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張銀波:紮根西藏 做新一代“老西藏人”

發布時間:2023-12-28 10:24:00來源: 西藏商報


張銀波正在辦公。


張銀波駐村期間,通過手繪石頭畫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文/圖 記者 次吉

 

  人物檔案

  張銀波,中共黨(dang) 員,雲(yun) 南大理人,2014年畢業(ye) 於(yu) 雲(yun) 南保山學院小學教育專(zhuan) 業(ye) ,同年參加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現工作於(yu) 山南市直屬機關(guan) 工委。

  “我的路上沒有遠方,我的腳下都是故鄉(xiang) 。西藏,我是你的孩子。”2014年,從(cong) 小懷揣西藏夢的張銀波毅然放棄特崗教師的穩定工作,遠赴西藏,成為(wei) 一名西部計劃誌願者。服務期滿後,他又選擇留在西藏,用一生來實現對西部的熱愛和承諾。從(cong) 渴慕西藏、向往西藏、走進西藏到服務西藏、紮根西藏、奉獻西藏,西藏已融進了張銀波的血液,而他也願化作雪域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默默守護著西藏的安寧與(yu) 美好。

  一張插圖,

  在內(nei) 心埋下西藏的種子

  “第一次知道西藏,是2000年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當時我在一本書(shu) 中看到布達拉宮的插圖和文字敘述,我很震驚。小時候我以為(wei) 家鄉(xiang) 就是世界,後來才知道原來世界是那麽(me) 大。”張銀波說,“2009年,在電視上看了‘感動中國’人物薩布利亞(ya) ·田貝肯的感人事跡後,更堅定了我來西藏的決(jue) 心。”近日,記者在山南市初見張銀波,年輕的臉龐因西藏強烈的紫外線曬得黢黑,嘴唇因氣候幹燥脫皮,但是提起西藏,提起進藏的初心,他的眼神熠熠生輝。

  2014年,張銀波從(cong) 雲(yun) 南保山學院畢業(ye) ,當時他毅然放棄老家特崗教師的穩定工作,選擇遠赴西藏,成為(wei) 一名西部計劃誌願者。張銀波家裏條件並不太好,當他將去西藏的事情告訴家裏人時,家人都很不理解。母親(qin) 更是久久未說話,眼裏閃著淚花。但是看著他堅定的樣子,想起他自小就說過要去西藏的話語,母親(qin) 還是妥協了。

  對於(yu) 張銀波放棄老家穩定工作選擇遠赴西藏當誌願者的決(jue) 定,他的大學同學有點意外,又覺得在意料之中。“他是我們(men) 班的團支書(shu) ,也是班裏第一個(ge) 入黨(dang) 的,在校期間他就經常參加公益活動,他去西藏當誌願者非常令我們(men) 敬佩。”張銀波的大學同學文菲說。

  一年支教,

  為(wei) 西藏的孩子送去溫暖和愛

  2014年8月,張銀波等一行4人被分配到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小學支教。張銀波被委任該校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英語老師,並兼顧各個(ge) 年級的作文輔導工作。學生們(men) 作文寫(xie) 得不好,他就想方設法激勵他們(men) 寫(xie) 作。借鑒大學期間接觸過的校報,他萌生了在冷達鄉(xiang) 小學創辦校刊的想法。

  第一期校刊編輯了20名學生寫(xie) 的優(you) 秀作文,每篇文章配上小作者的照片彩印出來。精美的校刊備受學生們(men) 的歡迎,成為(wei) 代表學校的一張靚麗(li) 名片,校刊中的小作者也成為(wei) 孩子們(men) 爭(zheng) 相學習(xi) 的榜樣。在此後西藏自治區舉(ju) 辦的中小學作文征文比賽中,張銀波推送的16篇學生作文有13篇被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和西藏人民出版社選中,並收錄在了《西藏小學生作文文選》一書(shu) 中。

  除了做好教學工作外,張銀波還十分關(guan) 心學生們(men) 的生活。雖然當時收入並不高,但他堅持每月從(cong) 生活費中拿出200元資助當地的困難學生,並多次為(wei) 孩子們(men) 募捐學習(xi) 和生活用品。學生益西卓嘎從(cong) 小跟爺爺奶奶長大,自卑且不愛學習(xi) ,張銀波對她倍加關(guan) 心,益西卓嘎的爺爺奶奶十分感激他,常常邀請他到家中做客,還讓益西卓嘎給他送家裏做的奶渣、風幹牛肉等特產(chan) 。

  “張銀波是我們(men) 班第一個(ge) 且是唯一一個(ge) 全票投選的黨(dang) 員,大學畢業(ye) 後他放棄雲(yun) 南的工作到西藏支教,無論是在雲(yun) 南還是西藏,他都特別能吃苦,能教出這樣一個(ge) 上進、有愛心、有責任心的學生,我感到很欣慰。”大學老師席林說。誌願服務期間,張銀波榮獲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先進個(ge) 人獎、雲(yun) 南省就業(ye) 之星、西藏自治區優(you) 秀誌願者等榮譽。

  一種熱愛,

  紮根西藏做新一代“老西藏人”

  來西藏不易,紮根西藏更需要勇氣。誌願服務的一年時光匆匆而過,“留下來”這個(ge) 念頭一次次在張銀波的心頭打轉。2015年7月,在誌願服務即將期滿時,張銀波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ge) 決(jue) 定——留在西藏。

  “參加西部計劃是用一年的時間來為(wei) 西藏的發展作貢獻,選擇留下則是用一生來實現對西藏的熱愛和承諾。很多人認為(wei) 西藏很落後,在西藏工作就是吃苦受累,其實並不是這樣。西藏不僅(jin) 風光秀麗(li) 、曆史悠久、文化燦爛、風俗獨特,還是幸福感最強、安全感最高的地方,能留在這裏工作,我感到很自豪。”張銀波說。抱著紮根西藏的決(jue) 心,當年9月,張銀波考取了山南市加查縣公務員。

  個(ge) 子不高,走起路來猶如踩著風火輪,同事眼中的“工作狂”……長期以來,張銀波工作兢兢業(ye) 業(ye) ,踏實苦幹的勁頭和優(you) 異的工作成績,使他在2019年被自治區黨(dang) 委辦公廳評為(wei) 了“全區黨(dang) 委係統信息報送工作先進個(ge) 人”。

  張銀波表示,長期以來,眾(zhong) 多奮鬥者們(men) 以堅定的信念、吃苦耐勞的精神,為(wei) 建設西藏添磚加瓦,奉獻應有的力量,自己也想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ye) 績。“這些年西藏發展迅速,變化很大。我剛來時,山南市到加查縣的路並不好走,都是土路,從(cong) 市區到縣裏要4個(ge) 多小時。現在路修得那麽(me) 好,從(cong) 市區到縣裏隻要2個(ge) 多小時,還修了鐵路,這都是一代代人奮鬥的結果。我也想努力工作、努力奮鬥,發揚‘螺絲(si) 釘精神’,為(wei) 西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銀波說。

  一顆紅心,

  主動申請駐村服務群眾(zhong)

  “來西藏,就要做西藏人;入黨(dang) ,就要一輩子跟黨(dang) 走。”這是張銀波對黨(dang) 的深情告白。2022年3月,張銀波主動申請前往山南市浪卡子縣卡熱鄉(xiang) 邊據村駐村。來到卡熱鄉(xiang) 邊據村後,他利用1個(ge) 月的時間,將全村86戶走了一遍,並繪製了一張“民情地圖”,詳細標注邊據村每戶位置、家庭情況和存在的返貧風險點。“當時我是駐村工作隊中唯一一名漢族幹部,每次入戶總要麻煩村幹部帶路,把村民的家庭位置畫在圖上,入戶時就不用麻煩他們(men) 帶路了。”張銀波說。

  從(cong) 小在雲(yun) 南長大的張銀波,深知民族團結是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保證。駐村期間,他注重與(yu) 群眾(zhong) 保持聯係溝通,經常深入群眾(zhong) 家中宣傳(chuan) 相關(guan) 政策,並耐心教群眾(zhong) 學習(x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駐村結束後,張銀波先後榮獲了山南市強基礎惠民生活動第十批先進駐村(社區)工作隊員和山南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稱號。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西部計劃響亮的口號,也是西部計劃誌願者共同的心聲。張銀波告訴記者,自己很感謝西部計劃,讓他收獲了成長,學會(hui) 了獨立。“作為(wei) 一名基層幹部、作為(wei) 一名西部計劃留藏誌願者,服務高原、建設西藏,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是從(cong) 一名西部計劃誌願者逐漸成長起來的,我不敢說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我會(hui) 做新一代‘老西藏人’,用自己的行動為(wei) 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作出應有貢獻。”張銀波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