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唯一!榮譽背後的那山那人

發布時間:2022-11-26 14:58:00來源: 新利平台

  新利平台訊 日前,應急管理部公布了第六屆全國119消防獎獲獎名單,西藏森林消防總隊昌都市支隊卡若區中隊獲先進集體(ti) 表彰,是西藏自治區獲此殊榮的唯一中隊級單位。

  “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四強黨(dang) 支部”“基層建設標兵中隊”“先進基層黨(dang) 支部”……3人榮立二等功,78人榮立三等功。先後榮立集體(ti) 二等功4次、三等功12次……榮譽背後,這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集體(ti) ?集體(ti) 中的他們(men) ,又是怎樣的一群人?

1  標兵中隊榮譽室 .jpg
圖為(wei) 中隊榮譽室

  海拔3500米、零下20℃,他們(men) 與(yu) 寂寞為(wei) 伍

  卡若區中隊守護著轄區54萬(wan) 平方千米的土地,在這裏,平均海拔3500米,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水,偏遠、寂寞、寒冷……幾乎所有能想到的艱苦,在這裏都能遇到。夏季地表溫度高達50℃,冬季最低氣溫零下近20℃,從(cong) 地理學上定性為(wei) “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然而,這些考驗早已成為(wei) 中隊指戰員的“家常便飯”。從(cong) 2002年組建以來,中隊就在這個(ge) 被戲稱為(wei) “世外桃源”的地方紮下了根。山環著山,樹依著樹,紅頂白牆的營房幾乎是唯一的現代文明元素。“起初這裏一下雪就停電,與(yu) 外界失去聯係。”對於(yu) 雲(yun) 南孩子李峰來說,2016年,第一次來到這個(ge) 從(cong) 10月就開始漫天飛雪的地方,滿足了南方孩子對雪的向往,但雪也會(hui) 帶來煩惱。“有一年冬天過年,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雪,沒有電,水泵也壞了,大家就拿著油鋸去營區後麵的昂曲河,切開表麵冰層,每天提幾十桶的水,洗漱、做飯,洗漱的時候那個(ge) 水刺骨的冷……”後來,李峰就盼著少下雪多出太陽。“剛來的時候,我還很擔心自己會(hui) 被熊和狼給吃了呢。”李峰說。和李峰一樣,98年小夥(huo) 李海東(dong) ,第一次來中隊時“看山看睡著了,醒來還是山”。雖然對卡若區中隊的艱苦有所耳聞,但當自己被分到這裏時,“我還在想自己能不能吃下這份苦。”卡若區中隊戰鬥四班的班長李永權是1997年生人,他已經是卡若區中隊5年的老兵。第一次來中隊時,他非常驚訝,“世上怎麽(me) 會(hui) 有這樣一個(ge) 與(yu) 文明社會(hui) 脫節的地方!”5年過去,李永權說,這裏從(cong) 經常停電斷網、與(yu) 外界接觸很少,到現在營區裏各種設施、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李永權現在有個(ge) 心願,“父母能來這裏看一看就好了”。好像剛來中隊的人,都會(hui) 有些不適應,畢竟這裏是藏東(dong) 高原,環境的惡劣可想而知。“現在感覺,離不開這兒(er) ,也不想離開。”卡若區中隊戰鬥三班副班長達吉說。

7 洛鬆旺修攝   支隊“火焰藍”比武科目山地水泵架設.jpg
圖為(wei) 中隊參加支隊“火焰藍”比武科目山地水泵架設

  “來這裏為(wei) 了什麽(me) ”“在守望什麽(me) ”“大山外麵的同齡人在經曆什麽(me) ”不時出現在隊員的腦海裏。三級消防士王紅強清晰地記得,老隊員們(men) 每次外出體(ti) 能訓練,休息的時候,都喜歡對著層層疊疊的大山呐喊,再一遍遍地聽著大山的回聲,這一聲聲的“應答”,仿佛能回答他們(men) 的疑問。“時間長了,適應了滅火和準備滅火的工作節奏,靠著不斷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衝(chong) 淡了寂寞感,更何況身邊有一起摸爬滾打、生死與(yu) 共的兄弟隊友,漸漸也不覺得有什麽(me) 寂寞和孤獨了。”這是中隊四級消防士李林宏來隊後最大的感受。漸漸地,指戰員們(men) 都發現了這個(ge) “孤島”最大的閃光點。在寂寞中,起床一分不差,點名一天不落,訓練一個(ge) 不少,大山裏的堅守按部就班,“不解”日漸消融,“不舍”正成為(wei) 藏東(dong) “守夜人”的另一種特殊情感,且日久彌堅。

9 張強攝        中隊開展穿越火廊實戰訓練.jpg
圖為(wei) 中隊開展穿越火廊實戰訓練

  建隊20載,撲救森林火災40餘(yu) 次,他們(men) 用青春書(shu) 寫(xie) 擔當

  這是一支每遇森林火災,第一個(ge) 出動、第一個(ge) 達到火場、第一時間投入滅火戰鬥、最後撤離的中隊。卡若區中隊負責的防火麵積達到54萬(wan) 公頃,曾經有人算過,中隊指戰員人均防火麵積約為(wei) 10000個(ge) 標準足球場那麽(me) 大。相較於(yu) 白雪茫茫的冬季,鶯飛草長的春天處處顯露著生機與(yu) 活力。然而,中隊指戰員們(men) 最怕的莫過於(yu) 春季。藏東(dong) 原始叢(cong) 林間、自然保護區植被茂密,地被物厚達20公分以上,可燃物蓄載量大。加之獨特的小氣候極易導致雷擊火,引發森林火災。每逢春、冬兩(liang) 季森林防火滅火緊要期,指戰員需全天24小時戰備,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的森林大火。山林起火時,汽車隻能把指戰員送到距離火場最近的公路,餘(yu) 下的路,都要靠他們(men) 用鐮刀和油鋸開出來,每名隊員必須攜帶少則四、五十斤,多則七、八十斤的打火工具和給養(yang) ,前行的每一步,倍加艱難。從(cong) 奔襲火場途中的負重前行到到達火場後的迎火而戰,指戰員麵對的不僅(jin) 是體(ti) 力的考驗,更是意誌的錘煉。除了這些,他們(men) 還要特別警惕來自大自然的威脅,比如西藏特有的“尼泊爾血蜱”。這種攜帶著致命病毒的昆蟲,是大家必須時刻提防的可怕存在。在與(yu) 蜱蟲多年的“親(qin) 密接觸”中,指戰員們(men) 總結出了對付蜱蟲叮咬的措施,如果發現得早,可以用煙頭把蜱蟲燙出來。如果硬拔或者發現太晚,蜱蟲會(hui) 鑽入肉裏,隻能用刀割進皮肉將其取出。他們(men) 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與(yu) 蜱蟲對抗後留下的傷(shang) 疤,而這些傷(shang) 痕,也成了老隊員向新隊員們(men) 炫耀的“勳章”。

2 洛鬆旺修攝 “10.13”察隅空檔村向火場出征.jpg
圖為(wei) 中隊向火場出征

  32歲的李海昌,在卡若區中隊算是大家的“大哥”,今年是他加入森林消防隊伍的第12年,參加過20多起森林撲滅火任務,回想起每一場“打火”任務,李海昌都能專(zhuan) 業(ye) 地講述火場植被情況。2012年6月19日,貢覺縣發生近10年難遇的重大森林火災,李海昌印象最深,“在機動的過程中,因為(wei) 山很陡,而且全都是油脂含量很高的高山鬆,遇火就會(hui) 發生爆燃,很難找行進的路線。那一場火打得特別辛苦!”在這麽(me) 多年的森林消防救援任務中,李海昌榮立個(ge) 人三等功1次,獲得嘉獎及“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8次。

5 阿旺旦培攝        察雅“4.30”任務中撲打火頭.jpg
圖為(wei) 中隊參加察雅“4.30”任務中撲打火頭

  對“執行過大大小小許多次打火任務”的高漢而言,印象最深、最難也是最暖的一次滅火任務,是2021年4月24日的如美鎮大火。大火被撲滅後,他和隊友們(men) 看守火場。因晝夜溫差極大和連續大雨,無人機無法投送給養(yang) ,所剩無幾的給養(yang) 大家隻能省著吃,“一兩(liang) 塊餅我們(men) 一個(ge) 班七八個(ge) 人分,一小袋糌粑做的湯十幾個(ge) 人喝,我們(men) 讓中隊長和指導員先喝,中隊長和指導員卻讓我們(men) 先盛,最後他們(men) 自己就喝大家剩下的湯;晚上隻能在冰冷潮濕的地上搭帳篷擠著取暖……”最後,高漢他們(men) 在中隊長和指導員的帶領下徒步走出火場。就是這樣的環境和情況,高漢卻說:“條件很苦,但心是暖的!”94年的鄧珠平措,曾經是一名大學生,懷著一顆報效國家的心,他加入了森林消防這支隊伍。回想起在中隊第一次執行撲滅火任務,“那時候剛來中隊不久,就參加了一次撲滅火任務。第一次上山打火很有新鮮感,背囊裏裝滿了給養(yang) ,打火的時候感覺很沉,但不管多累,都咬著牙緊跟整個(ge) 隊伍的步伐,印象非常深刻。”“來中隊八年,基本上每次打火我都去了。”王輝在森林撲滅火任務中主要負責保障通信聯通,與(yu) 前方指揮中心通聯匯報火場情況。他印象最深的也是如美鎮那場大火,“那場火打了八天七夜,每天隻休息四個(ge) 小時,一直沿著火線撲打……”直到與(yu) 其他中隊匯合,王輝和隊友們(men) 才吃上一口熱乎飯,休息了一下。

4 鄧珠平措攝        如美鎮“4.24”任務中成功帶領群眾(zhong) 避險.jpg
圖為(wei) 如美鎮“4.24”任務中成功帶領群眾(zhong) 避險

  00後洛鬆旺修剛來卡若區中隊2年多,作為(wei) 中隊的報道員,在每一次“打火”任務中,他都敏銳地記錄著隊友們(men) 同“火魔”搏鬥的身影。到現在他仍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火場殘酷的情形,“2021年10.13察隅空檔村火場,殘酷的現場環境和戰友們(men) 不屈的背影,我至今難以忘懷。”

1 洛鬆旺修攝      如美鎮“4.24”打火任務後藏族同胞被指戰員連續奮戰的精神所感動.PNG
圖為(wei) 如美鎮“4.24”打火任務後藏族群眾(zhong) 被指戰員連續奮戰的精神所感動

  20代火種傳(chuan) 遞,1600餘(yu) 次青春接力,“老西藏”精神在接續奮進中璀璨奪目

  “藍天麗(li) 日一片陽光,勤勞的人們(men) 在這裏生息,千百年的風霜會(hui) 去更令人神往,告訴我為(wei) 何你如此迷人,那就是無限愛戀……”指戰員們(men) 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心中的昌都》,字裏行間都是對這片土地厚重、深沉的留戀與(yu) 熱愛。

11 鄧珠平措攝        前往昌都市第五高級中學開展“開學第一課”消防知識宣講.jpg
圖為(wei) 前往昌都市第五高級中學開展“開學第一課”消防知識宣講

  “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就是吃苦、忍耐、奉獻,就是要心中有大局、時時顧大局。20代火種傳(chuan) 遞,一茬茬指戰員做到對崗位問心無愧,可對親(qin) 人卻打下了一張張永遠還不清的人生欠條。中隊原一級消防士董紹祥進藏工作16年,去年11月份,病倒在了崗位上,36歲的年紀,卻檢查出心髒病、重度高血壓、骨膜炎等病,當他做完骨關(guan) 節矯正手術、躺在病床上,含著眼淚、用顫抖的手寫(xie) 著離隊申請時,當他即將用最淒涼的方式來結束自己最鍾愛的職業(ye) 生涯時,他做到了對崗位問心無愧。三級消防士向巴朗加近30歲才結婚,去年年初,妻子好不容易才懷上孩子,可由於(yu) 處在高原缺氧環境,妻子懷胎7個(ge) 月時胎兒(er) 胎心停止跳動,住院引產(chan) 2次,大出血險些喪(sang) 命,但他把痛苦埋在了自己心底。“二等功臣”達瓦紮巴在母親(qin) 重病在床時,也沒好好照顧幾天,等到最後趕到時,也隻能站在太平間冷凍的抽屜邊,向掛滿冰霜的遺體(ti) 告別。三級消防士紮巴俄色,妻子患嚴(yan) 重妊娠過敏症,直到推進手術室,他才急匆匆地離開崗位……指戰員們(men) 用樸實的行動回答了“不知明天去哪裏,但知今天幹什麽(me) ”的誓言。

12 阿旺旦培攝        中隊開展新科目水域救援訓練.jpg
圖為(wei) 中隊開展新科目水域救援訓練

  2018年,轉製改革的號角吹響,大家脫下“橄欖綠”,穿上“火焰藍”,職責使命也由單一的防滅火轉為(wei) 以“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救援任務。身上的著裝變了,初心為(wei) 民的宗旨不變;職責使命變了,負重前行的姿態不變。為(wei) 了履行好新時代的使命任務,指戰員們(men) 接過“老西藏”精神火種,在藏東(dong) 高原再次吹響了接續奮進的號角。“卡若區中隊沒有孬人,以前是,以後也是!”指導員張強為(wei) 大家做了動員,也下了命令。應急救援幹什麽(me) ,就勤學苦練練什麽(me) ;救援技能缺什麽(me) ,就集中攻堅補什麽(me) 。山嶽、水域救援,結繩訓練、急救常識……一項項嶄新技能在大家反複摸索與(yu) 實戰演練中成功解鎖,不僅(jin) 如此,每個(ge) 人都成為(wei) 了大山深處的“山裏通”“鐵腳板”“活地圖”。在今年支隊“火焰藍”和綜合保障兩(liang) 項比武中,中隊依靠特有的血性膽氣和過硬的本領能力再拔頭籌,用青春和熱血捍衛著“橙色尖刀”的鐵血榮譽。

  新時代、新征程,中隊在艱苦中堅守著“老西藏”精神,也為(wei) 此收獲了鮮花和掌聲,但指戰員們(men) 心裏都知道,那山還是那山,那人也還是那人。(新利平台 通訊員/張強)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