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 換了人間
1959年,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英明領導下,西藏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運動,徹底廢除了黑暗落後的政教合一製度,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當家作主,開啟了嶄新生活。
西藏民主改革64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社會(hui) 大局更加穩定、經濟文化更加繁榮、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個(ge) 嶄新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呈現在世人麵前,廣大翻身農(nong) 奴、農(nong) 奴後代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表演藝術家大旺堆:
“我所取得的一切都歸功於(yu) 黨(dang) 的培養(yang) ”
一部電影,一段人生,他傾(qing) 情演繹,生動而傳(chuan) 神。
1964年,故事片《農(nong) 奴》在全國上映。影片中,西藏自治區話劇團演員大旺堆扮演主角農(nong) 奴強巴。他全身心忘我投入,以樸素、自然、真實、感人的表演,迅速成為(wei) 國內(nei) 外有影響力的著名表演藝術家。
然而,許多看過這部影片的人並不知道,大旺堆是在真實地再現著自己的昨天與(yu) 今天。他生前曾說:“飾演強巴就是自己的生活重現。”
大旺堆出生在舊西藏山南貢嘎的一個(ge) 農(nong) 奴家庭。13歲起,他就在農(nong) 奴主的莊園裏幹著繁重的農(nong) 活,卻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不能保證。
17歲的一天,不堪忍受壓迫的大旺堆,從(cong) 莊園裏跑到拉薩哲蚌寺,做了一名僧人,雖說不用幹農(nong) 活,卻也隻能做最底層的僧人。他在一篇自述中這樣寫(xie) 道:“我仍舊逃不出農(nong) 奴製度的牢籠,離開一個(ge) 人間地獄,又掉入一個(ge) 黑暗的深淵。”
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後,遇到解放軍(jun) ,大旺堆才第一次看見真正的曙光。
1959年秋天,上海戲劇學院接到了文化部與(yu) 西藏工委、自治區籌委會(hui) 交辦的一項重要任務——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一批藏族話劇表演人才。那時,農(nong) 奴出身的大旺堆有幸成為(wei) 這個(ge) 班29人中的一員。
2019年9月10日,已是著名話劇影視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國家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的大旺堆在拉薩病逝,享年87歲。作為(wei) 高原上話劇藝術的一粒種子,他一生紮根民間,為(wei) 西藏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事業(ye) 貢獻了畢生精力。
“我所取得的一切,都應該歸功於(yu) 黨(dang) 的培養(yang) 。是共產(chan) 黨(dang) 給了我新生,給了我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重要機遇。”大旺堆生前說。
老黨(dang) 員尼瑪:
“不負這個(ge) 美好新時代”
3月中旬,拉薩市曲水縣達嘎鎮達嘎村村民穿起節日盛裝,歡聚在田間,哼唱著婉轉悠揚的歌曲,在一陣陣鏗鏘有力的舞步中祈禱今年糧食豐(feng) 收。
尼瑪神采奕奕,腳步輕盈,絲(si) 毫看不出他已有78歲高齡。
西藏民主改革前,尼瑪經曆過14年的黑暗人生。在舊西藏,為(wei) 了活著,他和他的家人隻能忍受農(nong) 奴主的各種殘酷剝削。
“那時候,我以為(wei) 一輩子就那樣了。”尼瑪回憶道,“真沒想到,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民主改革的號角在西藏吹響了,讓我們(men) 農(nong) 奴翻身做了主人!”
民主改革後不久,尼瑪便被村民推選為(wei) 村委會(hui) 主任,開啟了他長達40年為(wei) 人民服務的光榮履曆。“看著黨(dang) 和國家無數個(ge) 惠民利民政策在高原大地落地生根,西藏實現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作為(wei) 一名老黨(dang) 員,我感到十分欣慰。”
如今,尼瑪早已實現了吃穿不愁,兒(er) 孫滿堂,還成了一名基層宣講員。
“我們(men) 十分感恩共產(chan) 黨(dang) ,也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後,我一定會(hui) 繼續宣講好黨(dang) 的好聲音,引導大家一如既往地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不負這個(ge) 美好新時代。”采訪結束時,尼瑪鄭重地說。
農(nong) 奴後代紮西次措:
“讓更多學生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四四方方的圖書(shu) 室裏偶爾隻有翻閱書(shu) 籍發出的微小聲音,紮西次措坐在靠窗的位置,安靜地摘抄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書(shu) 中的精彩內(nei) 容。
作為(wei) 昌都市類烏(wu) 齊縣的一名漢語文老師,紮西次措認為(wei) 不單單要向學生傳(chuan) 授課本知識,還要豐(feng) 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形式,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今天的閱讀課,我把學生帶到了圖書(shu) 室,讓他們(men) 自行選取閱讀一本書(shu) ,摘抄能產(chan) 生共鳴的文字,等到下一次課上分享給同學們(men) 。”她說。
紮西次措是昌都市洛隆縣孜托鎮人,2019年考到了類烏(wu) 齊縣成為(wei) 一名老師。從(cong) 剛教課時的手足無措,到現在的鎮定自若,短短四年間,她不負家人的囑托,成為(wei) 了一名優(you) 秀教師。
“我是農(nong) 奴的後代,爺爺經常教育我要好好讀書(shu) ,做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交談中,紮西次措告訴記者,她的爺爺一出生便成了農(nong) 奴,在舊西藏洛隆孜托地方最大的農(nong) 奴主噶亞(ya) ·布瓊家族當“差巴”,背負著世世代代無法繳完的沉重賦稅。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劈開了拴在她爺爺和許許多多像她爺爺一樣的悲慘農(nong) 奴身上無形的枷鎖。
正因為(wei) 經常聽爺爺講舊西藏苦難和新西藏幸福的鮮明對比,紮西次措更加明白幸福生活來得多麽(me) 不易。如今,她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經常向學生們(men) 耐心地講新舊西藏對比,讓更多學生明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引導他們(men) 健康成長成才。
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民主改革,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就沒有廣大農(nong) 奴及其後代當家作主的幸福生活。生活在這片古老而神奇土地上的各族兒(er) 女堅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玉樹各級非遺項目名錄達280項
16日,記者從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目前,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各級非遺項目名錄達280項,玉樹州在傳統美術、技藝、醫藥、民俗類項目數量多。[詳細] -
全國政協委員餘國東: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
剛參加完集中學習,又趕往北京開會,全國政協委員餘國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20日上午一回到辦公室,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今年擬提交的委員提案。[詳細] -
努力把青海大學建設成有特色高水平的現代大學
2月16日,省委省政府舉行記大功獎勵頒授儀式,青海大學原校長王光謙、青海師範大學原校長史培軍榮獲記大功獎勵。為此,本報記者走訪了青海大學師生,看看師生眼中的王校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