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藏北故事】藏北高原,四周環山的遼闊大地

發布時間:2022-11-19 21:38:00來源: 新利平台

  最近,在查閱有關(guan) 資料時,到曾參與(yu) 過《萬(wan) 裏羌塘》畫冊(ce) ,不由得想起有關(guan) 藏北高原地質地貌景觀

  藏北,藏語稱為(wei) “羌塘”。藏北高原是從(cong) 新生代,特別是上新世以來,隨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發生整體(ti) 大幅度升,開始奠定地質基礎和地貌雛形。


這是海拔7100多米的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與(yu) 山下納木錯的美麗(li) 景觀(唐召明2001年攝)

  現代藏北高原北、西麵和分別昆侖(lun) 山--可可西裏山脈、喀喇昆侖(lun) 山脈和岡(gang) 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脈所環繞,其四周山脊海拔高度5500米7000多米。

  西藏主要山脈多呈東(dong) 西走向,山峰海拔多在6000米以上。西部、北部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比較多,而東(dong) 部和南部較少。除四周環繞山峰外,藏北高原6000米以上的孤峰60餘(yu) 座,孤山雪線高度約為(wei) 5500米。

  整個(ge) 藏北高原地勢由西北向東(dong) 南傾(qing) 斜。眾(zhong) 多的低山、丘陵縱橫交織與(yu) 盆地和穀交錯分布。


這是藏北無人區巴毛瓊宗火山噴發後所留下的地貌景觀(唐召明2002年攝)

  在藏北高原幽穀曠野之中,經常可以見到舊火山發時形成的頗為(wei) 壯觀的石海、石林比如,在藏北無人區腹地巴毛瓊宗那裏山上山下到處是巨大的岩石,大地仿佛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石被,周圍的牧民稱它為(wei) 石海。石海裏還有無數個(ge) 黑黑的石柱。雖然它比不上雲(yun) 南“石林”,但也別有風采。它們(men) 形如石菜、石筍、石樹、石蘑菇、石桌、石房、寶塔、蒼鷹、象鼻子……石柱千奇百怪,使人仿佛進入岩石之國。

  據地質學家介紹,二三百萬(wan) 年以前,那裏的火山活動非常活躍。火山和地殼裂縫中噴出的大量熾熱的玄武熔岩在地麵翻滾、流淌,覆蓋了大地。年代久遠了,形成今日的石海。石海中的巨大玄武熔岩經過漫長的凍裂、風化和剝蝕,逐漸分崩離析,最後形成形態各異的石林奇觀。

  由於(yu) 藏高原遠離海洋,加上岡(gang) 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喜馬拉雅等南部高大山脈的重重阻隔,總體(ti) 來講,它是西藏降水量最少的地區。這裏太陽輻射強烈,多大風,蒸發量旺盛,因而造成地表徑流貧乏。河流大部分為(wei) 季節性河流,大都蜿蜒在高原寬寬的河中。

  這是壯美的藏北高原薩普冰川。它融化後的冰川水形成湖泊,最後奔流而下成為(wei) 怒江的一個(ge) 支流(唐召明2014年7月10日攝)

  藏北高原較大的河流多以內(nei) 陸湖泊為(wei) 歸宿,還有許多小河隻有雨季或冰雪融化時才有水流,自流自滅,匯集的水量往往被入滲與(yu) 蒸發所損耗。這裏的河流分布規律與(yu) 降水量相一致,東(dong) 南部密度大,較大的河流也分布於(yu) 此,且多為(wei) 常年性河流,是長江、怒江、瀾滄江的源頭;北部、西部密度小,且多為(wei) 間歇性河流。除藏北高原南部有幾條較大河流外,一般規模都較小。主要幾條大河,有匯入納木錯(錯,意為(wei) 湖)的測曲,匯入色林錯的紮加藏布(藏布, 意為(wei) 河)和紮根藏布,匯入錯鄂湖的永珠藏布,匯入達則錯的波倉(cang) 藏布,匯入紮日南木錯的措勤藏布,匯入塔若錯的畢多藏布,匯入昂仁拉錯的阿毛藏布,匯入班公錯的麻嘎藏布等。河流沿岸沼澤草甸植被豐(feng) 茂,是藏北高原重要牧場。最大的河流是紮加藏布,河長409公裏,流域麵積為(wei) 14850平方公裏。其次是紮根藏布,河長355公裏,流域麵積16675平方公裏。

  藏北無人區水的另一大特色是泉水,也是其重要的生命源泉。由於(yu) 地勢起伏小地表風化層較厚,融水和雨水的相當一部分是先滲入地下,而後露出地表。因此,泉水露頭較多。


這是流經藏北高原尼瑪縣城的波倉(cang) 藏布(唐召明2009年

  據估計,藏北無人區較大的泉眼達數百個(ge) 。冬季時,當泉水流出地表時很快凍結成冰,泉口附近形成白玉般的巨大冰體(ti) ,小則幾百立方米,大則數千立方米。它們(men) 如同巨大的天然固體(ti) 水庫,把冬的泉水儲(chu) 存起來,到翌年夏季,又慢慢地化為(wei) 潔淨的淡水,澆灌草地,供人、畜飲用


這是壯美的普若崗日冰川(唐召明2009年攝)

  冰川是藏北無人區的一大特色,總麵積達1986平方公裏。數十座海拔5700米以上的雪山是一片晶瑩的冰雪世界,給宏偉(wei) 的山原地貌增添了無限瑰麗(li) 的景色。冰川的融水是這裏主要大的補給源泉

  藏北高原湖泊麵積達21400平方公裏,占西藏湖泊總麵積的88%,占全國湖泊總麵積的四分之一以上


這是在藏北高原班公錯鳥島棲息的棕頭鷗(唐召明1995年攝)

  驅車行進在藏北高原之處都是大大小小的湖泊。它們(men) 猶如一麵麵鏡子,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忽閃忽閃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湖中魚類繁生、鳥類群集,打破了高原上的單調與(yu) 幽僻,為(wei) 寂寞的原野增添了難以形容的天然情趣。

  由於(yu) 湖水中礦物質含量和湖水深淺差異,湖水呈現出白色、藍色、藍綠、靛青色,湖泊有淡水、鹹水和鹽湖。藏北高原是我國湖泊麵積最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湖麵最高、範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

  這是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錯。隨著近年來降雨量的增大,該湖麵積現已增大到2300多平方公裏(唐召明2009年8月3日攝)

  據統計,藏北高原共有1平方公裏以上的湖泊約497個(ge) ,大於(yu) 5平方公裏的湖泊約307個(ge) 。由於(yu) 受藏北高原內(nei) 部地形與(yu) 氣候的影響,其北部與(yu) 南部湖泊的特點有較大的差異。北部降水少,水源不足,入湖河流比較短小,多時令河,湖泊個(ge) 體(ti) 不大,且分散孤立南部降水相對較多,水係發育,湖泊相對密集。較大湖泊有納木錯色林紮日南木錯惹雍錯多格錯仁

  在幹旱寒冷的藏北無人區,濕地具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yi) 。它是這裏一切生命賴以生存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藏北高原的生命濕地本身具有獨特的小氣候,水源豐(feng) 富,牧草發達,是該地區許多珍貴野生動物棲息的重要場所。

  濕地主要植被由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灘灌叢(cong) ,沼澤和水生植被等組成。

  濕地常見鳥類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黑頸鶴等它們(men) 每年夏季在藏北高原繁殖。

  魚類中,鯉科的裂腹魚類是最常見的優(you) 勢種,其次為(wei) 高原鰍類。

  常被人們(men) 誤認為(wei) 冷寂、荒涼的藏北高原,每年有89個(ge) 月的冰封土凍,然而,一年四季卻有熱氣騰騰的地熱和溫泉。目前,藏北高原已發現有較大的地熱區300多處,除了常見的溫泉、熱泉、沸泉外,還有噴氣孔、冒氣穴、沸泥泉以及熱水河、熱水湖

  地熱儲(chu) 量在我國排列首位的羊八井地熱區,海拔4300米。因其是交通要道,我在西藏工作期間曾無次到過這裏。

  1976 年,羊八井建成地熱發電站,後來又建起了地熱泳池。

  這裏有一個(ge) 大的甚是引人入勝的熱水湖。它的麵積達7000多平方米,常年水溫50度左右,水最深16米。每逢清晨和傍晚,地麵氣溫降至攝氏零度左右時,團團薄霧就從(cong) 這湖麵冉冉升起,而且愈來愈濃,一直飄至空中十餘(yu) 米高處,籠罩湖麵,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這是正在噴發的羊八井地熱井(唐召明1991年攝)

  在羊八井地熱泳池,人們(men) 遙望著遠處的雪山,沐浴著一汪清澈的溫泉水,真乃心曠神怡。由於(yu) 此地的溫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有的人還專(zhuan) 程來此泡溫泉治病。在那溫室大棚,一年四季都可見到茁壯生長的西紅柿、黃瓜、白菜蘿卜,青椒等多個(ge) 品種的蔬菜。


這是藏北高原榮瑪溫泉岩柱景觀(唐召明2001年攝)

  在藏北高原腹地尼瑪縣榮溫泉終年也是熱霧繚繞。即使在藏北高原大地嚴(yan) 寒的冬季,溫泉水流淌的地方仍是鬱鬱蔥蔥、溫暖如春、昆蟲活躍。榮瑪溫泉水溫在80℃左右。泉水順山勢流淌,使整個(ge) 山穀地溫上升,遍地綠色苔鮮。附近紅石岩下的溫泉,一池熱水之中,密集的泉眼,整天無休止“咕嘟、咕嘟”地往外湧冒著一朵朵跳躍、翻滾的水花。正中的幾眼大熱泉翻出的水花高出水平麵30厘米50厘米,水花直徑達20厘米。在大池邊有一小片“石林”,岩柱是由不斷湧冒出泉水的礦物質日積月累堆積而成的,每根岩柱本身就是一眼熱泉。岩柱奇形怪狀:有像頭戴帽盔的“武士”,有亭亭玉立的“石筍”,有如倚天而立的“長劍”。最粗的岩柱兩(liang) 人合抱不攏,最細的直徑也有30厘米最高的10多米,最低的也有1至2

  藏北高原是馳名全國的天然牧場,肥壯的牛羊猶如天上的星星散落在無邊的草原同時,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野生動物樂(le) 園。

  這裏既有體(ti) 態碩大、奔跑時騰起遮天蔽日塵土的野犛牛和藏野驢;也有被稱為(wei) 草原小精靈、一小時能奔跑80公裏的藏羚羊……無數的野生動物給空曠的草原增添了無限生機。

  藏北高原的地形和地貌,造就了景象萬(wan) 千的草原世界。雖然這裏地廣人稀,空曠荒涼,年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更有無盡的風沙席卷而過。然而,隻要你走進她,貼近她,就會(hui) 被她的博大所吸引,被她深沉的熱情所感化。

  這讓我想起我國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偉(wei) 、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yu) 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


這是自駕遊遊客在藏北高原一湖泊前遊覽(唐召明2009年攝)

  近年來,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的旅遊熱已經擴展到了藏北高原,神奇的風光,變幻莫測的氣候,富有詩意的牧民生活和豐(feng) 富多彩的藏北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成為(wei) 一處最具魅力的旅遊打卡地。(新利平台 文、圖/唐召明)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