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共建實踐教育教學新模式
合力共建實踐教育教學新模式
張姣
據媒體(ti) 報道,浙江寧波最近推出大學生暑期機關(guan) 事業(ye) (國企)單位實習(xi) 活動,個(ge) 別熱門崗位報錄比高達44∶1。其實,不隻是寧波,還有許多城市推出類似的實習(xi) 活動。今年6月中下旬,杭州啟動暑期“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提供2067個(ge) 黨(dang) 政類實習(xi) 崗位;台州的“千人千崗”大學生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包含黨(dang) 政類實習(xi) 崗位504個(ge) 。此外,還有不少省份陸續開展大學生“揚帆計劃”實習(xi) 計劃活動,目的是發揮社會(hui) 企事業(ye) 組織的優(you) 勢和育人功能,幫助大學生上好就業(ye) 實踐“第一課”。有的省份還在通知中直接表明:組織學生深入崗位前線,承擔具體(ti) 工作,尤其在政策宣傳(chuan) 解讀、社會(hui) 治理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這些機關(guan) 事業(ye) (國企)實習(xi) 機會(hui) 受到大學生的廣泛歡迎,熱度頗高。
大學生實習(xi)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內(nei) 容,既是對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檢驗,也是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實習(xi) 對大學生就業(ye) 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是大學生成功就業(ye) 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實習(xi) ,大學生能提高實踐能力,積累從(cong) 業(ye) 經驗,還可以將大學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校外實際需求相結合,提升對自己所學專(zhuan) 業(ye) 的認同感,進一步了解所學專(zhuan) 業(ye) 在社會(hui) 中的實際發展狀況和自身的未來就業(ye) 願景。
目前,由於(yu) 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業(ye) 形勢日趨嚴(yan) 峻。一個(ge) 顯著的特點就是單位招聘時對大學畢業(ye) 生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經驗等更加看重。對於(yu) 大學畢業(ye) 生而言,所謂的工作經驗無外乎來自在大學期間的實習(xi) 或者是社會(hui) 實踐。為(wei) 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參與(yu) 實習(xi) 或社會(hui) 實踐,高校與(yu) 用人單位應協同合作、雙向發力。
各類用人單位,尤其是機關(guan) 事業(ye) (國企)單位,要積極為(wei) 大學生提供實習(xi) 機會(hui) 和社會(hui) 實踐崗位,主動承擔社會(hui) 課堂教育的責任。在實習(xi) 安排上要有統籌安排,通過設置行業(ye) 觀察、業(ye) 務實踐、特色交流、訪問交流、職場體(ti) 驗等環節,幫助學生快速了解和熟悉工作內(nei) 容與(yu) 業(ye) 務技術,彌補學校實踐教育的不足。這樣的社會(hui) 課堂教育,不僅(jin) 能反哺高校課堂教學,也有利於(yu) 開啟用人單位“招才引智”的新模式。
麵對社會(hui) 的人才需求,高校要因勢利導、因需調整,有計劃地調整學校實踐教學的內(nei) 容和方式,加大實訓教學的學時和學生實習(xi) 的時長。對此,校方與(yu) 實習(xi) 單位可以共同研究實習(xi) 目的、製定細化實習(xi) 目標和實習(xi) 方案,並結合實際製定實習(xi) 考核標準。高校與(yu) 用人單位要積極做好實習(xi) 前培訓工作,這是提高實習(xi) 質量、順利完成實習(xi) 任務的重要環節。其中包括實習(xi) 任務、實習(xi) 內(nei) 容、實操能力、合作意識、安全教育、權益保障以及應急處理等。
在實習(xi) 過程中,高校要安排好指導教師,努力做到全程跟蹤、實地指導,及時與(yu) 用人單位溝通和交流,做好實習(xi) 記錄,收集經驗、梳理問題,及時修正和完善實習(xi) 計劃的不足。對於(yu) 專(zhuan) 業(ye) 建設和課堂教學的不足,做到有的放矢,跟上實際需求。可組建大學生實習(xi) 團隊,加強合作、協調、互補、共享能力的培養(yang) ,形成完成共同目標、共享信息和資源的文化氛圍。可積極構建“校園課堂”與(yu) “社會(hui) 課堂”互融互惠的教育研討機製,從(cong) 教育細節上完善實踐教育教學的改革,從(cong) 而形成共同培養(yang) 人才的雙線實踐教育教學新模式。
(作者係渤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