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曲水縣:邁上致富路 唱響幸福歌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也不能掉隊。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拉薩市曲水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思想同心、目標同向、行動同軌、落實同步,如今,鄉(xiang) 村在變美、產(chan) 業(ye) 在變強、群眾(zhong) 在變富……一幅幅脫貧攻堅的壯美畫卷令人振奮。
除草、澆水、記錄、觀察種植生長習(xi) 性、指導農(nong) 牧民育苗……在示範園一期B區的藏藥材育苗區內(nei) ,25歲的西洛卓瑪正和同事一起檢查唐古特大黃苗的種植情況。
之前西洛卓瑪隻身一人在拉薩打工,2018年6月,她通過園區的培訓及考核,如願地加入了才納園區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成為(wei) 一名新型職業(ye) 化農(nong) 民。
忙碌的生活不僅(jin) 讓她在工作中見識了更多、了解掌握各種專(zhuan) 業(ye) 知識,也讓她每月有了固定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西洛卓瑪說:“到園區工作後,我認真參加培訓,學到了一門技術,工作不僅(jin) 離家近,而且收入穩定,今後我會(hui) 繼續努力工作。”
“園區依托淨土健康產(chan) 業(ye) ,充分發揮了惠農(nong) 、富農(nong) 作用,將‘輸血’式扶貧變為(wei) ‘造血’式扶貧,積極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園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次央說。
西洛卓瑪的蛻變是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58名產(chan) 業(ye) 工人的縮影,他們(men) 或返鄉(xiang) 俯身農(nong) 田,或掌握種植技術,將生活寄托於(yu) 大地之上,在田間地頭拋灑辛勞汗水,成為(wei) 了和父輩們(men) 不同的“新農(nong) 人”。園區產(chan) 業(ye) 工人嘎瑪卓瑪說:“在黨(dang) 的關(guan) 懷下,我有了穩定的工作,生活也會(hui) 過得越來越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製宜,把培育產(chan) 業(ye) 作為(wei) 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產(chan) 業(ye) 扶貧正挑起曲水縣興(xing) 民富民的“大梁”。
漫步曲水三有村,一排排風格鮮明的藏式小樓,一條條整潔寬敞的村落街道,家家戶戶門口盛開著粉色玫瑰花,濃鬱的玫瑰花香撲鼻而來,花朵豔麗(li) 多姿,村民們(men) 穿行在花海間忙著收獲奔小康路上的“致富花”。
查果姐妹三人熟練的收著玫瑰花瓣,“種植玫瑰不僅(jin) 美化了自己的家園,還增加了一家人的收入。”查果說。據了解,玫瑰花瓣一公斤十塊,每天采七八次,姐妹三人一天也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邊巴卓瑪是三有村村級助理員,她告訴記者:“看到村裏的變化越來越大,村民生活過得越快越好,感到由衷的高興(xing) 。 ”
搬遷是手段,脫貧致富才是目的。對於(yu) 這個(ge) 新組建的易地扶貧搬遷村而言,村民搬是搬進來了,留不留得住成了問題。近年來,三有村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相繼建設了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奶牛養(yang) 殖合作社、民族服飾合作社和溫室大棚等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拓寬致富門路、提高了當地扶貧質量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為(wei) 了真正實現“有事幹、能致富”,讓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學到實用技術,提升農(nong) 牧民就業(ye) 技能,三有村組織開展了各類就業(ye) 培訓班,“培訓一人,受益一家,帶動一片”也逐漸成為(wei) 三有村的常態。次旦卓嘎就是三有村成功實現轉移就業(ye) 的一個(ge) 縮影,從(cong) 曲水鎮曲浦村搬遷過來後,她參加了村裏的烹飪技能培訓,不僅(jin) 學習(xi) 到了專(zhuan) 業(ye) 的烹飪技能,並且順利地在曲水縣火車站派出所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村民次旦卓嘎說:“我搬遷過來已經有四年了,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平常在火車站派出所當廚師,每個(ge) 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同時也在星期天等空閑時間種植玫瑰花,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了,把日子越過越好的信心也更足了。”
“項目扶貧讓村裏真正擁有了“造血機能”,也讓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截止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4.128萬(wan) 元,全村居民人均純收入0.812萬(wan) 元。”曲水縣達嘎鎮拉薩河畔三有村村委會(hui) 主任桑珠曲培說:“今後,一方麵我們(men) 將開設更多的技能培訓課,拓寬勞動渠道,另一方麵擴大扶貧車間規模,新增40餘(yu) 工作崗位解決(jue) 百姓就業(ye) ,在解決(jue) 老百姓就業(ye) 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他們(men) 的收入。”
扶貧仍在路上,攻堅正在進行。曲水縣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侯靜華表示:“下一步,一是要做好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的鞏固提升和建檔立卡戶勞動力的轉移就業(ye) 。在產(chan) 業(ye) 項目方麵,重點是已建成投入運營的產(chan) 業(ye) 項目加強管理,通過精耕細作向管理要效益,同時進一步完善產(chan) 業(ye) 項目的資產(chan) 管理,利益聯結機製和績效考核等工作,使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更多地、更深入地參與(yu) 到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中獲得收益。在轉移就業(ye) 方麵,重點是做好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能夠更多的到外麵務工、就業(ye) ,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二是持續地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扶貧扶誌工作,廣泛地宣傳(chuan) 貧困戶身邊勤勞致富的典型,持續地教育領導貧困群眾(zhong) 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感黨(dang) 恩,依靠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過好今生的美好生活。 ”
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浸潤百姓心田,奮力改變貧困麵貌的困難群眾(zhong) 日子越過越有滋味,曲水縣上下正凝心聚力,從(cong) 根本上破解製約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瓶頸,從(cong) 根子上斬斷窮根,朝著美好明天闊步前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黨建促脫貧 產業激活力
脫貧攻堅千難萬難,有個好支部就不難。跟米瑪一樣,在江查藏青油農民專業合作社打工的都是當地的老百姓。[詳細] -
拉薩曲水縣扶貧商混站助力脫貧攻堅:“輸血”到“造血” 群眾走上致富路
西藏拉薩曲水縣扶貧商混站總投資364.52萬元,位於雅江北岸、曲水縣曲水鎮曲水村,是一座站在生態文明建設高度的扶貧商混站。[詳細] -
牛產業帶來“牛日子”
近年來,拉薩曲水縣曲水鎮茶巴朗村的曲水玉珠黃改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以牛入社的方式打造集種植、繁育、飼養、銷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實現了現代養殖目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