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奉命赴藏,父子為國盡忠,令人扼腕長歎!

發布時間:2022-02-20 11:27:00來源: 新利平台

  我在對民國時期西藏曆史的研究中,常常為(wei) 那些在特殊情況下,憂國憂民的誌士仁人所感動,他們(men) 為(wei) 藏漢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謝國梁父子奉命赴藏,雙雙以身殉職的事跡尤為(wei) 感人。

  1930年12月17日,西藏曲水,冰天雪地,寒意襲人。奉派前往西藏的國民政府“特派員”謝國梁因病猝然離世。

  謝國梁,字庭樹,湖南湘鄉(xiang) 人,時任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委員。於(yu) 浙江武備學堂畢業(ye) 後,他被清廷調赴西藏,訓練藏兵,擔任駐藏清軍(jun) 土兵營管帶。因種種原因,他與(yu) 西藏地方上層官員關(guan) 係融洽,頗有人緣,還娶了藏族妻子。謝國梁離世的消息傳(chuan) 開,十三世達賴喇嘛等人都頗覺意外,傷(shang) 心不已。12月18日,隨行秘書(shu) 譚雲(yun) 山將謝國梁的遺體(ti) 護送至拉薩,達賴喇嘛派兵數十人列隊迎接,給予了極高的禮遇。

  此前,跟隨謝國梁任其秘書(shu) 的謝瑞清(一名伏波,單字舒,1907年生,1929年供職國民政府外交部,1930年隨父領命入藏)在緬甸去世。父子雙雙為(wei) 國盡忠,一種特殊的悲涼和悲壯,讓人扼腕長歎!


謝國梁照片 (喜饒尼瑪提供)

  1930年1月,因尼泊爾與(yu) 西藏地方居民發生小糾紛,尼泊爾政府派兵越入藏境,西藏地方也召集軍(jun) 隊嚴(yan) 陣以待,形勢陡然嚴(yan) 峻。為(wei) 解決(jue) 糾紛,十三世達賴喇嘛想到了中央政府,他遂以貢覺仲尼的名義(yi) 寫(xie) 一英文電稿,以明碼發送至“南京友人”。

  這封電文的接收人正是謝國梁。請他代傳(chuan) 中央政府,首先是因為(wei) 謝國梁曾以清朝官員身份在藏服務5年,熟悉藏事,與(yu) 十三世達賴喇嘛等關(guan) 係甚好,從(cong) 私人關(guan) 係方麵來看,致電“友人”,出謀劃策,乃情理之中;其二,除去雙方私交,此時謝國梁乃是國民政府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委員,貢覺仲尼代表十三世達賴喇嘛致電謝國梁尋求意見,其真正目的是想通過謝國梁向中央政府傳(chuan) 達信息,請求應對尼泊爾與(yu) 西藏地方衝(chong) 突的方針。其三,發送明碼電報,且為(wei) 英文,名為(wei) 向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南京友人”尋求意見,實則警告英國當局,如若繼續唆使尼泊爾入侵西藏,西藏地方將尋求中央政府幫助。因此,從(cong) 某種程度而言,在中央與(yu) 西藏關(guan) 係極不正常的情況下,這一舉(ju) 動是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內(nei) 心傾(qing) 向中央的具體(ti) 表現,充分顯示其政治智慧。在關(guan) 係不正常的情況下,麵對領土爭(zheng) 端等重大問題時,西藏地方政府願與(yu) 中央政府協商,共同應對,實屬難得。這不僅(jin) 體(ti) 現了謝國梁在促進中央與(yu) 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為(wei) 之後西藏地方與(yu) 中央關(guan) 係的進一步改善,奠定了基礎,更是對英帝國侵略西藏之野心的警示和打擊。

  謝國梁將電文與(yu) 其擬定的調解西藏地方與(yu) 尼泊爾糾紛辦法一並向上呈報,希望為(wei) 解決(jue) 西藏事務出謀劃策、貢獻力量,以期早日實現國家之統一、民族之團結。蒙藏委員會(hui) 獲悉信息後,認為(wei) “吾政府收複西藏之良好機會(hui) ,及會(hui) 不圖,後將無及”。同時,鑒於(yu) 謝國梁的滿腔熱情與(yu) 拳拳之心,認為(wei) “謝國梁前在西藏任土兵(當時指藏族士兵)統領,熟悉藏情,且與(yu) 達賴、班禪俱有交誼”, “爰議委派專(zhuan) 門委員謝國梁前往西藏,巫懷清前往尼泊爾,分任調解,並相機長駐該處,聯絡感情,宣化德意,以為(wei) 逐漸收複西藏之張目。”1930年4月1日,國民政府同意了蒙藏委員會(hui) 的報告,決(jue) 議特派行政院參議、蒙藏委員會(hui) 專(zhuan) 門委員謝國梁前往西藏。5月,精通藏事的謝國梁奉命再次赴藏,除調解尼泊爾與(yu) 西藏地方的糾紛之外,還肩負著更為(wei) 重要的政治使命,1即將中央解決(jue) 藏事之十一條意見傳(chuan) 達至西藏地方政府,並與(yu) 十三世達賴喇嘛接洽商談。此時,他已是花甲之年,身體(ti) 欠佳。但出於(yu) 愛國熱忱,強撐病體(ti) 毅然偕其子啟程。“因由印度進藏不便,改道來緬甸,由緬甸經滇康入西藏”。由於(yu) 此前他在西藏的所作所為(wei) ,以及其妻的關(guan) 係,無形之中更拉近了他與(yu) 西藏地方各階層之間的關(guan) 係,亦可為(wei) 其在藏執行公務提供方便。

  9月22日(農(nong) 曆八月初一)其子謝瑞清 “因途中感冒瘴氣,在緬甸互城病故”(殉職時年僅(jin) 23歲)。年邁病弱的謝國梁痛失愛子後,精神備受打擊,勉強撐著料理完兒(er) 子喪(sang) 事後,身體(ti) 極差。骨肉親(qin) 情雖難以割舍,但謝國梁深知此次赴藏肩負邊疆穩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之重任,不可懈怠,更不能因私誤公,遂留在緬甸眉苗短暫休養(yang) 之後,便折回印度加爾各答重新計劃入藏事宜。就在進退維穀之間,謝國梁經人介紹,結識了緬甸仰光《興(xing) 商日報》主筆譚雲(yun) 山。兩(liang) 人同為(wei) 湖南老鄉(xiang) ,又因譚雲(yun) 山熟悉印度方麵語言,謝國梁邀其擔任秘書(shu) 長,一同入藏。為(wei) 了避人耳目,謝、譚二人遂決(jue) 定跟隨藏商邦達昌騾馬隊喬(qiao) 裝進藏。然而,從(cong) 印度出發,北上途經之地,地形複雜、環境惡劣,謝國梁因體(ti) 力透支,身體(ti) 早有不適、遂積勞成疾,奈何途中無法醫治,病情不斷加劇。1930年8月,謝國梁病勢惡化,無法上馬,邦達昌與(yu) 當地營官趕造花扛(藏轎),代雇輿夫,乘花扛前進。後行至曲水時,謝國梁更加虛弱,上、下轎均須人背扶,但神誌仍然清醒,堅持前往。途遇十三世達賴喇嘛派人及其在藏之妻子所派人來迎,當來人獻上哈達,謝國梁尚能微微點頭。12月17日,謝國梁忽然氣絕,歿於(yu) 拉薩郊外,此地距拉薩僅(jin) 一日行程。終年62歲。謝氏父子長途跋涉,於(yu) 同年殉職藏事,令世人扼腕長歎之餘(yu) 亦肅然起敬。十三世達賴喇嘛聞訊,頗為(wei) 傷(shang) 感,立即電告蒙藏委員會(hui) 。

  “謝家父子,歿於(yu) 國事,實堪念。”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hui) 在致謝十三世達賴喇嘛電中謂:“謝專(zhuan) 員為(wei) 國捐軀,深堪憫惻,現正由敝會(hui) 呈請中央從(cong) 優(you) 撫恤,並擬在京開會(hui) 追悼,以資紀念。” “謝故委員父子,此次均為(wei) 國事跋涉而死,應請政府予以相當優(you) 恤。” 。

  1931年5月31日,國民政府在南京為(wei) 謝國梁舉(ju) 行公祭會(hui) ,政界要員以及西藏達賴駐京辦事處、班禪駐京辦事處等均躬臨(lin) 致祭。國民政府多位大員均為(wei) 其題詞等。蔣介石因其為(wei) 西藏“行千萬(wan) 裏,曆三十年”,題“盡瘁使命”四字;著名學者蔡元培亦為(wei) 其書(shu) 寫(xie) “庭樹先生暨隨侍文郎千古”。


蔡元培為(wei) 謝國梁題字(李子君提供)

  在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率眾(zhong) 高僧親(qin) 自為(wei) 其誦經超度,以漢族的最高禮節予以厚葬。

  西藏地方政府與(yu) 中央政府在第一時間內(nei) 做出反應,對其喪(sang) 葬事務的處理均給予高度重視,按高規格辦理。從(cong) 中央政府角度而言,這無疑體(ti) 現了其治藏政策與(yu) 態度。通過對謝國梁喪(sang) 事的妥善處理,體(ti) 現了對邊疆工作的重視,以此鼓勵更多的人到邊疆服務。加之,謝國梁作為(wei) 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南京友人”,二人關(guan) 係非同尋常,國民政府妥善且高規格處理謝國梁的喪(sang) 事就是對西藏事務的重視,旨在向西藏地方傳(chuan) 遞特殊的信息。

  從(cong) 西藏地方政府而言,通過謝國梁喪(sang) 事的妥當處理,力求表達對中央政府政策的回應,體(ti) 現了十三世達賴喇嘛晚年的心理嬗變。

  謝國梁父子秉愛國之誌,奔波於(yu) 藏事,無愧於(yu) 中央政府,亦無愧於(yu) 西藏地方,故能同時為(wei) 中央政府、為(wei) 西藏地方所接受和感念,進而為(wei) 中央政府與(yu) 西藏地方關(guan) 係的恢複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是民國史上極具影響的典型人物。(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