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初心擔使命 砥礪奮進譜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文化事業發展綜述
“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激發文化內(nei) 生活力,推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形成了文化建設繁榮向好、碩果累累的良好局麵。
文化精品走進群眾(zhong) 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開展創作,深入開展采風活動,通過近距離觀察人民生活、情感,全力創作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藝術精品。山南市地方財政每年拿出120萬(wan) 元用於(yu) 扶持和獎勵新創和優(you) 秀作品,每3年投入資金80萬(wan) 元對優(you) 秀文學作品進行獎勵。
十年來,山南市共創作各類文藝作品1100部,其中《雅礱春潮》《農(nong) 奴淚》《山南鼓舞》等作品贏得了群眾(zhong) 的廣泛讚譽。《山南鼓舞》榮獲2017年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永遠的旗幟》入選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旅部“百年百部”工程重點扶持作品;舞劇《信-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開創先河,斬獲西藏首屆藝術節 “格桑花舞台美術獎”。
“不忘昨天的苦,才會(hui) 珍惜今天的甜。改版後的《農(nong) 奴淚》融入了聲、光、電等現代藝術手段,讓我們(men) 身臨(lin) 其境,更直觀、更全麵地了解舊西藏的殘酷、黑暗。”觀看完《農(nong) 奴淚》後,乃東(dong) 區澤當鎮群眾(zhong) 紮西多吉激動地說。
走出去,才能讓藝術作品“活起來”。十年來,山南市先後組織山南藝術團赴法國、西班牙、香港、台灣等28個(ge) 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雅魯藏布》先後在北京、廣東(dong) 、安徽等地進行巡演;《信-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在拉薩、山南公演,並在各大微信公眾(zhong) 號上進行網上演播。同時,這些作品登上了西藏文化藝術節、雅礱文化旅遊節、春晚、藏晚等舞台,在提升作品質量的同時,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滿足了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文化遺產(chan) 保護碩果累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營造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持續加強文化遺產(chan) 調查利用,開展瀕危非遺項目搶救性保護,開發非遺係列服飾,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十年來,山南市完成了雅礱河穀、邦嘎遺址、那隆墓葬、結桑墓地和桑嘎墓地考古調查;投入7.3億(yi) 元,對桑耶寺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修繕,興(xing) 建了山南市博物館和藏王陵博物館;建成非遺傳(chuan) 習(xi) 所29座。
同時,編纂了《山南市社會(hui) 經濟文化調查研究》叢(cong) 書(shu) 10套;編輯出版了《藏源雅礱》郵冊(ce) 和《山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叢(cong) 書(shu) -山南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山南壁畫》《洛紮碉樓》等;完成了全市古籍普查登記、館藏貝葉經總目錄;成立非遺工坊31家。截至目前,山南市共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26處,市級以上非遺項目123處,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105人。
此外,助推錯那門巴藏戲參加了全國百戲(昆山)盛典;藏醫藥治療法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名錄。
新建的山南市博物館在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成為(wei) 生動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基礎。“翔實的文物館藏,讓我們(men) 全麵了解了西藏的發展史,深刻明白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曆史事實。”說起近年來山南市文化事業(ye) 發展,乃東(dong) 區昌珠鎮群眾(zhong) 白瑪玉珍滿意地說。
文化惠民滋潤群眾(zhong) 心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市持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著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需求。立足短板,抓住機遇,統籌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強數字化公共文化平台建設。
2016年,山南市以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示範區為(wei) 契機,投入3.1億(yi) 元加大市、縣、鄉(xiang) 、村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實現了“市有三館兩(liang) 院一場、縣區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xiang) (鎮)有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有農(nong) 家書(shu) 屋”的目標。
同時,全鏈條開辦“山南文化大講堂”公益講座、“阿布洛卡講故事”等品牌活動;全方位舉(ju) 辦群眾(zhong) 廣場舞大賽、民間歌手才藝大賽、脫貧攻堅文藝匯演、民族團結文藝晚會(hui) 等活動;全覆蓋組建了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在全區率先探索和實施了市、縣公共圖書(shu) 館總分管製,開展了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實施了鄉(xiang) 村數字文化全覆蓋,建成了城市“智慧書(shu) 屋”。
此外,山南市著力加大人才培養(yang) 力度,開展基層文化人才“縣管鄉(xiang) 用”,解決(jue) 了“在崗不在位”等問題,規範民間藝術團演職人員生活補助,建成了老年藝術團、殘疾人藝術團、少兒(er) 藝術團。
新時代新發展新征程。山南市全麵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推動重大文化文物項目,加快補齊短板,壯大發展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築牢文化安全防線,優(you) 化文化市場環境,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南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日前,記者從山南市黨員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訓開班儀式上了解到,山南市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錨定“四件大事”“四個確保”。[詳細] -
消防安全 伴我成長
消防同參與,安全伴“我”行。今年以來,山南市消防救援支隊持續深入開展消防知識宣傳工作,麵向全市全麵開放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以“119消防宣傳月”等重要活動為契機。[詳細] -
山南市著力築牢文物安全防線
記者從山南市文物安全工作聯席會議上了解到,山南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全麵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不斷築牢文物安全防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