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綻放時代光彩
西藏拉薩的八廓街,承載著漢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千年曆史。在轉經道入口處,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的唐蕃會(hui) 盟碑上記載著唐朝與(yu) 吐蕃友好的誓言,文字依然可見;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舊址陳列館裏,珍貴的文物默默講述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昭寺裏流傳(chuan) 著鬆讚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美麗(li) 故事,登上二層三層的平台,還可遠眺布達拉宮的雄偉(wei) 壯麗(li) ,俯瞰大昭寺廣場人頭攢動……千百年來,各民族在這裏美美與(yu) 共、和合共生,積澱了豐(feng) 富的民族文化遺產(chan) ,創造了豐(feng) 厚的文明成果。
拉薩八廓街隻是我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一個(ge) 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全國文化文物事業(ye) 繁榮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關(guan) 於(yu) 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營造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
近年來,文物領域和我們(men) 的社會(hui) 生活聯係愈加緊密,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社會(hui) 氛圍越來越濃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走進博物館,走進曆史名城,關(guan) 注名勝古跡,走進民族村落,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技藝。人們(men) 也更加重視中華傳(chuan) 統節日文化,更加關(guan) 注熱播的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相關(guan) 的係列專(zhuan) 題片、紀錄片。人民群眾(zhong) 更深入地體(ti) 驗到文物寶藏和文化遺產(chan) 的魅力,大大激活了文物資源的活力,豐(feng) 富和深化了人們(men) 對中華文明悠久曆史的理解和認識。
據統計,全國現有不可移動文物76.67萬(wan) 處,國有可移動文物藏品1.08億(yi) 件(套),有42個(ge)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冊(ce) ),成功申報世界遺產(chan) 56項。無論是萬(wan) 裏長城,還是三星堆遺址,又或是紅樓革命舊址……豐(feng) 富的文物資源展示著中華文明的血脈傳(chuan) 承和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文物熱”“文博熱”“博物館熱”的興(xing) 起說明了人們(men) 對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關(guan) 注度越來越高,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愈發喜愛,折射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顯著增強。因此,需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多重價(jia) 值,傳(chuan) 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jia) 值符號和文化產(chan) 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用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雅俗共賞的形式融入國民教育和日常生活,喚醒民眾(zhong) 旺盛的文化需求;讓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在曆史與(yu) 時代的互動中獲得重生,在精神文明建設、文化旅遊、文化交流、教育宣傳(chuan) 中充分發揮作用,綻放出時代風華,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的文化滋養(yang) ;讓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講述真實的中華文明故事,展示立體(ti) 全麵的中國,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力量……
不忘本來,才能開創未來。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也屬於(yu) 子孫後代。我們(men) 要更加重視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推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利用,激發文化遺產(chan) 的創新活力,書(shu) 寫(xie) 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傳(chuan) 承新篇章,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新利平台 文/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銘記曆史 發揚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鬥爭到底
97年前的今天,上海發生五卅慘案。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沉重曆史。[詳細] -
文化自信 從青少年抓起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詳細] -
研究中華文明起源,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