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說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chuan) 承曆史文化,維係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ang) 。眾(zhong) 多珍貴曆史文物作為(wei) 曆史的“在場證據”,是中國曆史和中華文明的實物見證,講述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展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麗(li) 畫卷,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曆史文物是證明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的重要符號資源。不同曆史時期的文物進行整理、排序、展示,通過富有內(nei) 涵、靈活多樣的陳列敘事,讓原本沉默不語的文物“訴說”其承載的曆史文化故事,無聲展現中華曆史文脈的發展綿延。宣武帝景陵、敦煌莫高窟、唐蕃會(hui) 盟碑、隋代胡人吃餅騎駝俑、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像、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圓牌、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巨型石碑……每一件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物品,每一件文物背後都留存著不同的曆史文化記憶,將眾(zhong) 多文化記憶整合,“物”“史”互證,可以構築出一部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史的文物譜係,展現出民族間交流融合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
曆史文物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教育資源。珍貴的曆史文物,不僅(jin) 可以呈現古往今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還可以展示各民族在長期曆史互動中共享的集體(ti) 記憶和情感,從(cong) 而激發參觀者的曆史自覺與(yu) 曆史擔當,增強國家認同、中華民族認同。曾侯乙編鍾、三星堆出土玉邊璋、竹林七賢磚印模畫、中共一大會(hui) 址、北京大學紅樓、進軍(jun) 西藏部隊用過的衣物、水壺、背包……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我們(men) 偉(wei) 大民族的璀璨和厚重,也見證著我們(men) 偉(wei) 大民族的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勝利。每一件文物都有力地印證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論述的曆史真理:“我們(men) 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men) 悠久的曆史是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的”“我們(men) 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men) 偉(wei) 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讓文物說話、把曆史智慧告訴人們(men) ,激發我們(men) 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ti) 人民振興(xing) 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jue) 心”,讓曆史文物中承載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記憶來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群眾(zhong) 的曆史自覺與(yu) 曆史擔當,使各族群眾(zhong) 切身感受中華民族走向命運共同體(ti) 的客觀曆史過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從(cong) 而以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覺推動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利平台 文/孫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凝心聚力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文物局長會議在京舉行
1月17日,全國文物局長會議以電視電話會形式在京舉行。[詳細] -
國家文物局通報4項西藏重要考古成果
1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會議聚焦西藏自治區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進展。 [詳細] -
保障流通 豐富供給 嚴控流失……我國民間收藏文物管理迎重大變化
12月28日,國家文物局在官方網站發布《關於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 促進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