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閉幕 中外學者探索藏學發展新路徑
以“藏學的繁榮發展與(yu) 開放的西藏”為(wei) 主題的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於(yu) 16日在北京閉幕。
參與(yu) 本屆研討會(hui) 的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共320人,來自中國、日本、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澳大利亞(ya) 、蒙古國、挪威、印度、尼泊爾等國家和地區。研討會(hui) 還同時舉(ju) 辦“第五屆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頒獎儀(yi) 式”“民族語言文字(藏文)學術期刊評價(jia) 體(ti) 係發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海外特邀研究員證書(shu) 頒發儀(yi) 式”等活動。
3天的會(hui) 議中,專(zhuan) 家學者在學科分組研討環節圍繞經濟發展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教育、藏傳(chuan) 佛教、藏文文獻、社會(hui) 轉型與(yu) 變遷、梵文、青藏極地建築與(yu) 人居環境等20個(ge) 議題充分討論,提出具有創新性的觀點和方案,為(wei) 藏學研究的未來發展探索了新的路徑。
會(hui) 議期間,主辦方組織了人文紀錄片《妥壩牧人》賞析、“發現清代佛化康熙唐卡”學術講壇、活佛轉世專(zhuan) 題展覽、藏學圖書(shu) 展覽等活動,部分海外學者在會(hui) 後將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參訪。
與(yu) 會(hui) 的藏學研究學者表示,相信通過與(yu) 其他學科的專(zhuan) 家學者等麵對麵交流與(yu) 合作,將進一步增進對藏學不同領域前沿動態的了解,切身感受到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的開放發展麵貌。
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自1991年舉(ju) 辦以來,每屆論文數量和質量相較上一屆持續穩步增長。本屆研討會(hui) 共收到370篇專(zhuan) 家學者提交的契合會(hui) 議主題論文,涵蓋政治、經濟、社會(hui) 、曆史、文化、宗教、生態等多個(ge) 方麵,均為(wei) 近年來國內(nei) 外藏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論文成果將收錄於(yu) 會(hui) 後出版的《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hui) 文集》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兩岸學者共話古籍保護:在交流中實現“新生”
藏文古籍保護與台北故宮古籍修複,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經驗? [詳細] -
“以西方利益看西藏,這一點他們從沒變”
藏學,在普通民眾眼中頗顯神秘感、小眾化。但在學術界,正如季羨林、任繼愈等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言,藏學已是世界上的一門顯學。 [詳細] -
東西問丨萬果:如何推進藏學學科“三大體係”建設?
隨著中國藏學的發展,原本是舶來品的“現代藏學”概念,當下在中國特有的曆史進程與社會現實語境下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藏學研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