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建設智慧教室,提升教師數字化能力 讓更多孩子共享優質教育

發布時間:2023-02-07 16:17:00來源: 人民日報

  “學生們(men) 成為(wei) ‘小講師’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鄉(xiang) 村教師劉玉雪在山東(dong) 省菏澤市東(dong) 明縣執教,近兩(liang) 年,數字化教學設備和教學平台的入駐讓劉玉雪的課堂愈加生動有趣。她不僅(jin) 掌握了製作展示課件、操作智慧大屏的技能,還鼓勵學生們(men) 利用新設備,勇敢表達自我,激發學習(xi) 興(xing) 趣。

  數字化設備為(wei) 鄉(xiang) 村教育創新帶來更多可能。7年來,作為(wei) 物資捐贈與(yu) 教學幫扶並重的公益活動,“希沃公益行”將交互智能平板、視頻展台、遠程錄播設備等硬件設施送到了20餘(yu) 個(ge) 省份的鄉(xiang) 村課堂,累計為(wei) 935所學校捐贈教學設備,超過4.5萬(wan) 名老師、63萬(wan) 名學生享受到數字化教學的成果。“作為(wei) 公益項目的發起方,視睿科技將持續深耕教育科技領域,推動智慧教室建設,為(wei) 助推教育數字化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視睿科技總裁鄧毅剛表示。

  新技術、新設備為(wei) 鄉(xiang) 村教學帶來了新活力。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的深處,雷池九年一貫製學校的學生們(men) 跟著屏幕裏的老師學習(xi) 識譜唱歌。受限於(yu) 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等因素,這個(ge) 坐落於(yu) 大山裏的學校一度麵臨(lin) 著一名老師負責多學科、多項課程開不齊的困境。屏幕裏的老師位於(yu) 千裏之外,來自廣東(dong) 廣州市荔灣區青少年宮。找準音調、找對音高、數準節拍……對大涼山遠程教室裏的學生們(men) 來說,關(guan) 於(yu) 音樂(le) 的夢想正逐漸生根發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沃杏壇計劃”關(guan) 注教師專(zhuan) 業(ye) 成長,為(wei) 一線教師的能力提升和個(ge) 人發展提供學習(xi) 交流的機會(hui) 。目前,杏壇計劃已形成覆蓋幼兒(er) 教育、基礎教育、職業(ye) 教育等多領域的學科融合培訓體(ti) 係,開設線上線下混合培養(yang) 課程,讓資深教師與(yu) 年輕教師共同交流合作、分享經驗,搭建“以師育師”的成長路徑。截至2022年6月,已有13萬(wan) 餘(yu) 名教師加入其中。

  依托豐(feng) 富的線上課程資源、杏壇計劃、集體(ti) 備課及聽評課係統,“希沃公益行”助力越來越多偏遠地區的教師提升數字化能力。2022年11月,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的指導下,視睿科技向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hui) 捐贈教育設備及資金,計劃在3年內(nei) 為(wei) 160個(ge) 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智慧研訓室,支持提升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在山東(dong) 濟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教室裏,美術老師禚基娥正借助屏幕上線條的交會(hui) 、馬路的延伸、高樓的對比,為(wei) 學生們(men) 講解透視的概念。

  從(cong) 教以來,禚基娥一直主動學習(xi) 使用數字化設備,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對於(yu) 學校的聽障學生而言,屏幕上的視頻展示能更直觀地幫助他們(men) 理解和學習(xi) 美術知識,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感官體(ti) 驗上的不足。

  “對於(yu) 特殊的孩子,足夠生動的課堂才能吸引他們(men) 的注意力,讓他們(men) 願意主動學習(xi) 知識。”執教於(yu) 荔灣區致愛學校的鄒宇琴說。鄒宇琴班上大多是患有自閉症、唐氏綜合征等疾病的學生,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借助數字設備,鄒宇琴用動態圖像畫麵替代了傳(chuan) 統的卡片,學生們(men) 都好奇地盯著屏幕,自然而然加入課堂環節的互動中。數字設備還自帶特教課件庫,大大緩解了特教老師的備課壓力,為(wei) 課堂內(nei) 容提供了多元選擇。

  2022年,“希沃公益行·兒(er) 童關(guan) 愛計劃”全麵啟動,重點投入特殊學校的數字化教室建設,幫助特殊教育教師提升數字化教學能力,開設一對一遠程課堂,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