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十佳農牧民”、班戈縣東嘎村黨支部書記旦巴念紮: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雁”

發布時間:2022-03-25 09:1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旦巴念紮在指導合作社投工投勞人員製作奶製品。記者 張宇 攝

  在萬(wan) 裏羌塘草原,有這樣一位廣受讚譽的村幹部。他曾憑著一身醫術在當地治病救人,是遠近聞名的好“門巴”(醫生)。而今,在昂首奮進新時代的征程上,他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投身牧區改革,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被大家稱為(wei) “羌塘高原的好書(shu) 記”。他的名字叫旦巴念紮,是那曲市班戈縣青龍鄉(xiang) 東(dong) 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東(dong) 阿聯村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副理事長。近年來,因工作業(ye) 績突出,他多次被評為(wei) 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先進個(ge) 人和先進致富帶頭人,並榮獲西藏自治區2021年度“十佳農(nong) 牧民”稱號。

  牧業(ye) 轉型路更寬

  旦巴念紮是個(ge) 讓人難以忘記的人。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有著醒目的標識:一身藏北牧區特有的羊皮藏袍,兩(liang) 撇格外引人注目的八字須;奔六十歲的人了,走起路來步伐穩健有力,說起話來嗓音高亢渾厚,這大概與(yu) 他做“門巴”時走村串鄉(xiang) 的經曆有關(guan) 。

  東(dong) 嘎村,曾是班戈縣青龍鄉(xiang) 遠近知名的貧困村,生產(chan) 模式傳(chuan) 統單一、靠天養(yang) 畜;

  懶惰、賭博、不正當經營等不良風氣盛行,群眾(zhong) “等靠要”思想嚴(yan) 重。

  2017年,經村民一致推舉(ju) ,在村裏威望極高的旦巴念紮放下醫療箱,扛起了東(dong) 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重擔。擺在旦巴念紮麵前的首要難題,是牧業(ye) 轉型。

  如何做?班戈縣自2014年被確定為(wei) 自治區級農(nong) 村改革試驗區以來,圍繞“構建新型牧業(ye) 經營體(ti) 係、加快轉變牧業(ye) 發展方式”主題,牧區改革成效顯著,不少鄉(xiang) 村通過發展合作社走上了牧業(ye) 振興(xing) 、牧民致富的道路。

  有了他山之石,路子也就定了:發展合作社。“東(dong) 嘎村不缺草場、不缺牛羊,更不缺勞力,但牧業(ye) 改革卻落後了。”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東(dong) 嘎村人,且在村委任職多年,旦巴念紮對村情民意再熟悉不過,他深知,要走合作社道路發展新型牧業(ye) ,就必須將人、草、畜三者加以整合。

  過去,草場承包到戶,現在又要收回去,多數人不理解,甚至有怨言。旦巴念紮明白,牧業(ye) 轉型,關(guan) 鍵在人。

  身為(wei) 一名多年與(yu) 村民打交道的老黨(dang) 員,旦巴念紮做群眾(zhong) 思想工作很有一套。首先,召集村“兩(liang) 委”班子開學習(xi) 會(hui) ,用黨(dang) 的理論把黨(dang) 員幹部凝聚起來;再召開村民大會(hui) ,宣講村規民約、章程製度,把廣大牧民團結起來。然後,根據本村實際,確定“黨(dang) 支部+合作社+牧戶”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宣傳(chuan) 合作社經營方式、群眾(zhong) 受益情況等,集體(ti) 產(chan) 業(ye) 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對於(yu) 偏遠地區困難家庭,旦巴念紮更是不顧奔波勞苦,入戶講解投工投勞的好處。

  同時,旦巴念紮還大力吸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致富能手、返鄉(xiang) 大學生等加入黨(dang) 組織,為(wei) 東(dong) 嘎村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新活力。“總之,就是要調動一切力量,推動牧業(ye) 產(chan) 業(ye) 從(cong) ‘單打獨鬥’向‘組團發展’轉變,切實帶動集體(ti) 、群眾(zhong) ‘雙增收’。”他說。

  牧民增收日子美

  觀念一轉天地寬。村民紛紛被動員起來,他們(men) 趕來了牛羊、登記了草場,不少人還到合作社就業(ye) ,用放牛放羊、加工畜產(chan) 品等投工所得積分賺取報酬。2017年底,東(dong) 嘎村實現全村125戶全部入股合作社、79人直接參與(yu) 經營;4000多頭牛、7000多隻羊在麵積2000公頃的東(dong) 嘎牧場裏悠閑覓食,形成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東(dong) 嘎村達熱自然組村民邊巴旺堆一家屬外來戶,在本村既無草場、又無牲畜,做生意也虧(kui) 多賺少,日子越過越艱難。得知村裏要搞合作社,邊巴旺堆和妻子尼瑪半信半疑,但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加入。2018年底,全村實現分紅371萬(wan) 元,兩(liang) 人工資加起來就有兩(liang) 萬(wan) 多元,還分到了牛羊。

  看到鼓起來的錢袋子,尼瑪樂(le) 得合不攏嘴,激動地說:“合作社讓我們(men) 家不僅(jin) 摘下了‘無畜戶’的帽子,也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2021年分紅時,夫妻倆(lia) 直接將分到的牛羊入了股,“跟著旦巴書(shu) 記幹,錯不了!”

  像邊巴旺堆夫婦這樣,通過加入合作社脫貧致富的困難戶還有很多,今年48歲的寡居婦女曲吉就是其中之一。

  曲吉也是最早響應村裏號召加入合作社的人。她在合作社負責擠奶和奶製品加工,每天起早貪黑,忙得不亦樂(le) 乎,掙的積分也最多,每個(ge) 月能拿到3000多元工資。

  以前,曲吉的家裏空空蕩蕩,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wei) 過;而現在,新式家具、藏式爐子以及桌子上堆滿的風幹肉、各種糖果、幹果,吸引著前來串門的鄰居。“我落魄了半輩子,沒曾想過,到了這把年紀還能過上好日子!”看著今日的好光景,曲吉難掩激動的心情。

  產(chan) 業(ye) 升級“錢景”好

  經過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運行係統;同時,投資3600多萬(wan) 元的班戈縣高寒生態牛羊養(yang) 殖生產(chan) 基地也即將投入運營,東(dong) 嘎村牧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基本繪就。

  看到村民收入年年創新高,旦巴念紮高興(xing) 之餘(yu) ,再次陷入沉思:“牧業(ye) 發展了,產(chan) 業(ye) 結構也要提檔升級,鄉(xiang) 村才能振興(xing) 。”

  東(dong) 嘎村是通往納木錯景區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事業(ye) 的推進,全區旅遊業(ye) 特別是鄉(xiang) 村旅遊方興(xing) 未艾,去往納木錯的遊客與(yu) 日俱增,但接待能力卻一直跟不上。旦巴念紮從(cong) 中看到了前景,從(cong) 合作社嚐到甜頭的牧民更看到了“錢景”。

  說幹就幹。2019年3月,東(dong) 嘎村通過招商引資與(yu) 一家旅遊開發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並很快簽訂東(dong) 嘎村旅遊產(chan) 業(ye) 項目。不久,東(dong) 嘎特色小鎮遊客服務中心建成運營,村裏富餘(yu) 勞動力紛紛應聘,普通老百姓經過培訓成為(wei) 服務員、保安,年輕大學生憑專(zhuan) 業(ye) 知識當起了酒店管理員,人均年收入在36000元左右;一些村民還幹起了個(ge) 體(ti) 戶,經營住宿、餐飲及特色產(chan) 品,每戶年收入1至5萬(wan) 元不等。

  “雖然書(shu) 記年紀大,但基層工作經驗足,在牧業(ye) 改革中有擔當、有魄力,也有想法,老百姓認可多,還親(qin) 切地稱他為(wei) ‘哥哥’旦巴念紮。”班戈縣人民法院駐東(dong) 嘎村工作隊隊員嘎傑如是評價(jia) 。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