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綠護綠 共美家園
山南位於(yu) 岡(gang) 底斯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以南,雅魯藏布江中遊。山南市切實把植樹造林作為(wei) 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舉(ju) 措,大力實施造林工程。
突破造林禁區,打造綠色長城。上世紀80年代初,雅江河畔幾乎都是裸露的沙丘,每到冬春季節,雅江兩(liang) 岸風沙肆虐。為(wei) 了治理風沙,雅江河畔的百姓自發植樹造林,積極探索造林方法,采取修築“丁字壩”、大苗深栽等方法,在雅江南岸的沙灘上進行試驗性造林,最終取得成功。如今,雅江中遊河穀貢嘎至桑日段形成了長約160千米、寬約1800米、麵積約50萬(wan) 畝(mu) 的“綠色長城”。
科學精準治沙,實現林進沙退。山南市按照“封、固、造、播”等種植舉(ju) 措,進一步提高苗木成活率;在建設施工上注重整地、苗木和澆水三個(ge) 環節,整地采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不同立地條件以不同方式整地;由過去單純依靠自然降雨、自流灌溉或粗放式人工澆水逐步發展到大口井、機井提灌和水車及流動提灌相結合的高效、節能、集中灌溉模式。通過多年的努力,在雅江北岸營造防沙固沙林(草)30萬(wan) 餘(yu) 畝(mu) ,打造了防沙固沙林7380餘(yu) 畝(mu) 、草(石礫、樹枝)方格固沙2800餘(yu) 畝(mu) 、播種沙生植物2000餘(yu) 畝(mu) 、外圍封沙育林5萬(wan) 餘(yu) 畝(mu) ,建立了西藏唯一一個(ge) 國家級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
群眾(zhong) 參與(yu) 造林,帶動增收致富。山南市通過植樹造林和落實林業(ye) 生態補償(chang) 政策,大力扶持個(ge) 體(ti) 和民營企業(ye) 造林,推行造林林權歸當地鄉(xiang) 村所有,加強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造林和營林生產(chan) 等技術培訓。同時,將造林綠化項目交由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實施。
嚴(yan) 格後續管理,鞏固造林成果。山南市探索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管護模式,按照“挖坑給樹苗、成活給補助、樹權落到戶、誰有誰管護”的要求,形成了全民造林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通過全麵推行管護責任製、簽訂管護責任書(shu) ,明確造林和管護職責,確保造林管護工作落到實處。全麵推行“林長製”,建立了造林後續管護、森林防火、野生動物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五位一體(ti) ”的管護隊伍。
堅持生態優(you) 先、描繪宏偉(wei) 藍圖。統籌謀劃雅江兩(liang) 岸麵山造林綠化工程,力爭(zheng) 到2025年末,全市控製線內(nei) 森林覆蓋率預計提高到25.93%;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預計增長到4050萬(wan) 立方米;新增營造林麵積40萬(wan) 畝(mu) 以上;新增封山育林麵積約76.23萬(wan) 畝(mu) ,人工恢複草地20萬(wan) 畝(mu) 。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著力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退化草原修複、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為(wei) 築牢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夯實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靈草木皆詩意 人鶴相融入畫來
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是西藏“一江兩河”流域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詳細] -
碧水藍天生態美
拉魯濕地位於拉薩市北郊,是世界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城市天然濕地,素有“拉薩之肺”“天然氧吧”之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