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年人的愛情沒有神話 隻需一點點真

發布時間:2022-01-07 16:1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水晶

  意大利導演費裏尼1969年拍的《愛情神話》,講述的是羅馬帝國尼祿時代荒淫無度的享樂(le) 生活,這部電影改編自公元一世紀的小說,將一係列冒險經曆融入導演費裏尼自己幻想中的古羅馬生活,它更像一部科學幻想片,情節支離破碎,卻又堪稱古羅馬的“飲食男女”。近期熱映的中國電影《愛情神話》用同名向他致敬,片中卻沒有任何神秘幻想或大起大落的劇情,唯一有所疊合的,或許就是“飲食男女”這一部分。

  從(cong) 市場定位的角度而言,這一次的《愛情神話》簡直就是“向死而生”,全片90%對白為(wei) 上海話,這一方言定位,大概就準備好被80%的主流觀眾(zhong) 舍棄。而片中故事,是中年人的愛情,離異男女,各有兒(er) 女,在一地雞毛的日常生活之外,再度動了凡心,開始談感情。這種既不雞血又不狗血的故事,誰要看?

  對中年人來說,尤其是對已婚離異且育有子女的中年人來說,談感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再是二三十歲的青年,戀愛、結婚的公主王子夢早已幻滅。工作、住房、買(mai) 汰燒、養(yang) 兒(er) 育女、不斷走下坡路的人生,才是人間真實。徐崢飾演的老白和44歲離異帶著女兒(er) 的李小姐(馬伊琍飾演),就是在這種人間真實裏,開始了相互的試探與(yu) 適應。

  從(cong) 李小姐最初的一夜醒來拎著高跟鞋在廚房早餐的香味中跑路,這個(ge) 劇情就已經是神來之筆。老年人近鄉(xiang) 情怯,中年人不敢再愛,那種瞬間便可意會(hui) 的“懂”——怕了,怕再投入一段親(qin) 密關(guan) 係,怕再建立一段感情然後再失敗,因為(wei) 受過傷(shang) ,因為(wei) 失敗過,所以比沒有結過婚、沒有談過戀愛的人更怕。以色列社會(hui) 學者伊利亞(ya) 金·奇斯列夫在他的著作《單身社會(hui) 》中曾用海量社會(hui) 調查數據指出:曾經離異過的人,更傾(qing) 向於(yu) 保持單身。

  其實如果把李小姐和老白放在婚姻市場上去評估,他們(men) 倆(lia) 的結合是不錯的,甚至可以說是雙贏:老白坐擁外公留下的雙開間洋房,獨立小院,市值至少5000萬(wan) 以上;他還有另外兩(liang) 套自己名下的亭子間,母親(qin) 身體(ti) 健康,兒(er) 子長大成人,自己以前是電視台的,應該有退休工資啥的;平時教人畫畫,不賺錢但體(ti) 麵,家裏底子算厚,而且沒有不良嗜好。最重要的是,他會(hui) 燒菜,雖然“買(mai) 汰燒”是上海男人的傳(chuan) 統美德,但能用鯽魚豆腐湯把前妻喂到念念不忘的手藝,也算是高人一籌了。

  李小姐也不錯,44歲,身材樣貌都在線,廣告公司製片人,雖然被前夫“騙”掉了兩(liang) 套房子,帶著英國籍的女兒(er) 住在母親(qin) 家,但她顯然是獨立女性,靠自己的收入能供女兒(er) 上國際學校,能給媽交生活費,養(yang) 活自己之外,還能給自己買(mai) 16000塊的高跟鞋。看起來也沒有弟弟什麽(me) 的,即使是帶著女兒(er) 再嫁人,應該也不會(hui) 給男方添太多負擔。

  ——如果進到婚介中心,這樣兩(liang) 個(ge) 大活人,就會(hui) 被如此“刻薄”地分析,被當成兩(liang) 件物品,一分一毫地估價(jia) 。匹配成功之後,也是係統算法的成功,是客戶資源和數據庫的成功,與(yu) 愛無關(guan) 。

  但還好我們(men) 有電影,有文學,有藝術,所以在表麵的條件符合之外,《愛情神話》提供了那些最基礎的人間底色,那些支撐情感生活和婚姻生活最重要的一些要素。比如,同情——老白在李小姐媽媽家,耳聞阿媽罵女兒(er) 那些家常話,那種最親(qin) 的人窩在一起相愛相殺、牙齒硌嘴唇的痛與(yu) 尷尬;比如,溫柔——老白在“追”李小姐的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在她女兒(er) 瑪雅的身上,去校車下車點接她,陪她做作業(ye) ,給她買(mai) 好吃的,聽她說學校裏的事,這種日常的溫柔,可能比老白家裏有1000萬(wan) 現金更能給一個(ge) 離異媽媽有安全感。畢竟未來的繼父能對女兒(er) 好,對一個(ge) 有獨立生存能力的離異媽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吧。

  當然,《愛情神話》中老白最大的好,是真。徐崢把這個(ge) 角色演繹得真好,那種鬆鬆的、糯糯的,走了形的身材加上完全拉胯的麵部線條,因為(wei) 那份真,居然完全沒有中年男人普遍的油膩感。相反,那份在微信對話框裏寫(xie) 了又刪、刪了又寫(xie) 、寫(xie) 了再刪的小心翼翼,麵對前妻、格洛瑞亞(ya) 和李小姐三個(ge) 人突然地“爭(zheng) 剩飯”,也並沒有骨頭輕起來,還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要啥不要啥,在對摯友老烏(wu) 最終送別時體(ti) 現出的傷(shang) 感,和追思會(hui) 放電影之前準備好的小點心,那種貼心與(yu) 樸實,可以說是“拳拳到肉”的真心流露。身邊若有這樣的中年男,即便做不了愛人,做朋友,也是極好的。

  作為(wei) 新手上路的導演兼編劇邵藝輝,雖然在整部片子放入了大量的“文藝中青年”日常,但由於(yu) 主線人物在情感投入上的“真”,所以穩穩地掌握住了溫暖的格局與(yu) 調性。而且從(cong) 整體(ti) 節奏來看,主創還是非常節製的,台詞與(yu) 劇情都沒有太多煽情與(yu) 誇張的地方,這種遠離通常意義(yi) 上“喜劇”電影創作手法的節製,使得我雖然身在北京的影院裏,卻仍能聽到觀眾(zhong) 席裏的陣陣笑聲。可見並不是所有的觀眾(zhong) 都喜歡被咯吱,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與(yu) 笑點,隻要合理、合適,也同樣有效。

  對了,文章開篇提到的“向死而生”的上海話方言,其實是本片的最大功臣。它的小功勞是為(wei) 這部片子爭(zheng) 取到了大量上海觀眾(zhong) ,大功勞是改變了整體(ti) 的表演風格。雖然有徐崢、馬伊琍這樣的明星做票房保障,也有吳越、周野芒、張芝華這樣的實力派助陣,但上海話的對白,使得這些演員的表演風格明顯鬆弛了許多。脫離了普通話表演訓練過程中不自覺根植的舞台腔,方言的介入如同讓英雄卸下盔甲,恢複普通人的樣貌,更多了一份真誠。

  以上海為(wei) 生活地和創作背景的張愛玲有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這句話仿佛揭示了現代生活的真諦——人生是美的,但亦有諸多不堪。所以好的生命態度是,明知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但還是要努力生活啊,努力愛呀,畢竟我們(men) 還活著。

  《愛情神話》就是這樣一個(ge) 樸素的提醒,它給中年人送溫暖,也給年輕的低欲望人群或是大齡單身者一個(ge) 輕輕的提醒:不要害怕去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