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楚鬆村黨支部書記邊巴:脫貧路上的“領頭雁”
距離西藏日喀則市區4公裏的桑珠孜區聶日雄鄉(xiang) 楚鬆村已經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全村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都住上了寬敞的房子,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而這一切的變化和楚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積極探索脫貧致富的門路,盤活村集體(ti) 經濟是分不開的。
今年已經60歲的邊巴,自2000年開始,便一直擔任桑珠孜區聶日雄鄉(xiang) 楚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因為(wei) 工作踏實、成績突出,2016年被轉錄為(wei) 國家公務員。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怎麽(me) 把楚鬆村建設得更好,如何帶領全村鄉(xiang) 親(qin) 脫貧致富,為(wei) 他們(men) 謀取更多福利?這成為(wei) 了邊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7年,在一次關(guan) 於(yu) 楚鬆村今後發展的會(hui) 議上,邊巴的腦子裏忽然閃出一個(ge) 想法:組建一個(ge) 農(nong) 業(ye) 綜合型合作社,所有農(nong) 田統一由合作社管理,解放富餘(yu) 勞動力。
當邊巴把這個(ge) 想法告訴大家後,立即得到了其他村幹部的支持和全村群眾(zhong) 的認可。
說幹就幹,邊巴組織村民以入股的形式籌集資金40餘(yu) 萬(wan) 元,用以合作社前期運轉。通過集思廣益,合作社取名為(wei) ——楚鬆村培傑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取名“培傑”寓意“發展”。
有了資金、有了名字,合作社還需要合法的手續,邊巴又為(wei) 申辦營業(ye) 執照前後奔走,在2018年2月25日,成功申辦了營業(ye) 執照。
經充分征求群眾(zhong) 意見,楚鬆村整合第四、五、六批駐村辦實事經費,為(wei) 合作社購置了兩(liang) 台大型收割機,並正式投入秋季收割工作,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楚鬆村率先完成秋收工作,為(wei) 該村實現農(nong) 業(ye) 全麵農(nong) 機化、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邊巴介紹,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麵通過組織村民學習(xi) 先進種植技術,提高糧食產(chan) 量;另一方麵集約化土地經營,大大解放了全村勞動力,為(wei) 群眾(zhong) 尋找更多致富門路提供了機會(hui) 。
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楚鬆村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但邊巴並不滿足於(yu) 當前的狀況,他有更大的願望。
經征得全村群眾(zhong) 同意後,邊巴與(yu) 高爭(zheng) 商砼有限公司協商溝通,正式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將合作社現有的一台裝載機由高爭(zheng) 商砼有限公司長期租用,除去駕駛員工資外,年純利潤達12.25萬(wan) 元。
看到東(dong) 嘎鄉(xiang) 林卡產(chan) 生的效益,邊巴又把目光轉向了林卡,“別人很好,我們(men) 也不差。”
於(yu) 是,通過多方的市場調研,邊巴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利用本村林木資源豐(feng) 富、交通便利、氣候宜人的優(you) 勢,於(yu) 2018年5月打造出楚鬆村農(nong) 民合作林卡,為(wei) 楚鬆村集體(ti) 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2018年,林卡收入13萬(wan) 元;2019年林卡收入7.06萬(wan) 元。
之後,邊巴又與(yu) 村幹部商議如何發揮勞務輸出合作社的效益,並利用合作社現有的42輛運輸車,與(yu) 高爭(zheng) 水泥廠建立用車用工協議,實現就近就地勞務輸出。2018年車隊收益1300萬(wan) 元,2019年收益700餘(yu) 萬(wan) 元,其中無車戶(含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每人分紅1700元。
一路走來,邊巴用自己的真情帶著楚鬆村的老百姓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他說:“作為(wei) 一名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看著逐年富裕起來的村子,我感到很開心和滿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省臨潭縣:脫貧下好“三步棋”
年初,馬嚇如南家又添了4頭牛,“現在有13頭牛。”馬嚇如南笑著說,“去年脫了貧,今年還要再加油。” [詳細] -
“金葉子”吐新芽
氣溫回暖,蟄伏了一個冬天的春茶早已迫不及待地吐出新綠。一片片小小的茶葉是村民手中的“金葉子”,一壟壟整齊的茶園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它們撐起了農民增收、農村富裕、脫貧攻堅的一方天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