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長安”到“洛陽”:馬伯庸配方的複刻與消耗

發布時間:2022-01-07 16:11:00來源: 文匯報

  桂琳

  觀點提要

  《長安十二時辰》的成功讓馬伯庸小說成為(wei) 市場所寄予厚望的IP資源,不僅(jin) 有已經麵世的《古董局中局》《風起洛陽》,而且還有更大量的影視作品等待與(yu) 觀眾(zhong) 見麵,甚至包括綜藝、紀錄片、網絡電影、動畫電影、主題酒店、沉浸式劇本殺等多媒介深度開發的馬伯庸宇宙建構。但《古董局中局》和《風起洛陽》的諸多問題卻讓我們(men) 看到了馬伯庸配方所麵臨(lin) 的一些危機。

  當前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化市場炙手可熱的題材和賣點,一方麵與(yu) 對文化認同和傳(chuan) 統價(jia) 值再確認的文化需求有密切聯係,另一方麵也是資本逐利催生的產(chan) 物。馬伯庸小說的走紅及影視改編熱潮,包括目前雄心勃勃的跨媒介馬伯庸宇宙建構等,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chan) 物。但傳(chuan) 統文化當代轉換的實際操作並不容易,相反是十分艱巨的任務。

  相繼麵世的由馬伯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古董局中局》和網劇《風起洛陽》,市場反響都不太理想,正讓我們(men) 看到了這一過程中所麵臨(lin) 的挑戰,值得展開嚴(yan) 肅討論。

  馬伯庸配方:

  懸疑推理+曆史物料+奇幻想象

  與(yu) 傳(chuan) 統的曆史題材創作相比,馬伯庸的創作屬於(yu) 互聯網時代才可能出現的新曆史題材類型。

  這首先是因為(wei) ,馬伯庸的創作在借鑒和整合不同文化資源上采取的是一種跨時空、跨媒介的互聯網拿來主義(yi) 思路。通過腦洞大開的奇幻想象,他將不同的文化資源進行自由整合。影視、動漫、遊戲、文學等都可以被他放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一種雜糅拚湊的作品形式,讀者則可以在其中獲得多方麵的快感。比如《長安十二時辰》對反恐題材美劇《24小時》的情節結構進行借鑒,其中的波斯王子形象則來自經典電子遊戲《波斯王子》的靈感;《古董局中局》則是對丹·布朗曾經暢銷一時的小說《達芬奇密碼》的學習(xi) 。

  其次,馬伯庸作品中對超量信息和曆史物料的重視也是互聯網思維的產(chan) 物。在互聯網思維中,各種超量信息和冷僻知識的堆砌一點不亞(ya) 於(yu) 傳(chuan) 統創作關(guan) 注的情節和人物,甚至可能成為(wei) 人物和情節的獨特標識,還可以進一步吸引讀者的追尋與(yu) 討論,成為(wei) 作品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馬伯庸憑借其良好的知識儲(chu) 備,在作品中提供了大量的“物”。《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靖安司和《風起洛陽》中的聯昉都在運用大數據查案。《古董局中局》中炫麗(li) 的古董文物和神秘的密碼設置,《長安十二時辰》和《風起洛陽》中的地方美景、美食、手工藝作品等,都為(wei) 讀者提供了可供賞玩和探索的大量信息和物料。

  馬伯庸配方的第三個(ge) 配料是懸疑推理情節。它不僅(jin) 能夠將曆史物料和奇幻想象整合到邏輯清晰的故事結構中,而且作為(wei) 經典類型,也提供了大量的類型資源,帶來豐(feng) 富多樣的故事變化可能。在馬伯庸作品中,曆史物料和奇幻想象能夠進入到懸疑推理的內(nei) 在結構之中,而不僅(jin) 僅(jin) 隻是作為(wei) 局部裝飾或商業(ye) 噱頭。從(cong) 曆史物料來說,馬伯庸配方中的很多曆史物料在曆史上可以找到真實的對應物,觀眾(zhong) 對於(yu) 案件的推理無形之中就多了一個(ge) 曆史資料維度,帶來更多的推理樂(le) 趣和亦真亦幻的審美感受。從(cong) 奇幻想象來說,一方麵是奇幻想象所借鑒的各種文化資源能夠豐(feng) 富懸疑推理的內(nei) 容,另一方麵曆史物料的真實和懸疑推理的邏輯也能矯正奇幻想象可能帶來的過度荒誕。由此,馬伯庸配方就在曆史真實與(yu) 奇幻想象之間建構起一個(ge) 經得起推敲的懸疑推理天地,傳(chuan) 統文化也潤物無聲地在馬伯庸配方中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長安十二時辰》正是這三種配料比較恰切的結合,給觀眾(zhong) 帶來新奇又豐(feng) 富的審美體(ti) 驗,從(cong) 而大獲成功。

  馬伯庸宇宙:

  《長安十二時辰》的套路還能用多久

  《長安》的成功讓馬伯庸小說成為(wei) 市場所寄予厚望的IP資源,不僅(jin) 有已經麵世的《古董局中局》《風起洛陽》,而且還有更大量的影視作品等待與(yu) 觀眾(zhong) 見麵,甚至包括綜藝、紀錄片、網絡電影、動畫電影、主題酒店、沉浸式劇本殺等多媒介深度開發的馬伯庸宇宙建構。但《古董局中局》和《風起洛陽》的諸多問題卻讓我們(men) 看到了馬伯庸配方所麵臨(lin) 的一些危機。

  懸疑推理、曆史物料和奇幻想象三者實際上有著巨大的文化差異性和距離感。如果這些異質元素沒能很好地結合,就可能變成相互抵觸的內(nei) 容,從(cong) 而造成作品的失敗。在馬伯庸配方中,懸疑推理情節是三個(ge) 配料中最關(guan) 鍵的成分。因為(wei) 它提供的故事結構是馬伯庸配方的根基和土壤,如果這個(ge) 根基立不住,土壤不夠肥沃,曆史物料和奇幻想象就沒有立足之地和展開空間。從(cong) 馬伯庸的個(ge) 人能力來看,他對曆史物料的把控能力最強,奇幻想象大多借鑒成熟和成功的作品,也還能保持水準,但懸疑推理則是他的最大弱項。在《長安十二時辰》帶來的新鮮感消失之後,《古董局中局》中懸疑推理就出現了很多經不起推敲的硬傷(shang) ,從(cong) 而讓觀眾(zhong) 完全喪(sang) 失了推理樂(le) 趣,《風起洛陽》中的懸疑推理思路則十分俗套,給人故弄玄虛和寡淡無味的感覺。

  而人物形象塑造的問題更大。目前問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已經出現套路化和工具化傾(qing) 向。如雙男主結構一用再用;男主和大反派也幾乎都是能力超群又受盡委屈的人物形象,光環太強,同質化嚴(yan) 重;女性角色則完全是男主的附庸和崇拜者,毫無個(ge) 性。《風起洛陽》讓觀眾(zhong) 無法入戲,就是因為(wei) 劇中所有人物都有工具人特征,為(wei) 情節推進服務,沒有一個(ge) 人物能夠獲得觀眾(zhong) 的共情。而人物塑造恰恰是觀眾(zhong) 進入影視作品的入口,觀眾(zhong) 隻有覺得人物是可信的,並且能夠與(yu) 人物形成共情,才能建立起與(yu) 作品的紐帶。

  成功的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影視作品,都是首先有堅實的故事結構和讓觀眾(zhong) 可信和共情的人物形象,然後才能考慮將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容恰切安置於(yu) 作品之中。比如《千與(yu) 千尋》將日本民間傳(chuan) 說融入千尋的冒險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將中國神話故事融入哪吒的成長敘事等。這也讓我們(men) 看到,傳(chuan) 統文化當代轉換的關(guan) 鍵問題,還是攜帶傳(chuan) 統文化元素的當代作品自身能否具有穩定的質量和品質。

  市場對傳(chuan) 統文化題材的熱情是一柄雙刃劍。市場的熱捧有可能會(hui) 催化這類作品的增加,並從(cong) 中產(chan) 生優(you) 秀的精品。但資本逐利也可能會(hui) 過度消耗一些本來很好的資源,使其不僅(jin) 無法健康長大,甚至可能被扼殺。目前所熱炒的跨媒介馬伯庸宇宙建構,就是商業(ye) 逐利需求所創造出來的概念,並不一定符合跨媒介故事世界建構的規律。跨媒介故事世界建構強調的是為(wei) 欣賞者提供一個(ge) 更加廣闊,更可供自由流動玩賞的故事場域,其中多個(ge) 文本的相關(guan) 性和共同建構性多於(yu) 相似性。

  跨媒介故事世界的建構自有其規則,比如需要有領軍(jun) 性的核心作品和相關(guan) 的貫穿性內(nei) 容,還需要建立起不同故事文本之間的互文性關(guan) 係等。如果說《長安十二時辰》從(cong) 其作品質量和市場熱度來看,有能力承擔起馬伯庸故事世界領軍(jun) 作品的話,接下來的作品如何與(yu) 它構成互文性關(guan) 係則是馬伯庸故事世界建構的重要問題。比如《風起洛陽》,更多是《長安》的複刻版本,其中的情節、人物、場景等都是按照《長安》的配方進行再次製作,但從(cong) 品質上卻比《長安》有很大的下降。這樣的作品問世,根本不是跨媒介故事世界的建構思路,實際上還是傳(chuan) 統的類型操作思維,即試圖將熱門作品的成功內(nei) 容複製以再次獲利。這樣一來,不僅(jin) 沒能為(wei) 故事世界帶來新鮮元素,而且還會(hui) 消耗《長安》所積累起來的觀眾(zhong) 熱度,破壞馬伯庸配方的觀眾(zhong) 影響力。

  從(cong)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馬伯庸配方接下來的作品不能解決(jue) 情節和人物問題,這個(ge) 配方的魅力就無法真正發揮出來。而且目前資本逐利已經在過度消耗這一IP的觀眾(zhong) 影響力,對它的健康成長構成威脅。這也為(wei) 其他傳(chuan) 統文化當代轉換的項目帶來警示,傳(chuan) 統文化當代轉換的具體(ti) 操作是複雜艱巨的工作,不僅(jin) 需要尊重藝術創作的諸多規律,也要防止資本逐利所帶來的急功近利,才能產(chan) 生出真正優(you) 秀的作品。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