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處文物入選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
近日,記者從(cong) 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獲悉,為(wei) 加強我國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保護管理利用,國家文物局組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部門,梳理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遴選形成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
《名錄》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刻成年代從(cong) 戰國至清朝,文字種類包含漢文、藏文、蒙文、滿文、維吾爾文等20種,全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單位。
分布在西藏境內(nei) 的瓊結橋碑、赤德鬆讚墓碑、唐蕃會(hui) 盟碑、桑耶寺碑、大唐天竺使出銘、吉堆吐蕃墓群得烏(wu) 窮摩崖石刻、查木欽石碑、仁達摩崖造像石刻、然堆古藏文石刻、工布第穆薩摩崖石刻、朗嘎石碑、“六字真言”藏文題記、釋迦牟尼造像頌文、普蘭(lan) 喜德觀音碑、清駐藏大臣巡邊記事碑被納入《名錄》。
記者了解到,《名錄》所稱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指在各種石材上雕刻銘文,具有曆史、藝術、科學等價(jia) 值的古代物質遺存。大量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附屬文物,如曲阜孔廟及孔府的兩(liang) 千餘(yu) 通兩(liang) 漢至明清碑刻,龍門石窟的“龍門二十品”造像題記,大昭寺寺前的唐蕃會(hui) 盟碑等。
《名錄》記錄了我國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曆史。《名錄》碑刻文字涉及了漢文、藏文、蒙文、滿文、維吾爾文、吐蕃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回鶻文、契丹文、女真文、苗文、察合台文等13種。其中,“唐蕃會(hui) 盟碑”記錄了蕃唐盟誓的緣由過程、盟約主旨和蕃唐友好關(guan) 係,是漢藏民族團結的重要見證。遴選標準主要包括6個(ge) 方麵,其一是碑刻石刻文物的撰文者、書(shu) 丹者為(wei) 著名書(shu) 法家或代表性曆史人物,見於(yu) 史料記載並具有廣泛影響;其二是碑刻石刻文物的文字內(nei) 容作為(wei) 重要史料,具有曆史、藝術史等方麵的重要研究價(jia) 值;其三是碑刻石刻文物的形製、紋飾雕刻等具有典型特征,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其四是碑刻石刻文物在民族融合、疆域變遷等方麵具有重要的曆史證據價(jia) 值;其五是碑刻石刻文物具有突出的地理標識作用;其六是碑刻石刻文物字體(ti) 反映古代文字演變發展,或具有重要的版本研究價(jia) 值。
古代碑刻石刻文物是我國文物資源中特色鮮明、價(jia) 值突出的重要類型,集中體(ti) 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是加強碑刻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舉(ju) 措。
西藏日報社主辦 24小時新聞/廣告熱線:6970000國內(nei) 統一刊號:CN54-0009 郵發代號:67-2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博物館流動展活動第一站走進市第七中學
近日,西藏博物館“雪域豐碑——西藏革命文物展”流動展活動第一站走進拉薩市第七中學,上百餘名師生參觀了展覽。 [詳細] -
山南市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近年來,山南市加大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當代、融入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詳細] -
西藏博物館《雪域豐碑—西藏革命 文物展》流動展“九進”活動啟動
7月10日下午,西藏博物館追尋紅色印跡·賡續革命精神——“雪域豐碑—西藏革命文物展”流動展“九進”活動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