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建功立業寫篇章 情灑高原盡芬芳

發布時間:2023-02-17 15:18:00來源: 青海日報

  為(wei) 青海省高等教育事業(ye) 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王光謙、史培軍(jun) 兩(liang) 位同誌記大功獎勵,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統籌安排、一體(ti) 部署的重要體(ti) 現,也是著眼全省現代化人才支撐,著力形成教育支撐人才、人才支撐創新、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具體(ti) 行動。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王光謙、史培軍(jun) 兩(liang) 位同誌積極響應“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踐行“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初心使命,毅然接過“教育援青”接力棒,紮根高原全身心投入青海高等教育事業(ye) ,分別帶領青海大學和青海師範大學謀劃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ju) 措,在學科建設、發展模式、人才培養(yang) 和引進、建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麵取得多項重要突破,引領兩(liang) 所高校辦學實力和社會(hui) 聲譽顯著提升,推動了西部欠發達地區高校的跨越式發展,為(wei) 青海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做出了卓越成績和傑出貢獻,為(wei) 青海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王光謙、史培軍(jun) 兩(liang) 位同誌的付出和貢獻贏得了青海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深深致敬、衷心感謝和永遠銘記。

  王光謙、史培軍(jun) 兩(liang) 位同誌不僅(jin) 是教育工作者的優(you) 秀代表,更是援青幹部人才的傑出代表。他們(men) 心懷大我、無私奉獻、勇於(yu) 擔當、開拓創新的品格風範,彰顯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定的人民立場、家國情懷、拚搏意誌和擔當意識。他們(men) 和所有紮根青海、建設青海、奉獻青海的援青幹部一起,詮釋著對黨(dang) 、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與(yu) 忠誠,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青海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見賢思齊、爭(zheng) 做先鋒,堅定人民情懷、理想信念、奮鬥意誌,為(wei) 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人才是發展最寶貴的資源,現代化新青海建設對人才的渴求尤為(wei) 迫切。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決(jue) 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依托對口援青和東(dong) 西部協作機製,圍繞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chan) 業(ye) “四地”的藍圖,多謀人才之道,多出用才之招,多辦養(yang) 才之事,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讓人才隊伍持續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wei) 現代化新青海建設匯聚力量。

  建功立業(ye) 寫(xie) 篇章,情灑高原盡芬芳。我們(men) 要以王光謙、史培軍(jun) 兩(liang) 位同誌為(wei) 榜樣,以青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奠定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的堅實人才基礎,破解在發展中遇到的難題,讓科技創新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以實際行動感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回報各支援幫扶省市和高校的傾(qing) 力相助。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