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看,水渠修到田間地頭

發布時間:2022-03-16 09:1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雅江河穀,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瑪格達村依山傍水、半農(nong) 半牧,跟其他村不同的是,在河岸坡地農(nong) 田裏,一條條或橫或縱的水渠交錯其間,讓翻整一新的土地格外搶眼。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yu) 駐村工作隊。

  自去年4月進駐以來,區財政廳第十批駐南木林縣土布加鄉(xiang) 瑪格達村工作隊,始終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防返貧監測、政策落實、鞏固成果等關(guan) 鍵環節,用心用情用力服務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工作。

  瑪格達村緊鄰雅江河穀地帶,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牧業(ye) 為(wei) 輔,農(nong) 牧業(ye) 需水量大,但隊員們(men) 在走村入戶中了解到,該村季節性缺水問題突出。“農(nong) 田灌溉用水傳(chuan) 統而單一,隻有冰雪融水。”駐村工作隊隊長蔣琳說,“這樣一來,農(nong) 田輸水不均,產(chan) 量就參差不齊,影響群眾(zhong) 收成。”

  據村民介紹,鄉(xiang) 上原有一條環形水溝,但隻能保障外圍農(nong) 田區的供水,且因年久失修,水溝不少地段有淤積,夏季雨量充沛,溝裏的水漫到村道上,又給村民出行造成不便。同時,遠一點的村組還需修建蓄水池、借水泵抽水。

  於(yu) 是,駐村工作隊及時召開村民大會(hui) ,廣泛收集群眾(zhong) 意願,最終一致決(jue) 定修築新水渠,並對舊水溝進行升級改造。

  萬(wan) 事開頭難,第一難在資金籌措。為(wei) 此,駐村工作隊在邀請縣水利部門實地調研指導的同時,還積極與(yu) 南木林縣相關(guan) 部門溝通協調。一個(ge) 月裏,那條通往縣城的幾十公裏的國道,駐村工作隊就跑了不下十次。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立項經費得到批複,南木林縣水利局統一招標的建築隊確定下來,總長4.5公裏的8條支渠和溝渠改造工程開始。從(cong) 2021年9月開工到2021年11月通過驗收,在短短兩(liang) 個(ge) 月時間裏,瑪格達村冰川、雅江雙向灌溉係統和各支渠連通工程順利完工,滿足了村民農(nong) 田灌溉用水,有效緩解了季節性缺水問題。同時,雅江河穀坡地還新開辟了耕地430畝(mu) ,農(nong) 田總麵積增至1311畝(mu) 。

  “多虧(kui) 了駐村工作隊,解決(jue) 了困擾我們(men) 村多年的頑瘴痼疾!”“水渠修到田間地頭,這還是頭一回。”看到水渠項目實現當年立項、當年完工的成績,村民滿是喜悅和感激。

  “作物增收肯定沒問題了!”村民次旺說,水渠項目完工後,僅(jin) 冬季間作套種飼草一項,每畝(mu) 就可增加3000元收入,土豆、青稞、小麥明年也有望增產(chan) 。

  對村裏的變化,村支書(shu) 米久多吉一家體(ti) 會(hui) 最深。他們(men) 家有17畝(mu) 地,過去,農(nong) 田灌溉單純依靠蓄水池和水泵抽水,常常要三四個(ge) 人一起配合,而修建了新水渠以後,灌溉隻需一個(ge) 人就可完成。“水渠就在田邊,隨時需要隨時用水,太方便了。”米久多吉高興(xing) 地說,“省出來的勞動力,還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要發展,基礎設施要先行。近一年來,區財政廳駐瑪格達村工作隊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有力抓手,通過精準解決(jue) 困擾群眾(zhong) 發展的難點、痛點,切實鞏固了該村脫貧攻堅成果。去年以來,駐村工作隊事事傾(qing) 聽民意、事事落實民情,給村裏辦了不少好事、實事,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增至1.4萬(wan) 餘(yu) 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