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創造性轉化 創新性發展

發布時間:2023-11-07 09:20:00來源: 西藏日報

  今年那曲恰青賽馬節,除了賽馬外,還有長跑比賽、物交會(hui) 、非遺文化展示等活動,期間,那曲市十一縣藝術團參加文藝調演舞蹈比賽,帶來了各縣獨具風格的、反映現實生活的22個(ge) 優(you) 秀舞蹈節目。這些舞蹈節目以那曲市各地傳(chuan) 統民間舞蹈為(wei) 元素,創造性轉化為(wei) 反映新時代那曲市各縣在黨(dang) 的領導下發生的深刻變革,其中有反映那曲市農(nong) 牧民傳(chuan) 承和發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舞蹈作品;有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在世界屋脊為(wei)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努力拚搏,展現那曲新形象的作品;更有反映那曲市人民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感黨(dang) 恩、歌頌黨(dang) 的舞蹈作品。這些舞蹈藝術作品充分展示了那曲草原的風土人情和民風民俗,在展現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檢驗了各縣藝術團的編創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是與(yu) 人類最早結伴的藝術形式之一,曆史上,歌舞伴隨著藏民族在西藏高原上發展,由於(yu) 那曲獨特的高海拔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產(chan) 勞動習(xi) 俗,這裏的人們(men) 對歌舞有著深厚獨特的情感。生活雖苦,但在歌舞的陪伴下,這裏的人們(men) 在精神上始終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同時,歌舞也豐(feng) 富了農(nong) 牧民的文化生活,每當夜幕降臨(lin) ,各放牧點歸來的人們(men) 就會(hui) 聚在一起,哪怕不到10人,也要開始一天中最開心的歌舞表演,人數多少並不會(hui) 影響他們(men) 表演歌舞的熱情,從(cong) “打開歌門”唱到今天,從(cong) “世界的形成”舞到當下,一跳就跳到下半夜,直至天亮也意猶未盡。

  20世紀70年代初,我帶著學生到當時的當雄縣寧中區開門辦學。夜幕降臨(lin) ,就見農(nong) 牧民慢慢聚集到我們(men) 駐地外的大草原上,開始他們(men) 一天中最幸福的歌舞時刻,人數不多,四五名女生和五六名男生,他們(men) 熱情的“多羅”歌舞,跳到很晚很晚。第二天我們(men) 剛起床,他們(men) 又開始唱起擠奶歌。

  歌舞是農(nong) 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文化活動,也是他們(men) 生活中最珍貴的伴侶(lv) ,因此,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依據各自居住的地域形態和生產(chan) 勞動,創作了符合自己審美特點的各種舞蹈動律、舞姿,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風格,不同放牧點或村莊的牧民舞蹈從(cong) 動作幅度、跺腳力度、雙手腰腿及身體(ti) 的變化各有所不同,這也形成了牧區各地不同風格的歌舞。

  今年那曲恰青賽馬節文藝匯演舞蹈比賽的主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那曲奮進”,各縣藝術團創作的舞蹈節目,也緊緊圍繞著這個(ge) 主題,突出了振興(xing) 和奮進。

  當代舞台舞蹈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包括舞蹈表現的內(nei) 容、音樂(le) 、舞蹈動作、舞台運用、服裝設計等等,可喜的是 22個(ge) 舞蹈節目沒有停留在民間原始歌舞的層麵上,而是大膽運用優(you) 秀傳(chuan) 統歌舞的素材,依據當代舞蹈學原理,在創作方麵下了很大功夫。其創作手法上繼承了西藏有舞台舞蹈藝術以來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還吸納了大量當下區內(nei) 外舞蹈創作中的經驗和新的創作理念,同時,又結合了那曲市各縣藝術團的實際,創作出很多優(you) 秀的歌舞節目,其中有以勞動致富為(wei) 題材的《挖人參果》《蟲草舞》《挖蟲草》《打阿嘎》等。這種舞蹈具有濃烈的那曲特色,挖蟲草是那曲農(nong) 牧民每年最重要的一項勞動,而蟲草、人參果藥用價(jia) 值高,挖蟲草、人參果是該地區農(nong) 牧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也反映了群眾(zhong) 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以上舞蹈的基本動律沒有停留在原始的挖蟲草的勞動動律上,而是大膽創作,舞台上的挖蟲草舞蹈動律,是勞動動律而不是趴在地上挖蟲草的動作,他們(men) 把挖蟲草的勞動場景完全藝術化,不但讓人們(men) 看懂了,而且給人以美感,把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通過勞動帶來的快樂(le) 和滿足表現得淋漓盡致。始終以牧區舞蹈中的身體(ti) 韻律為(wei) 基本動律要素,借助誇張的勞動動律,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新時代、新舞蹈帶來的快感和藝術享受。如《阿達拉姆服飾》《勝美梅薩》《阿切與(yu) 天線帽》等舞蹈,在展示新時代牧民繼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也渴望創新自己的服飾,從(cong) 而歌頌美好的生活和堅持守正創新的決(jue) 心。其藝術表現手法又有一定創新思維,特別是《阿達拉姆服飾》,把新時代牧女追求美和新生活的願望展現了出來,使整個(ge) 舞蹈在藝術形象、動作韻律、服裝設計、音樂(le) 展示及舞台調動方麵,都充滿了新鮮感,能夠讓觀眾(zhong) 通過舞蹈看到奮進中的那曲。

  本人較長時間沒有到過那曲,對那曲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這次到那曲,給我的感覺是變化大、發展快。特別是觀看了十一縣藝術團的節目,發現大多數演員接受過比較嚴(yan) 格的基本功訓練,多數演員的動作表達能力、表現水平都比較到位,專(zhuan) 業(ye) 化的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如《阿爸送我去當兵》這一節目,充分反映農(nong) 牧民的日子富裕了,但沒有忘記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積極為(wei) 強邊固邊作貢獻;《野犛牛》舞蹈表現農(nong) 牧民麵對艱苦的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奮鬥精神。每個(ge) 節目的舞蹈語言都是牧區自己的,每一個(ge) 舞蹈都充分表達著農(nong) 牧民的情感,特別是《阿達拉姆服飾》,從(cong) 服裝設計、動作造型、風趣的表演、藝術的想象以及整體(ti) 結構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看出編導的藝術構思、想象空間非常豐(feng) 富,演員的表演能力和表達水平也非常到位,是一部比較完美的作品。

  當然,每個(ge) 節目還有不少加工的餘(yu) 地,如《挖蟲草》,整個(ge) 舞蹈很完整也很美,但從(cong) 保護自然生態角度看,生活中挖蟲草要將挖出的草皮碾壓一遍,使草皮保持原樣,如果能在舞蹈中巧妙體(ti) 現雙腳碾壓的動作,可能會(hui) 更完整。又比如《阿達拉姆服飾》,動作的連貫性很重要,若能將身體(ti) 、雙手以及身體(ti) 其他各部位連貫運用,其藝術效果可能會(hui) 更完美。

  本次比賽在廣場舞台上展現,把一個(ge) 純潔的舞蹈展現給了觀眾(zhong) ,能讓演員從(cong) 服飾的佩戴、場景的處理、人物的塑造和表演等方麵充分發揮作用,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

  一部作品的成功,有多方麵的因素,但是,作品本身的藝術質量,以及如何讓觀眾(zhong) 看懂並喜歡這個(ge) 節目,發揮這個(ge) 作品的社會(hui) 效益,是我們(men) 創作的根本目的,本次那曲市舞蹈比賽也驗證了這個(ge) 道理。

  舞蹈是人體(ti) 的藝術,更是心靈的藝術。 18軍(jun) 進藏後,用“諧”為(wei) 元素創作的新舞蹈在西藏各地得到了傳(chuan) 播,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這一舞蹈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交往交融中產(chan) 生的,使舞蹈《洗衣歌》《豐(feng) 收之夜》等在全國享有盛名。今天的西藏,已經有了自治區、市、縣以及村級的各種藝術團隊,他們(men) 繼承藏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舞蹈,為(wei) 豐(feng) 富中華舞蹈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優(you) 秀的成果正是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詮釋。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