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美式民主”的病症 有疫苗嗎?
一年前的1月6日,美國國會(hui) 參眾(zhong) 兩(liang) 院正在召開聯席會(hui) 議。但在會(hui) 議開始後不久,部分示威者衝(chong) 進國會(hui) 大廈,發生了嚴(yan) 重騷亂(luan) 事件,造成包括1名國會(hui) 警察在內(nei) 的5人死亡、130多人受傷(shang) ,首都華盛頓特區被迫實施宵禁。這就是震驚世界的1月6日國會(hui) 山騷亂(luan)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評論說,騷亂(luan) 可能隻是美國民主“更深層次撕裂的前兆”,那一天是“美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一天”。
從(cong) 2021年的1月6日到2022年的1月6日,在美國總統完成“換屆選舉(ju) ”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卻發表了這樣的觀點,“美國人對民主的未來深感悲觀”。而在同時進行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與(yu) 益普索集團聯合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64%的美國人認為(wei) 美國民主“麵臨(lin) 失敗的風險”,70%的人認為(wei) 美國“正處於(yu) 危機之中”。
是什麽(me) 原因使得美國人對自己的“美式民主”產(chan) 生了動搖?
美式民主或美國民主,其本性是壟斷資產(chan) 階級民主,本質上是極少數人的畸形民主,建立在對絕大多數勞動人民實行形式民主、實質專(zhuan) 政的基礎之上。因此,美式民主,既是資產(chan) 階級民主,又是資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即資產(chan) 階級對無產(chan) 階級的專(zhuan) 政,或說少數壟斷資產(chan) 階級對絕大多數工人階級的專(zhuan) 政。正是因為(wei) 美式民主的資產(chan) 階級本性與(yu) 資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實質,也決(jue) 定著其不具有普適性,更談不上是代表著現代民主發展的未來。
美式民主在其建立的曆史時代,現代資產(chan) 階級獲得了比較充分的發展,資產(chan) 階級的民主理念也獲得了較大的更新。因此,美式民主相對於(yu) 英國式民主而言,它所建立的曆史條件更完備,因而相比於(yu) 前者也更為(wei) 完善與(yu) 發達。毋庸置疑,美式民主,作為(we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現代民主的一種類型,曾經在人類社會(hui) 現代民主的發展道路上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美國資產(chan) 階級革命性的逐漸喪(sang) 失,美式民主也日漸式微。近些年在美國上演的眾(zhong) 多民主鬧劇、醜(chou) 聞以及在民主問題上的“雙標”,更是讓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式民主的實質與(yu) 本性。
僅(jin) 僅(jin) 2021年裏,抗疫失敗、難民危機、黨(dang) 派鬥爭(zheng) 、種族歧視的問題層出不窮,美國社會(hui) 顯現出了嚴(yan) 重的病態。據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民調顯示,隻有7%的美國年輕人認為(wei) ,美國民主製度“健康”,而超過三分之一的年輕人認為(wei) ,有生之年會(hui) 看到美國發生“第二次內(nei) 戰”。而皮尤中心民調則顯示,57%的國際受訪者和72%的美國人認為(wei) ,美國已不是所謂的“民主典範”。
眾(zhong) 所周知,民主是在人類不斷前進發展過程中,逐步解放自己、釋放能量、追求自由的過程中實現的,民主一詞的本意是“人民統治”“主權在民”。而美國目前的現狀,恰恰缺失了民主一詞的本意。加拿大皇家大學政治學教授托馬斯·迪克森在《環球郵報》撰文說,美國的經濟差距、種族差距、社會(hui) 差距導致了政治上的左右兩(liang) 派意識形態分化。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表示,控製“西方民主國家”政府的政治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遠離了民眾(zhong) 。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持續的種族歧視、對城市內(nei) 部和農(nong) 村大量貧困地區的忽視,導致很大一部分民眾(zhong) 認為(wei) 政府已經完全忘記了他們(men) 。
從(cong) 美軍(jun) 倉(cang) 皇撤離阿富汗的“喀布爾時刻”,就可以看出“美式民主”已經千瘡百孔,而將民主標簽化、政治化、武器化,實際上是假民主、真霸權的“美式民主”的具體(ti) 表現。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hui) 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絕非政治操弄的工具。同時他強調,美方需要做的是放下傲慢與(yu) 偏見,摒棄自私與(yu) 霸道,正視自身的“民主赤字”。這或許就是“美式民主”急需的疫苗吧。(新利平台 文/王東(do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網評:堅持“三個結合”,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近日,全國宣傳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係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明確要求推動對外宣傳創新,全...[詳細] -
網評:科技創新助力北京冬奧更加精彩
1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詳細] -
網評 美國的民主隻適用於美國 中國人民需要自己的民主
12月5日,中國外交部網站發布《美國民主情況》報告。[詳細]
- 民航局:鼓勵航空公司更靈活調配運力 滿足春運需求
- 科技賦能“物管+商管”賽道 龍湖上線“新物種”
- 國家知識產權局:截至2021年底 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5件
- 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統計數據發布 三個領域發明專利有效量增長最快
-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明確住有所居、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多領域政策利好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
- 【央廣網評】地鐵裏打孩子、讓孩子下跪?如此帶娃法理不容!
- 新聞有觀點|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為什麽2022產業增量依然可期?
- 中銀協發布“2021年銀行業十件大事” 聚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條主線
- 《“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公布 中小城市和邊境也要建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