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洛桑丹珍,開發藏北無人區的拓荒英雄

發布時間:2022-11-04 11:25:00來源: 新利平台


這是退休後的洛桑丹珍在整理過去所拍攝的圖片資料(唐召明2011年5月11日攝)

  今年盛夏,第二批西藏高海拔生態搬遷牧民群眾(zhong) 響應黨(dang) 和政府保護生態的號召,從(cong)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多瑪鄉(xiang) 出發,陸續撤離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這讓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率領牧民群眾(zhong) 開發藏北無人區、建設新家園的拓荒英雄洛桑丹珍。

  這是搬遷前的雙湖特別區多瑪鄉(xiang) 舊貌。今年7月,多瑪鄉(xiang) 開始搬遷至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安置點(唐召明2009年攝)

  那是1987年盛夏,在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北措折鄉(xiang) (現那曲市雙湖縣措折強瑪鄉(xiang) )的一頂犛牛帳篷裏,老牧民穆笛讓老伴倒上酥油茶,我邊品著清香四溢的酥油茶,邊聽他講述當年申紮縣縣長洛桑丹珍三進無人區考察的故事。

  1971年初夏的一個(ge) 夜晚,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身為(wei) 申紮縣縣長洛桑丹珍被罷了官。請喝酒的穆笛告訴他:“前些日子,阿裏地區有人被殺,十幾個(ge) 凶手偷了牛羊逃進無人區,也不知道抓到了沒有?”

  “逃進無人區了……”一直惦記著解決(jue) 畜草矛盾、剛過而立之年的洛桑丹珍眼睛一亮,忽然有了主意。

  洛桑丹珍想進無人區抓凶手的要求很快就被區、鄉(xiang) 批準了。洛桑丹珍整理著出發的行裝,備了馬鞍。有多少人暗中為(wei) 他捏著一把汗呀!藏族幹部次登和漢族幹部謝常勝聽說後,放心不下,自告奮勇同他一起前往,那是縣幹部第一次去闖無人區。

  三個(ge) 人背著步槍,牽著馬走出了縣政府大門。到了吉瓦區,牧民群眾(zhong) 告訴他們(men) ,殺人凶手幾天前已被駐軍(jun) 抓獲。這件事給了洛桑丹珍一個(ge) 啟示:凶手趕著牛羊能在無人區呆上半年時間,說明無人區是可以生存和放牧的。他有些激動,現在,天高皇帝遠了,他和兩(liang) 位年輕人一商量,決(jue) 定以考察無人區邊緣的吉瓦鄉(xiang) 夏季牧場為(wei) 由,來探訪無人區。


這是時任申紮縣縣長的洛桑丹珍騎馬,準備走進藏北無人區考察(唐召明提供,1974年攝)

  在一個(ge) 多月的時間裏,洛桑丹珍帶著兩(liang) 位年輕人白天騎馬踏勘荒原,夜晚露宿月下,順著野驢蹄印找水喝,跋涉上千公裏,一直走到瑪依崗日一帶。他們(men) 親(qin) 眼看到和親(qin) 身體(ti) 驗到的一切都說明,開發、經營無人區是可行的,夢想會(hui) 變成現實。

  從(cong) 無人區回來不久,洛桑丹珍被“結合”到領導班子,一上任他就著手籌劃深入無人區腹地,搞詳細調查。

  穆笛還清楚地記得洛桑丹珍二進無人區的情景。1973年初,洛桑丹珍已擔任了那曲地委革委會(hui) 副主任,但還繼續在申紮縣工作。當時洛桑丹珍的妻子快要臨(lin) 產(chan) ,家中需要人照顧。但他想的是盡快全麵了解無人區,繪製一幅開發、經營無人區的藍圖。為(wei) 此,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妻子曲吉了解丈夫。她望著心急如焚的丈夫,讓他別管自己,幹事業(ye) 去。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洛桑丹珍第二天就動身去請組織來幫忙。告別了妻子,洛桑丹珍帶著縣商業(ye) 科副科長向陽、醫生洛桑石秀、縣公安局格桑和阿郎四位藏族青年幹部,以及所需的生活用品、青稞草種子和生產(chan) 工具,騎馬進入無人區。

  勘察浩瀚的無人區是艱難的。洛桑丹珍和四位年輕人,從(cong) 加林、班鬆、瑪依、江愛,一直走到瑪務,跑了上千公裏,最後在加林山旁的榮瑪溫泉前安營紮寨,開墾了一畝(mu) 多荒地,壘築起擋風石牆,試種了青稞草,這是關(guan) 係著開拓荒原的一件大事。

  工作有了良好的開端,生活卻成了大問題。三個(ge) 月時間過去了,他們(men) 所帶的糌粑吃完了,幾個(ge) 人隻能以打獵為(wei) 生。尤其是香煙抽完了,幾個(ge) “煙鬼”在令人窒息的寂寞中發狂似地拍打著煙盒,大聲地咒罵,恨不得馬上離開無人區。洛桑丹珍一邊勸慰,一邊苦思冥想著解決(jue) 辦法。

  沒過兩(liang) 天,洛桑丹珍的嘴上叼上了一個(ge) 冒著煙兒(er) 的煙鬥。他的反常舉(ju) 動引起幾位年輕人的好奇。他們(men) 樂(le) 了!原來這是就地取材:在手槍子彈底座上鑽個(ge) 洞,插上藥用針頭,接上一截醫用導尿管,裝上當地一種野草,算是抽“煙”了。而針頭和導尿管全都來自洛桑丹珍的“百寶箱”。

  一畝(mu) 多地的青稞草很快長出嫩芽,雖很稀少,但預示著希望。看來,開發、經營無人區並不是幻想。洛桑丹珍每天都到地裏觀察青稞草的生長,笑得合不攏嘴。年輕人的感情則更加外露,四個(ge) 人手舞足蹈地歡呼,有時甚至跳起藏族舞蹈,唱起動聽的情歌。

  9月中旬,有著頑強生命力的青稞草已長到一米多高,隻是沒有結籽。五位探險者要告別這塊土地了。他們(men) 騎上馬,回頭望一眼帳篷搭過的地方,不禁生出縷縷留戀之情。洛桑丹珍帶著四位年輕人一路風塵返回靠近無人區的尼瑪區。

  也許是久違了糌粑的緣故,他們(men) 在距離尼瑪區村莊還有三四公裏遠時,就已聞到誘人的糌粑香味,禁不住策馬揚鞭奔跑起來。

  這是時任申紮縣縣長洛桑丹珍(前排蹲者)與(yu) 勘察無人區開發的幹部群眾(zhong) 合影留念(唐召明提供,1973年攝)

  尼瑪區的幹部群眾(zhong) 用藏族最高禮節歡迎他們(men) ,大家互相碰額、貼臉,像歡迎凱旋的英雄,又像歡迎久別的親(qin) 人。

  有人遞給洛桑丹珍一封信。那是妻子曲吉用藏文寫(xie) 來的。調皮的年輕人跑上來湊熱鬧,信馬上被打開了:“……咱們(men) 的孩子出生一個(ge) 月了,等著你這個(ge) 當阿爸的給起個(ge) 名字……”洛桑丹珍多麽(me) 想插上翅膀立即飛回家,去看看還沒有見過麵的兒(er) 子,可是,眼下有許多事要去做。深夜,他鋪開信紙,給妻子寫(xie) 了回信,“曲吉,原諒我不能馬上回家……就在我倆(lia) 名字中各取一字,叫‘丹吉’吧!”半個(ge) 月後,洛桑丹珍在尼瑪區征求了牧民的意見,寫(xie) 出開發無人區的報告。不久,洛桑丹珍這份凝聚了幾年辛勤汗水的報告在向縣委匯報後,托人帶回那曲,送到地委書(shu) 記曹旭手中。

  這次無人區考察,洛桑丹珍的乘騎是一匹馬和一匹騾子,而那匹騾子在依布鹽湖邊不幸被凍死了。“後來牧民群眾(zhong) 給這裏起名為(wei) ‘洛書(shu) 記拆西薩’,即‘洛書(shu) 記騾子死亡之地’。”穆笛回憶說。

  那曲地委領導肯定了洛桑丹珍有關(guan) 開發無人區的思路,決(jue) 定利用無人區的大片土地資源,讓無人區造福於(yu) 人類。

  當時的申紮縣麵積約為(wei) 30萬(wan) 平方公裏,約有2.5萬(wan) 人,放牧著100多萬(wan) 頭(隻)牛羊,人畜全都集中生活在海拔相對較低、約占全縣三分之一土地麵積的南部地區,而全縣三分之二的土地卻在人跡罕至的北部無人區。

  申紮縣幹部沒有汽車坐,在縣南部地區騎馬“下鄉(xiang) ”轉一圈約需半年時間才能回家,是當時中國占地麵積最大的縣了。

  這裏的地盤雖然很大,但多數區域分布在北部的無人區,人畜生活的地方僅(jin) 局限在南部的少部分區域。

  本來生長著低矮稀疏牧草,載畜量就不高的藏北草原,隨著牛羊的增多,人口的逐年增加,畜草矛盾在申紮縣日益突出。

  根據那曲地委領導的批示精神,申紮縣委在1973年底召開縣、區、鄉(xiang) 三級幹部會(hui) ,決(jue) 定開發無人區,並組建加林工作組。其任務有四:進一步深入無人區進行以水草為(wei) 主的考察;選擇搬遷群眾(zhong) 的定居點及劃分草場;做好搬遷幹部群眾(zhong) 的政治思想工作及搬遷前的準備工作;做好北遷群眾(zhong) 的糧茶及日用百貨的供應工作。加林工作組仍由洛桑丹珍擔任組長,申紮縣委副書(shu) 記洛桑占堆和縣武裝部副部長多吉為(wei) 副組長。

  到過高原的人都說,在那裏行走你會(hui) 覺得天邊是起伏的山脈,腳下是無垠的平川,到處都沒有路又到處都是路。

  無人區原是野生動物的天下,藏野驢、藏羚羊奔來跑去,到固定的地方喝水吃草,天長日久,堅硬的四蹄在荒原上留下淺淺的印痕,這是從(cong) 前無人區的路。

  1974年初,天寒地凍的季節,拓荒者們(men) 將沿著這淺淺的動物蹄印去喚醒荒原,給它注上新的血液,留下人類的痕跡。


這是雙湖辦事處前身的申紮縣加林工作組遺址,位於(yu) 加林山下的俄東(dong) 溝(唐召明2001年攝)

  在洛桑丹珍率領下,一支由藏漢族幹部所組成的加林工作組騎著馬,在牧民群眾(zhong) 幫助下,趕著犛牛馱著糧茶百貨等物資向加林山挺進。

  這是人們(men) 在參觀雙湖辦事處前身申紮縣加林工作組遺址,位於(yu) 加林山下的俄東(dong) 溝(唐召明2001年攝)

  在加林山安營紮寨後,加林工作組的18名幹部,既是工作組,又是民兵排,還是施工隊,被牧民群眾(zhong) 稱為(wei) “18勇士”。他們(men) 提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口號,在榮瑪溫泉下修建了長約600米、寬2米、深1米的水渠,從(cong) 5公裏外的加林山頂抬來一塊重約200公斤的扁圓大石做磨盤,修建了一座水磨房。還修建了四個(ge) 院子供群眾(zhong) 居住,同時修成了五個(ge) 畜圈。還修了一座無一根木料的兩(liang) 層碉堡、供銷社門市和糧食倉(cang) 庫……以便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搬遷做好準備工作。

  為(wei) 了進一步開展工作,加林工作組還召開了申紮縣六個(ge) 鄉(xiang) 的幹部座談會(hui) ,為(wei) 北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75年4月,那曲地委正式作出決(jue) 定,由洛桑丹珍負責,從(cong) 申紮、班戈、安多三個(ge) 縣中抽出部分脫產(chan) 幹部、公社(隊)基層幹部和積極分子組成三個(ge) 考察隊,共50多人,分6個(ge) 考察小組,對無人區腹地進行一次更全麵、更深入、更大規模的考察,為(wei) 無人區開發打下堅實基礎。安多縣考察隊由吳珠帶隊,班戈縣考察隊由江措帶隊,並研究決(jue) 定在5月中下旬時,各考察隊分別從(cong) 各縣出發,8月15日在無人區色務庫加一起會(hui) 合。

  為(wei) 此,洛桑丹珍將親(qin) 自帶領一個(ge) 組四個(ge) 人向西挺進。這是他第三次在無人區考察,不過這次他將走得更遠,擔子也更重了。

  5月25日,分別由洛桑丹珍、尼彭、巴桑三人帶隊的、申紮縣的三個(ge) 加林工作組啟程上路,他們(men) 以色務崗為(wei) 中心分頭向東(dong) 、北、西方向開始進行考察。

  洛桑丹珍所帶領的考察組,一路上看到了眾(zhong) 多湖泊,但它們(men) 不是鹽湖,就是堿湖。白天考察到處跑,幹渴的滋味難以忍受。他們(men) 兩(liang) 天沒喝上水,感覺喉嚨像是著了火。洛桑丹珍動員大家用酥油抓糌粑,但誰也咽不下去,最好的辦法是把生肉含在嘴裏度過難關(guan) 。有時候,他們(men) 明明看到草長得很好,就是找不到淡水。

  後來他們(men) 逐漸摸索出一條經驗,每天下午5點左右就開始仔細辨別藏野驢走過的路。因為(wei) 藏野驢是排著隊去水源處飲水的,循著這條路就能找到飲用水源,並在那裏安排住處。

  那時,考察工作組所有的食品是糌粑、風幹肉、酥油和茶四大樣。有幾次夜裏,工作組人員聽到帳篷腳下有動靜,起身一看,原來是狼在偷吃他們(men) 攜帶的風幹牛羊肉。

  洛桑丹珍所率領的考察工作組一行,騎馬走過美齊崗、康瑪、羊齊普繞拉。在前往藏色崗日途中,他們(men) 遠遠看見一座耀眼的透明小山。走近一看,原來整座小山是質地純淨透明的雲(yun) 母礦。

  他們(men) 馬不停蹄地向色務庫加會(hui) 合地點挺進,8月16日到達預定地點。第二天,沒有見到其他考察工作組來會(hui) 合,他們(men) 開始在周圍尋找。第三天,洛桑丹珍看到一二公裏外似乎有個(ge) 人影在晃動,便警惕地躲在一塊岩石後觀察。當洛桑丹珍認出來者是尼彭,便迎上前去,而尼彭都快走到洛桑丹珍眼前了也沒認出他來。因為(wei) 他的衣服早已破爛不堪,臉被曬得像塊黑炭。直到洛桑丹珍大聲喊著他的名字,尼彭方才醒悟過來,驚訝地叫著,“唉呀呀,你都成了無人區的野人了!”

  兩(liang) 天後,洛桑丹珍帶著4個(ge) 人繼續考察,其餘(yu) 人員由尼彭帶隊返回加林駐地匯報兩(liang) 組考察結果。洛桑丹珍考察小組9月6日返回加林駐地後,很快就召開了鄉(xiang) 幹部會(hui) 議,總結所做工作,初步研究了六個(ge) 鄉(xiang) 各自的定居點及設立辦事處的地點,並安排下一步工作。會(hui) 議結束,洛桑丹珍和格桑占堆馬上乘車到那曲地委作匯報。到那曲鎮後,洛桑丹珍先收集安多、班戈兩(liang) 組的考察情況。不久,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通知洛桑丹珍去拉薩匯報。


這是洛桑丹珍在參加雙湖辦事處成立後所舉(ju) 行的首場拔河比賽(唐召明提供,1976年攝)

  1976年初,西藏正式拉開開發藏北無人區大幕,先後設立了雙湖和文部辦事處,並批準任命洛桑丹珍兼任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任命公覺紮朗、次仁玉珍、李群合為(wei) 副書(shu) 記、副主任,任命宗運成、江措為(wei) 副主任。

  2053名牧民群眾(zhong) 響應黨(dang) 和政府開發藏北無人區的號召,趕著16萬(wan) 多頭(隻)牛羊,首批進入亙(gen) 古荒原。

  當年4月14日至5月16日,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熱地(當時設有第一書(shu) 記)親(qin) 自帶隊赴雙湖,就辦事處選址、搬遷牧民群眾(zhong) 生活及今後的發展潛力等方麵進行了實地考察。

  此後,一批批藏漢族幹部群眾(zhong) 循著先行者足跡,開始在這裏建立起他們(men) 新的家園,在這裏的雪山草原間放牧著他們(men) 的牛羊、繁衍著他們(men) 的後代,創造著他們(men) 的新生活。


這是洛桑丹珍(左)在為(wei) 雙湖設縣掛牌(唐召明2013年7月26日攝)

  1993年,文部辦事處改為(wei) 尼瑪縣,雙湖辦事處改為(wei) 雙湖特別區;2013年,雙湖特別區改為(wei) 現在的雙湖縣,雙湖縣也由此成為(wei) 中國最年輕、世界海拔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這是洛桑丹珍在家中與(yu) 老伴曲吉一起整理1975年的“雙湖地區勘察草圖”(唐召明2012年10月攝)

  洛桑丹珍,這位開發藏北無人區的拓荒英雄後來成為(wei) 那曲地委書(shu) 記。再後來,調任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林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等職,直至2003年退休。盡管職務和工作環境變了,但他關(guan) 心無人區的心沒有變,他時刻惦記著無人區,牽掛著無人區的開發建設事業(ye) 。


這是洛桑丹珍(右)與(yu) 他所率領的藏北無人區科考人員進行交流(唐召明2001年攝)


這是洛桑丹珍在他的家庭博物館裏整理所收藏的動物標本(唐召明1998年攝)

  從(cong) 1998年至2002年,調到拉薩工作多年的洛桑丹珍組織了“藏北高原無人區科考團”,先後四次對無人區進行大規模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此外,他還舉(ju) 辦了家庭博物館,宣傳(chuan) 藏北,介紹藏北,以還他永生不忘的藏北之情。(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