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一份開發雙湖無人區的珍貴報告
從(cong) 今年7月份起,第二批西藏高海拔生態搬遷牧民群眾(zhong) 響應黨(dang) 和政府保護生態的號召,從(cong) 西藏那曲市雙湖縣出發,陸續撤離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這讓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時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熱地率領工作組,前往開發的雙湖無人區進行調研和考察的那段波瀾壯闊、建設新家園的輝煌曆史。
這是中國石油所援建的雙湖特別區(現雙湖縣)城鎮新貌(唐召明2010年攝)
1976年1月,為(wei) 了科學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西藏那曲西北部無人區的豐(feng) 富資源,緩解申紮、班戈等縣的畜草矛盾,經西藏自治區和那曲地區批準,設立雙湖辦事處(現雙湖縣)。那曲地區2053名牧民趕著16萬(wan) 頭(隻)牛羊首批搬遷至雙湖無人區,在這片平均海拔5000多米、令人望而生畏的人跡罕至的荒原上,創造新生活。
同年4至5月份,根據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決(jue) 定,時任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熱地率領工作組赴雙湖,就辦事處選址、搬遷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和生活,以及今後發展潛力等,開展實地調研和考察。
這是時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熱地(後排戴圍巾者)到新成立的那曲地區雙湖辦事處(現那曲市雙湖縣)進行調研和考察(唐召明翻拍資料照片,1976年攝)
熱地帶領的工作組克服各種困難,深入基層,走訪牧戶,曆經一個(ge) 多月完成了有關(guan) 雙湖無人區的調研報告。這份報告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為(wei) 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科學決(jue) 策以及開發和建設雙湖,奠定了基礎。
同年6月16日,熱地在呈送自治區黨(dang) 委的調研報告中寫(xie) 道:“根據區黨(dang) 委的指示,我於(yu) 4月14日至5月16日到雙湖去了一趟。在這期間,我先後到了雙湖西北部、加林、江愛、馬俄、色拉和西北雪山等地查看,同已搬遷北部的6個(ge) 公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部分社員群眾(zhong) 和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的領導、機關(guan) 部分幹部進行座談。對雙湖地區的自然環境、水草、礦物,辦事處的駐址和已搬遷來的社員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以及今後開發‘無人區’的一些問題作了粗淺調查……”
關(guan) 於(yu) 開發雙湖無人區的基本情況,熱地在調研報告中詳盡地介紹道,“關(guan) 於(yu) 開發無人區的工作,那曲地委從(cong) 1975年4月就著手進行了,決(jue) 定由地委副書(shu) 記洛桑丹珍同誌負責,從(cong) 申紮、班戈、安多三個(ge) 縣中抽了部分脫產(chan) 幹部、公社(隊)基層幹部和積極分子組成的三個(ge) 考察隊,共50多人,分成6個(ge) 考察小組,對雙湖地區的大部分地方進行了實地勘察,為(wei) 開發‘無人區’打下了基礎。去年下半年,自治區黨(dang) 委正式決(jue) 定成立雙湖辦事處,今年1、2月,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和辦事機構的工作人員進駐雙湖。在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廣大幹部和社員群眾(zhong) 的積極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那曲地委決(jue) 定把申紮縣俄久賣、俄久多、來多強瑪、吉哇、措折、嘎措6個(ge) 公社劃歸雙湖辦事處管轄,6個(ge) 公社共有21個(ge) 生產(chan) 隊,562戶、2898人。有牛19103頭、綿羊207979隻、山羊71329隻,馬877匹,共有牲畜299288頭(隻、匹)。到目前為(wei) 止,已搬遷雙湖地區的有389戶、2053人,牛11053頭、綿羊118739隻、山羊30513隻、馬396匹,合計160701頭(隻、匹)。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計劃在今年秋季以前,結束6個(ge) 公社的全部搬遷工作……
關(guan) 於(yu) 雙湖地區的特點,熱地在調研報告中詳盡地描述道,“一是地域遼闊,氣候寒冷。雙湖地區現約有12萬(wan) 平方公裏,平均海拔約在五千公尺(米)以上。基本上屬於(yu) 丘陵地區,也有不少大雪山。如,馬意雪山、角莫雪山、西北雪山、加林雪山、窮帽雪山、阿俄雪山、司五雪山等。我們(men) 這次調研發現,地圖上寫(xie) 的地名位置有的與(yu) 實際地理位置對不起來;有的比較有名的地名,地圖上卻沒有寫(xie) 上。這裏雖然是高寒氣候,但有的地方有小氣候。如加林、江愛和馬俄一帶。在加林,去年申紮縣駐加林工作組,試種青稞、元根(蔓箐)和白菜。盡管播種期有些晚(5月中旬播種的),青稞基本成熟了,但顆粒不太飽滿,元根大的一個(ge) 有半斤重,白菜大的一棵有二斤重。今後有可能開發成為(wei) 農(nong) 業(ye) 區的話,可開墾麵積至少在1000畝(mu) 以上。據反映,江愛、馬俄一帶,還可以試種蔬菜。
二是草場麵積大。草場麵積約占雙湖地區總麵積的60-70%,即有72000平方公裏到84000平方公裏,是一個(ge) 天然的大牧場。其餘(yu) 是山、湖泊和沙地。有水有草約有3至4萬(wan) 平方公裏左右;有草沒有人,但有畜用水的地方約有4萬(wan) 平方公裏左右。草本植物雖然有幾十種,但主要牧草是加紮草和龍馬草兩(liang) 種。總的看,草的密度不大,但長的較高,有的大平壩和山坡的草密度則較大。
三是湖泊多。大小湖泊遍及整個(ge) ‘無人區’,主要是鹽堿湖。其中的雪鹽湖、空空鹽湖、加洛鹽湖鹽質量都比較好。群眾(zhong) 反映,這裏主要是缺少淡水,但地下淡水潛力卻很大。
四是野生動物多。據群眾(zhong) 反映和我們(men) 的實地觀察,這裏有野牛、野驢、羚羊(有獨角的)、黃羊、狗熊、狐狸、猞猁、狼、大頭羊(盤羊)、石羊、兔子等12種。數量最多的是野牛、野驢和羚羊。一群野牛多的有幾百頭,一群野驢有幾百頭,羚羊幾乎遍布每條(個(ge) )山溝與(yu) 草壩,狼也比較多。
五是日長夜短。一般是六點鍾天亮,10點鍾天黑。有的地方則6點鍾天亮,11點鍾才天黑。
這是雙湖辦事處幹部在鹽湖挖取自用鹽巴(唐召明翻拍資料照片,1976年攝)
雙湖辦事處的全體(ti) 同誌堅持黨(dang) 的基本路線,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他們(men) 邊學習(xi) 、邊工作、邊勞動。他們(men) 在平均海拔5000公尺(米)以上的雙湖,創建了辦事處的駐址。有的同誌說:‘黨(dang) 指向哪裏,就奔向哪裏,哪裏艱苦就到哪裏去,組織上派我們(men) 這些共產(chan) 黨(dang) 員、共青團員到雙湖來,隻要革命需要,不要說到無人區,就是上刀山、下火海都敢去。’‘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要去,長期建藏,紮根雙湖,建設好雙湖草原是我們(men) 的責任!’他們(men) 發出了自己的錚錚誓言。
創建辦事處初期,首先遇到的是沒有燃料,領導就帶頭翻山越嶺,去撿野牛糞。其次是找水源,修水池,平整土地搭帳篷。白天學習(xi) 、工作和勞動,晚上則站崗放哨。雙湖辦事處的同誌克服種種困難,取得了一個(ge) 又一個(ge) 成績。”
關(guan) 於(yu) “無人區”的形成和開發意義(yi) ,熱地在調研報告中還介紹道,“藏北‘無人區’是指西藏境內(nei) 西白山以西,木嘎山以北,阿裏以東(dong) ,新疆以南的廣闊地域。
從(cong) 曆史上看,這裏有些地方並不是從(cong) 來沒有人的。曾有貧苦牧民為(wei) 逃避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而進入部分無人區居住、放牧。當時,由於(yu) 西藏“管家、貴族、寺院上層僧侶(lv) ”三大領主的殘酷壓迫和剝削,加之土匪出沒,以及鄰近外民族的不斷闖入搶劫,大人被殺掉,小孩被抓走當奴隸,牛羊被趕走……在這種情況下,生活在這裏的貧苦牧民隻好背井離鄉(xiang) 往南搬遷。從(cong) 此,這個(ge) 地方就逐漸成了人煙絕跡,野獸(shou) 成群的‘無人區’。
同西藏其它地方一樣,藏北草原1975年實現了人民公社化。隨著畜牧業(ye) 的發展,出現了牲畜數量多,草場麵積相對不足的畜草矛盾。廣大牧民群眾(zhong) 在大搞草場基本建設,增加原有草場載畜量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在尋找和開辟新的草場。
據了解,申紮、安多、班戈三個(ge) 縣,就有部分社隊到北部部分地方去放牧,一般是冬去夏回。這樣,就使‘無人區’的土地上有了人畜。尤其是申紮縣俄久多等公社經過一年來的試驗性放牧,實踐證明,牲畜膘情比南部好,幼畜成活率比南部高,牲畜病情也相對減少。南部現在處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有的社隊出現餓死牲畜的情況,而北部卻未出現類似情況。相反,原來的弱畜搬入北部後,成為(wei) 膘肥體(ti) 壯的一類畜,是發展牧業(ye) 生產(chan) 的好地方。此外,這裏資源豐(feng) 富,野生動物眾(zhong) 多,潛力很大。這說明開發‘無人區’有著重大的社會(hui) 和經濟意義(yi) 。
這是通往雙湖辦事處重要公路橋梁的“382”鐵橋(唐召明提供,1975年攝)
從(cong) 曆史、現實和長遠的觀點來看,開發‘無人區’是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迫切要求,是鞏固集體(ti) 經濟,發展牧業(ye) 生產(chan) 的迫切需要,也是鞏固邊疆的迫切需要。總之,是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迫切需要。”
此外,熱地還在調研報告中就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雙湖辦事處駐址問題,雙湖辦事處黨(dang) 委、幹部和群眾(zhong) 建議、要求,以及具體(ti) 意見進行了詳盡的介紹。
這是時任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熱地(右)在與(yu) 人大代表進行交流。1988年1月15日至23日,西藏自治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在拉薩召開(唐召明1988年攝)
時光荏苒。201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我作為(wei) 新華社記者,在人民大會(hui) 堂開會(hui) 間隙采訪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熱地,專(zhuan) 訪了他所親(qin) 身經曆的雙湖無人區從(cong) 開發建設到發展進步的幾十年曆史進程和變化。
談到雙湖無人區開發時的艱難困苦,熱地深有感觸地說,“雙湖高寒缺氧,地廣人稀,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十分惡劣。那時候,辦事處隻有幾頂帳篷,連遮風擋雨這樣最基本的條件都無法滿足;燃料十分匱乏,隻能靠撿羊糞、牛糞,做飯、吃飯都很困難;交通工具隻有一輛大卡車和兩(liang) 輛北京牌吉普車;醫務人員僅(jin) 一人……當年盡管條件艱苦,但雙湖幹部群眾(zhong) 精神飽滿,大家克服種種困難,一心一意紮根和開發建設雙湖。”
這是雙湖特別區“撤區建縣”正式掛牌(唐召明2013年7月26日攝)
2013年7月26日,雙湖特別區“撤區建縣”,雙湖縣正式掛牌成立,我從(cong) 北京前往采訪。
幾十年來一直關(guan) 心雙湖發展變化的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熱地專(zhuan) 門發去賀信,對雙湖“撤區建縣”表示熱烈祝賀,對雙湖各族幹部和牧民群眾(zhong) 表示親(qin) 切問候。
賀信說,37年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下,在兄弟省市特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無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高度關(guan) 心、重視下,曆屆雙湖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各族幹部和牧民群眾(zhong) 艱苦奮鬥、不懈努力、頑強拚搏、開拓進取,雙湖的社會(hui) 局勢保持了持續穩定,政治、經濟、社會(hui) 、文化、黨(dang) 的建設以及牧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條件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雙湖縣已從(cong) 昔日的無人區發展成為(wei) 藏北草原深處藏漢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美好家園。雙湖已變成名副其實的羌塘草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37年來,雙湖發展實踐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英明領導,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沒有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就沒有今天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雙湖!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當初決(jue) 定開發雙湖的決(jue) 策是完全正確的!
賀信衷心祝願雙湖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北故事】藏北高原,四周環山的遼闊大地
最近,我在查閱有關資料時,翻閱到曾參與過的《萬裏羌塘》畫冊,不由得想起有關藏北高原特有的地質和地貌景觀。 [詳細]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悄然變化的藏北服飾
過去的年代,藏北牧人們逐水草而居,生活漂泊不定。[詳細] -
【藏北故事】留在心中的歌:洛桑丹珍,開發藏北無人區的拓荒英雄
今年盛夏,第二批西藏高海拔生態搬遷牧民群眾從那曲市雙湖縣多瑪鄉出發,陸續撤離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這讓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率領牧民群眾開發藏北無人區、建設新家園的拓荒英雄洛桑丹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