(xi) 慣。將優(you) 秀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er) 園課程,不僅(jin) 能引導幼兒(er) 真實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激發幼兒(er) 熱愛家鄉(xiang) 、熱愛祖國的情感,而且能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打下堅實基礎。

  民間藝術資源的教育意蘊

  民間藝術資源承載著文化知識的傳(chuan) 遞。民間藝術蘊含著豐(feng) 富的地域文化知識,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一方麵,民間藝術能拓展幼兒(er) 的知識學習(xi) 內(nei) 容,使幼兒(er) 實際感受其魅力,體(ti) 驗並認同它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進而建構幼兒(er) 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初步認知。另一方麵,民間藝術課程的學習(xi) ,有助於(yu) 縮小幼兒(er) 對家校文化經驗的認知差異,減少認知衝(chong) 突,有助於(yu) 提高幼兒(er) 對學校主流文化的適應力,為(wei) 今後的學業(ye) 發展打下基礎。

  民間藝術資源蘊含著思想品德的啟蒙。民間藝術凝聚著豐(feng) 富的道德教育內(nei) 涵,既體(ti) 現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道德賡續的脈絡與(yu) 自信,亦因其形象、可親(qin) 、可及等特點長久滋潤著華夏兒(er) 女的心靈。充分挖掘其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要素,既能帶給幼兒(er) 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也有助於(yu) 幼兒(er) 形成符合當代社會(hui) 發展的健全人格。

  民間藝術資源滲透著社會(hui) 交往的提升。民間藝術來源於(yu) 生活實踐,融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是當地人生活需要和生存智慧的反映,不僅(jin) 帶有濃厚的生活印記,還流露著當地人的生活哲學。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er) 園課程,要貼近幼兒(er) 現實生活,能夠讓幼兒(er) 更直觀、清楚地了解地方文化,擴充其生活經驗,不斷提升其社會(hui) 生活能力。

  民間藝術資源濃縮著審美情趣的陶冶。民間藝術作為(wei) 一種美育資源,是生活化與(yu) 藝術化並存的形式,其地域特點使其兼具了審美情感與(yu) 外在的藝術形象,可以培養(yang) 人的審美能力,增強人的民族歸屬感。通過民間藝術教育,可以增進幼兒(er) 愛家鄉(xiang) 的情感,提升幼兒(er) 審美感知與(yu) 審美體(ti) 驗,培養(yang) 幼兒(er) 創造性與(yu) 表現美的能力。

  幼兒(er) 園課程篩選民間藝術資源的原則

  民間藝術資源的類型與(yu) 層次豐(feng) 富多樣,隻有篩選出真正契合學前教育實際、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內(nei) 容,才能確保其對幼兒(er) 發揮積極正麵的教育作用。

  以價(jia) 值性為(wei) 主線梳理民間藝術資源屬性。民間藝術集文化、道德、生活、美育為(wei) 一體(ti) ,將其融入幼兒(er) 園課程,必須抓住核心、體(ti) 現其價(jia) 值性。從(cong) 學科領域劃分,可歸納為(wei) 六大板塊,包括民間美術,如年畫、農(nong) 民畫、烙畫等;民間手工技藝,如風箏、麵塑、泥塑、核雕等;民間音樂(le) ,如民歌、民謠等;民間文學,如故事、傳(chuan) 說、謎語等;民間舞蹈,如秧歌、鼓舞等;民間體(ti) 育遊戲,如花毽、空竹等。相關(guan) 內(nei) 容對幼兒(er) 的德、智、體(ti) 、美、勞等的全麵發展均具有特殊價(jia) 值,每一板塊均可以價(jia) 值性為(wei) 主線形成基於(yu) 並服務於(yu) 幼兒(er) 發展的園本課程。

  以適宜性為(wei) 標準建立民間藝術資源模塊。民間藝術資源特色鮮明、內(nei) 涵豐(feng) 富,要將其融入幼兒(er) 園課程的開發設計,需要篩選過濾、去粗取精。為(wei) 此,必須從(cong) 幼兒(er) 發展水平出發,符合幼兒(er) 認知規律和活動特點,同時結合幼兒(er) 個(ge) 性差異;從(cong) 幼兒(er) 文化經驗出發,甄選融合地域範圍內(nei) 文化和風俗特點的資源,夯實幼兒(er) 發展的地域文化根基;從(cong) 幼兒(er) 生活經驗出發,選取符合幼兒(er) 生活中感性認識、情感興(xing) 趣的健康、有價(jia) 值、拓展性強的優(you) 秀資源,促進兒(er) 童全麵發展。

  以操作性為(wei) 關(guan) 鍵拓展民間藝術資源應用。民間藝術資源作為(wei) 內(nei) 容素材,隻有經過梳理、加工、改造才能轉化成有價(jia) 值的課程資源。要以幼兒(er) 現代生活為(wei) 依托,注入新內(nei) 容、賦予新形式,保持民間藝術資源在課程中的生命力與(yu) 鮮活性。要結合科學的課程架構體(ti) 係,通過改造、創生、變通等方式,使其成為(wei) 符合幼兒(er) 發展需要、貼近幼兒(er) 現實生活、具備可操作性的課程資源。

  幼兒(er) 園課程開發民間藝術資源的路徑

  可循以下路徑,開發幼兒(er) 園課程民間藝術資源。

  以和合文化勾勒出幼兒(er) 園課程開發願景。和合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匯合、融合、聯合等。在幼兒(er) 園民間藝術課程中,“和”體(ti) 現為(wei) 課程設計應包容幼兒(er) 個(ge) 體(ti) 差異、尊重幼兒(er) 的自身發展情況等,“合”體(ti) 現為(wei) 民間藝術資源與(yu) 幼兒(er) 園課程的整合,同時要實現全員育人,共助幼兒(er) 發展。

  基於(yu) 兒(er) 童視角構建幼兒(er) 園課程開發主體(ti) 。民間藝術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能獨立於(yu) 兒(er) 童,要將幼兒(er) 視為(wei) 課程開發的參與(yu) 者,探究適合幼兒(er) 年齡特點與(yu) 學習(xi) 方式的多種實施途徑,推動綜合主題活動的實施。可將民間藝術資源與(yu) 藝術、科學、語言、社會(hui) 、健康等五大領域教學相互融合,貫穿幼兒(er) 園一日生活各環節,如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戶外活動、集體(ti) 教學、親(qin) 子活動等,引導幼兒(er) 在操作與(yu) 體(ti) 驗中主動學習(xi) 。

  將經驗生長貫穿幼兒(er) 園課程開發全過程。學術知識和技能隻有處於(yu) 幼兒(er) 的生活和文化經驗認知中才更有意義(yi) 。幼兒(er) 園應在充分了解幼兒(er) 學習(xi) 經驗的基礎上設計課程,篩選地域特色強的民間藝術資源,融入幼兒(er) 園課程,整合地方課程,探索園本課程;應立足幼兒(er) 生活經驗,從(cong) 物質文化資源與(yu) 精神文化資源兩(liang) 方麵著手,構建當地幼兒(er) 教育資源庫,使幼兒(er) 園民間藝術課程體(ti) 現對幼兒(er) 發展的適應性。

  通過團隊審議完善幼兒(er) 園課程開發機製。課程審議是民間藝術資源科學開發的重要途徑。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要兩(liang) 條腿走路:一是打造由學者、專(zhuan) 家、教師、家長、民間藝術從(cong) 業(ye) 者、社區等組成的多元結構課程團隊,二是深化幼兒(er) 園教師教研團隊的專(zhuan) 業(ye) 性,增強教師文化素養(yang) 和創新意識。此外,要加強民間藝術氛圍的園所文化建設,如增加民間藝術文化內(nei) 容,讓教師熟悉和掌握民間藝術曆史發展與(yu) 內(nei) 容精髓,圍繞民間藝術課程開展園內(nei) 聽評課機製等。

  (作者單位係濰坊理工學院師範學院,本文係2021年度山東(dong) 省社科規劃研究項目課題“幼兒(er) 園民間藝術課程體(ti) 係的構建與(yu) 實施研究”成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