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政協委員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聲
新利平台訊 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五次會(hui) 議正在拉薩市召開,政協委員們(men) 紛紛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發聲,自覺肩負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職責使命。
圖為(wei) 京劇+藏戲《文成公主》
圖為(wei) “心佑工程”成員在為(wei)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小學生進行先心病全麵初篩
圖為(wei) 陳塘邊境派出所民警給夏爾巴群眾(zhong) 宣講政策
政協委員、西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強俄巴•次央從(cong) 個(ge) 人成長曆程和工作經曆角度,談了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認識和體(ti) 會(hui) 。
出生於(yu) 教育世家的強俄巴•次央一直生活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濃厚氛圍中,接受不同民族老師的教誨,感受他們(men) 的親(qin) 切關(guan) 懷。畢業(ye) 後,她成為(wei) 一名高校教師,教授的學生有藏族、漢族和其他民族。
“我在長期的學術研究中發現,西藏地方的曆史發展與(yu) 祖國各省區市和其他兄弟民族間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各個(ge) 領域一直都處於(yu) 密切交往交流交融中。”強俄巴•次央舉(ju) 例說,在敦煌文獻中有不少關(guan) 於(yu) 不同民族之間相互學習(xi) 語言和文化交流的曆史記載,不僅(jin) 有漢文和藏文的佛經譯文,還有《戰國策》這樣的國別體(ti) 史書(shu) 的藏文節譯,“令人十分震撼”。
在進行學術研究時,強俄巴•次央還發現了許多藏文文獻資料中體(ti) 現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第一手資料。撰寫(xie) 西藏婦女教育的學術論文時,強俄巴•次央發現,12世紀著名宗教曆史人物、西藏女性教育的開拓者瑪吉拉珍,在藏文文獻中被比喻為(wei) “文成公主的化身”等。在教學中,強俄巴•次央鼓勵學生在學好藏文的同時,更要學好和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做學術研究時善於(yu) 發現和運用漢文史料。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五次會(hui) 議第二次大會(hui) 現場 攝影:王淑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政協十一屆五次會(hui) 議第二次大會(hui) 現場 攝影:王淑
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xi) 委員會(hui) 副主任、昌都市政協副主席圖嘎在1月5日的發言中分享了昌都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他說,昌都市察雅縣香堆鎮仁達摩崖造像鐫刻有大日如來佛像和藏漢銘文。在藏文銘文中提到了“唐蕃會(hui) 盟”等曆史事件,還寫(xie) 了漢族工匠的名字。這一造像和題記真實記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曆史。
圖嘎說,這類故事,在昌都、在西藏還有很多。要充分挖掘、有效整理、大力宣傳(chuan) 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事實,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政協委員、拉薩市工商聯兼職副主席加央羅點說,在交通不便的歲月裏,一坨坨藏茶是兄弟同胞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是騾幫用腳步丈量出來的。曾經茶馬古道上馬鈴叮當作響,見證著各民族間血濃於(yu) 水的情誼。
作為(wei) 一名西藏本土企業(ye) 家,加央羅點在四川省雅安市建立了藏茶廠,得到了當地相關(guan) 部門的支持。這讓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的溫暖。也讓他更加堅信,隻有民族大團結,才能促進經濟和社會(hui) 大發展。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各族群眾(zhong)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水乳交融,呈現出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社會(hui) 和諧穩定,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學、共事、共樂(le) 的良好局麵。(新利平台 記者/王淑 王媛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傾聽代表心聲 共商發展大計
1月4日下午,出席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各代表團分組審議了政府工作報告。[詳細] -
2021年,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工作成績單
1月5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詳細] -
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1月5日,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