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堅持“三個結合”,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近日,全國宣傳(chuan) 部長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王滬寧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強調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做好新時代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明確要求推動對外宣傳(chuan) 創新,全麵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
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國聲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響亮,但仍未從(cong) 根本上突破“西強我弱”格局,國際傳(chuan) 播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軟實力與(yu) 硬實力的“落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國家形象“他塑”而非“自塑”等問題仍有待解決(jue) ,迫切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向國際社會(hui) 展現真實、立體(ti) 、全麵的中國。
堅持“正”與(yu) “反”結合,既要講好中國故事,更要講好西方友華故事。五千年薪火相傳(chuan) 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中國故事,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砥礪奮進也噴湧著數之不盡的故事源泉,要用生動精彩的故事講好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勃勃生機、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征程,向世界闡釋好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製度、中國文化,這是做好國際傳(chuan) 播的基本要求。與(yu) 此同時,要注意將對華友好民眾(zhong) 和部分刻意抹黑我的西方政客區別開來,挖掘西方對華友好的曆史事件、具體(ti) 事例等作為(wei) 素材,講好西方對華友好的故事,爭(zheng) 取西方國家的普通群眾(zhong) 對中國理念、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的認同,以民意促美西方對華政策調整,改善我國外部發展環境。
堅持“破”與(yu) “立”結合,既回應西方無端指責,更要著力構建中國話語體(ti) 係。當前世界範圍內(nei) 兩(liang) 條道路、兩(liang) 種製度和兩(liang) 種意識形態較量日趨激烈,多元思想交流交融交鋒前所未有,中美戰略博弈加劇,麵對國際輿論對我國政策的歪曲和對我國製度的抹黑,麵對西方對我國外交政策的實行與(yu) 國際責任的承擔上的無端指責,我們(men) 必須有力回應。同時必須著力破解“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環境,解構西方話語體(ti) 係,以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構建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清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
堅持“理”與(yu) “情”結合,既要擺事實、講道理,更要有策略、講情感。將理性與(yu) 感性相結合,在以事實、以數據講好中國故事、以理服人的同時探討更多以情感人的途徑。注意遵循文化交流和傳(chuan) 播規律,區分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政治製度的不同對象,運用各地區、各群體(ti) 聽得懂的語言和方式增強宣傳(chuan) 效果。注意用好重大活動、中華傳(chuan) 統節日、海外文化交流陣地,用活多種文化形式,讓中國故事成為(wei) 國際輿論關(guan) 注的話題,讓中國聲音贏得國際社會(hui) 理解和廣泛認同。注意在宏大敘事中找到個(ge) 體(ti) 視角,以“煙火氣”引起共鳴,拉近距離,以同理心促進情感相通,使對外交流、國際傳(chuan) 播能夠事半而功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wei) 深邃的視野、更為(wei) 博大的胸懷、更為(wei) 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wei) 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ge) 生動立體(ti) 的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譜寫(xie) 新篇章。
講中國故事是時代命題,更是我們(men) 的時代使命,向國際社會(hui) 講好中國故事關(guan) 乎深具中國智慧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國際舞台上的人心認同,關(guan) 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國際格局中的前途命運,我們(men) 要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影響力和中華文化感召力為(wei) 使命,不斷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努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大業(ye) 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新利平台 文/易文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科技創新助力北京冬奧更加精彩
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詳細] -
網評:融入更多中國元素 展示獨具魅力的中國文化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詳細] -
網評:致敬,人民警察!
2022年1月10日,是第二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詳細]
- 民航局:鼓勵航空公司更靈活調配運力 滿足春運需求
- 科技賦能“物管+商管”賽道 龍湖上線“新物種”
- 國家知識產權局:截至2021年底 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5件
- 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統計數據發布 三個領域發明專利有效量增長最快
-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明確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多領域政策利好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
- 【央廣網評】地鐵裏打孩子、讓孩子下跪?如此帶娃法理不容!
- 新聞有觀點|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為什麽2022產業增量依然可期?
- 中銀協發布“2021年銀行業十件大事” 聚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條主線
-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公布 中小城市和邊境也要建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