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山南市錯那縣浪坡鄉肖村群眾:“放牧守邊,我們是認真的”

發布時間:2022-12-20 10:51:00來源: 西藏日報

  山南市錯那縣浪坡鄉(xiang) 肖村,是新時代發展起來的邊境村。近年來,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通過邊境小康村建設,肖村家家戶戶建起了一棟棟二層藏式小樓,特別是小學、衛生院等配套設施建起來後,極大增強了當地群眾(zhong) 守護好神聖國土、建設好幸福家園的信心和決(jue) 心。據了解,截至目前,共有400餘(yu) 戶、1400餘(yu) 人搬遷至肖村放牧守邊。

  今年53歲的索朗次仁,2017年12月從(cong) 浪坡鄉(xiang) 羊堆村搬遷到肖村,是抵達肖村的第一批搬遷戶。“我家現在有20多頭犛牛。這些犛牛都是搬到這裏後陸續買(mai) 的。”他告訴記者,“前些天,我剛以12000元的價(jia) 格賣了一頭犛牛。這兒(er) 的水草好,牲畜長得快。”

  除了賣犛牛,索朗次仁還通過賣酥油、奶渣等農(nong) 牧產(chan) 品增加收入。他告訴記者,他們(men) 家今年已經賣了200多公斤酥油。除此之外,家裏每人每年還能領到政府發放的邊民補貼。

  “房子是黨(dang) 和政府補貼建的,道路是國家出錢修的。”索朗次仁說:“黨(dang) 和政府對我們(men) 這麽(me) 好,我們(men) 一定要守護好祖國邊境的每一寸土地。”

  “放牧就是巡邏,生活就是守邊。”索朗次仁說,“村裏的老百姓都是這麽(me) 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今年59歲的桑傑次仁是肖村的護邊隊長。除日常放牧守邊外,他負責帶領30人的護邊隊伍,定期開展巡邊。“我13歲就開始放牧守邊,放牧守邊是我們(men) 邊境群眾(zhong)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桑傑次仁告訴記者,巡邊時,最怕大霧。在他21歲時,一次巡山,大霧讓他迷失了方向,被迫在陰冷的山洞裏待了一晚。

  “晚上又冷又餓,山洞外不時傳(chuan) 來狼叫聲,根本不敢合眼,隻盼早點天亮,趕緊離開。”桑傑次仁說,“這樣的事情,村裏很多人都遇到過,雖然當時害怕,但過後大家照樣堅持巡邊。因為(wei) 大家心裏明白,再苦再難都要守護好祖國邊境的安全。”

  作為(wei) “紅二代”,吾金措姆對“邊境”有更深的理解。她忘不了參加過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父親(qin) 對她的囑托。“從(cong) 小父親(qin) 就教育我們(men) ,不管多難都要守護好祖國邊境的安全。”

  作為(wei) 肖村婦女主任,吾金措姆積極發揮自身優(you) 勢,團結帶領全村婦女守邊、興(xing) 邊。

  白瑪拉珍是從(cong) 肖村走出去的大學生,每次回村,吾金措姆都不忘叮囑她:不要忘記自己是肖村人,不管在哪都要時刻想著家鄉(xiang) ,關(guan) 心幫助家鄉(xiang) 發展。

  “我們(men) 有文化、有理想,更有決(jue) 心、有能力守護好祖國邊境的安全,把祖國的邊境建設得更加美好。”白瑪拉珍的話是決(jue) 心,更是肖村年輕一代的心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