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抗戰烽火中的邊疆婦女馮雲仙

發布時間:2024-04-01 19:54:00來源: 新利平台


馮(feng) 雲(yun) 仙照片(喜饒尼瑪提供) 

  馮(feng) 雲(yun) 仙,又名雲(yun) 先,藏名為(wei) 格桑曲珍(也譯作格桑雀珍),生於(yu) 1909年,藏族,西康巴安(今四川巴塘縣)人。馮(feng) 雲(yun) 仙因家庭條件及社會(hui) 關(guan) 係,接受了較好的教育。後因婚姻問題,走向成都、南京等地,進一步開闊了眼界。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yi) 對中國發動武裝侵略,全國民眾(zhong) 掀起了抗日救國潮流。馮(feng) 雲(yun) 仙積極匯入其中,表示“我們(men) 都是從(cong) 西南的封建草原社會(hui) 裏掙紮出來的人,我們(men) 都有著一顆樸實的熱忱的心,都願意竭盡自己的一點綿力來為(wei) 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為(wei) 國家的邊防,以至為(wei) 全中國,全世界的婦女運動作一點貢獻。” 

  九·一八事件後不久,“西康旅京同鄉(xiang) 國防救亡會(hui) ”成立,格桑群覺為(wei) 會(hui) 長,馮(feng) 雲(yun) 仙為(wei) 九名執行理事之一。一·二八事變爆發後,馮(feng) 雲(yun) 仙義(yi) 憤填膺,即報名參戰並赴熱河宣傳(chuan) 抗戰。有報道稱:馮(feng) 雲(yun) 仙“因忿暴日在滬猖獗”,特參加蔡廷鍇、蔣光鼐領導的十九路軍(jun) 對日軍(jun) 作戰,發誓“欲手刃敵人而後快”。十九路軍(jun) 軍(jun) 長鑒於(yu) 馮(feng) 雲(yun) 仙纖纖弱質,力不勝任,婉言拒絕了她奔赴前線作戰的請求。隨後,馮(feng) 雲(yun) 仙“目擊熱河當局態度模棱,無抵抗準備,乃特潛行赴熱,遊說二處”。她的這一壯舉(ju) ,被時人稱讚:“聞女士此行,抱有必達目的之決(jue) 心噫,如馮(feng) 女士者,其亦人傑也歟。”當時報刊對她的行為(wei) 給予高度評價(jia) ,並及時予以報道。如1938年的《時事月報》專(zhuan) 門刊載了“抗戰時期之婦女:西康小姐馮(feng) 雲(yun) 仙加緊練習(xi) 放射輕機關(guan) 槍”的照片。至此,馮(feng) 雲(yun) 仙在抗戰中嶄露頭角。 


四川民族學院郭重曦繪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全麵抗戰爆發。馮(feng) 雲(yun) 仙意識到應注重對民眾(zhong) 的動員、傷(shang) 兵的救護以及難民的安置工作。她認為(wei) 一切從(cong) 基層的根本的工作做起,方能收得實效,與(yu) 其做上層的政治活動,不如先在下層多做一些教育、宣傳(chuan) 及調查聯絡的工作為(wei) 有效。 

  在馮(feng) 雲(yun) 仙看來,深入民間與(yu) 民眾(zhong) 聯合在一起,做一些基層工作,是動員所有力量開展抗戰工作的基礎。有鑒於(yu) 此,馮(feng) 雲(yun) 仙結合自身少數民族身份的特殊性,在邊疆地區進行抗戰宣傳(chuan) 及動員;結合自身女性慈愛的本能,對難民兒(er) 童進行救濟及教養(yang) 。馮(feng) 雲(yun) 仙清醒地認識到“我應該更加努力於(yu) 我的本位的工作,以求我們(men) (劉曼卿和高玉柱)的理想,能夠有或多或少的實現,以求對於(yu) 抗戰建國的事業(ye) ,能夠有或多或少的貢獻。” 

  1937年末,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馮(feng) 雲(yun) 仙為(wei) 了適應戰時的需要,積極參與(yu) 戰時服務工作,在漢口與(yu) 上海女工王滌之一起組織成立了著名的“婦女戰時服務團”。她們(men) 的工作主要是慰勞前線將士及宣傳(chuan) 抗日。 

  有記者報道,1938年1月1日,正是新年開始之際,也是戰火紛飛之時。馮(feng) 雲(yun) 仙帶領著服務團團員在這個(ge) 特殊日子裏到前線慰勞抗戰受傷(shang) 戰士。當時,團員們(men) “腳步和著腳步,臂膀挽著臂膀的歌聲,響進了平漢醫院的大門,響徹了醫院的每個(ge) 角落”。馮(feng) 雲(yun) 仙率先發言,說明此次慰勞的意義(yi) 後,團員們(men) 為(wei) 傷(shang) 兵唱歌、替他們(men) 給親(qin) 人寫(xie) 信等。大家力圖從(cong) 各方麵努力使傷(shang) 病員在精神上得到些許安慰。傷(shang) 員們(men) 很快被積極、樂(le) 觀且充滿鬥誌的氛圍所感染,“他們(men) 的情緒很高,都很激昂,他們(men) 的信沒有一個(ge) 說泄氣話的”。馮(feng) 雲(yun) 仙在替將士們(men) 寫(xie) 信時,有位戰士注意到她佩戴的戒指,感歎道:“這位是西康人,現在也在這兒(er) 為(wei) 國家服務,這正表示著我們(men) 國家現在是不分民族,不分黨(dang) 派的為(wei) 國努力,我們(men) 應該很快地回前線殺鬼子啊!”馮(feng) 雲(yun) 仙激動地說道:“是的!我們(men) 中華民族是一家,現在來爭(zheng) 取民族的生存,當然也要大家一起來幹!”傷(shang) 員和馮(feng) 雲(yun) 仙之間的對話將此次慰勞活動推向高潮,使傷(shang) 員們(men) 真切地感受到祖國各族人民團結的堅強力量。無論是馮(feng) 雲(yun) 仙、服務團團員還是平漢醫院的全體(ti) 傷(shang) 病員,均情緒高漲、鬥誌昂揚。馮(feng) 雲(yun) 仙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當我們(men) 的戰時服務團訓練期滿後,慰勞會(hui) 並沒有工作分配給她們(men) 做,我覺得在這國難嚴(yan) 重的今日,這麽(me) 多青年婦女,整日吃飽了公家的飯,沒有事做,心裏實在有點過意不去,於(yu) 是便帶著她們(men) 做點防護團的工作,每當警報到來的時候,我們(men) 團員都走到街頭上去,規勸民眾(zhong) 躲到避難室去,還告訴他們(men) 種種防空防毒的常識,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我們(men) 發現了大批的難民兒(er) 童,我跟他們(men) 玩著,唱著,當警報解除後,我便要他們(men) 排列成了隊伍,教他們(men) 唱歌,我快活得不得了,因為(wei) 我發現了一件最重要而最有意義(yi) 的工作……我們(men) 便不分晴雨與(yu) 遠近,天天上難民收容所去教育他們(men) 。 

  1938年2月13日,《新華日報》發表了《救濟和保育我們(men) 的兒(er) 童》的社論和毛澤東(dong) 、周恩來、朱德等著名人士的題詞和詩文。3月10日,“中國戰時兒(er) 童保育會(hui) ”在武漢漢口成立,宋慶齡為(wei) 名譽理事長,理事長、副理事長分別由宋美齡、李德全擔任,並推選出國共兩(liang) 黨(dang) 和無黨(dang) 派的社會(hui) 知名愛國婦女56名任理事,馮(feng) 雲(yun) 仙擔任西康省分會(hui) 理事。“中國戰時兒(er) 童保育會(hui) ”是一個(ge) 具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性質的婦女組織。 

  1938年4月7日,“蒙藏回族聯合慰勞抗戰將士代表團”組成,馮(feng) 雲(yun) 仙為(wei) 康藏代表之一。4月8日,她隨代表團出發到平漢、津浦兩(liang) 戰區慰勞抗日將士。23日,馮(feng) 雲(yun) 仙在“國民外交協會(hui) 歡迎蒙藏回代表團”大會(hui) 上致辭,充分表達了團結民眾(zhong) 及擁護抗戰之摯誠。4月24日,“中國戰時兒(er) 童保育會(hui) ”派出的第二支前線搶救隊,由保育委員會(hui) 副主任唐國楨和宣傳(chuan) 委員會(hui) 委員徐鏡平率領,從(cong) 武漢專(zhuan) 程趕往開封、鄭州,負責搶救這一帶戰區的難童。馮(feng) 雲(yun) 仙擔任第一分隊隊長,率領部分成員和醫護人員前往抗日戰爭(zheng) 前線的河南鄭州,接收約1700餘(yu) 名難童回漢口。武漢保衛戰後期,華中戰局吃緊,抗敵後援委員會(hui) 在武漢組織成立了“戰地兒(er) 童搶救服務團”,馮(feng) 雲(yun) 仙擔任副團長。馮(feng) 雲(yun) 仙冒著敵機轟炸的煙火和機槍掃射的危險,“赴前線搶救了一批兒(er) 童來漢,又在當地收容後撤之難童,成立西康教養(yang) 院欲撤至西康”。 

  外國記者莎綠蒂·何登在《大公報》載文形象地描述了馮(feng) 雲(yun) 仙奔走在搶救難童工作中的精神麵貌:“她的精神氣色,顯著光榮的健壯,穿著青草綠色的襯衫,藍布的工人褲……這個(ge) 青年婦人和兩(liang) 個(ge) 本身也是安徽難民的勇敢的助手,曾經在前線各村莊來往好幾個(ge) 月,從(cong) 毀墟中拯救了幾百嚇壞餓壞的兒(er) 童”。 

  6月10日,蒙藏回代表團在漢口市一江春禮堂舉(ju) 行歡迎世界學生代表團茶會(hui) ,黨(dang) 政機關(guan) 及各團體(ti) 出席者約百餘(yu) 人,馮(feng) 雲(yun) 仙作為(wei) 藏族代表與(yu) 新疆、蒙古代表等一同出席,且皆以主人的姿態在場和來賓們(men) 攀談。會(hui) 上馮(feng) 雲(yun) 仙用流利的國語致詞並唱了一首“西康山歌”:“在山上打老虎,要大家的團結,方才能夠把老虎打死”。她唱完並馬上把它的意義(yi) 翻譯出來,說道:“現在日寇是老虎,我們(men) 是打老虎的人!”《大公報》報道稱,“世界學生代表團對於(yu) 這位極遠山區裏來的女性,表示十分注意。這正是表現著中國有著‘偉(wei) 大的統一’!”馮(feng) 雲(yun) 仙在歡迎世界學生代表團茶會(hui) 上的表現,給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學生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展現了一位邊疆女子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宣告了中華民族共同抗戰的決(jue) 心。 

  1939年,馮(feng) 雲(yun) 仙的照片與(yu) 鄧穎超、史良、丁玲、謝冰瑩等同時代的著名女性刊登於(yu) 雜誌同一頁。鄧穎超、史良、丁玲、謝冰瑩及馮(feng) 雲(yun) 仙均為(wei) “戰時兒(er) 童保育會(hui) ”成員,其中鄧穎超、史良為(wei) 總會(hui) 理事會(hui) 成員、常務理事會(hui) 常務委員之一。 

  伴隨著抗日戰爭(zheng) 的全麵爆發,邊疆地位愈發重要,邊疆建設與(yu) 開發的呼聲日益高漲。馮(feng) 雲(yun) 仙生長在邊疆地區,既有對家鄉(xiang) 的了解,又有對抗日戰爭(zheng) 的深刻認識,在這方麵責無旁貸。1938年10月12日,在馮(feng) 雲(yun) 仙帶領的“中國戰區兒(er) 童邊疆宣傳(chuan) 團”在重慶正式成立,其重要使命就是擴大宣傳(chuan) 力度,使邊疆同胞亦知國家之危機。中國戰區兒(er) 童邊疆宣傳(chuan) 團團員多是一些富有愛國熱誠的難民兒(er) 童,共30人(男26人、女4人),年齡最大者為(wei) 17歲,最小者僅(jin) 9歲。 

  馮(feng) 雲(yun) 仙曾撰文總結這些團員的特點:首先,團員們(men) 有信心,願意為(wei) 抗戰奔走;其次,有熱情,且能說較為(wei) 流利的國語;其三,來自不同地區,有著特殊經曆。他們(men) 曾在淪陷區目睹過日寇的殘暴行徑,親(qin) 身飽受著敵人的皮鞭毒打,親(qin) 眼看見敵人搶東(dong) 西、燒毀房子等情形。基於(yu) 以上幾點,馮(feng) 雲(yun) 仙采取新的工作方式,在宣傳(chuan) 內(nei) 容上鼓勵團員將他們(men) 的親(qin) 身經曆都真實地說出來,傳(chuan) 播到大後方,傳(chuan) 播到基層社會(hui) ,傳(chuan) 播到遙遠的邊疆,喚起同胞,使他們(men) 認識到日本軍(jun) 閥的殘暴,激發他們(men) 的抗戰情緒,自動起來參加抗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宣傳(chuan) 團在團長馮(feng) 雲(yun) 仙的率領下,原計劃轉道西康,但因環境關(guan) 係,未能深入,轉向川西及川南民族地區進行宣傳(chuan) 。在川西曆經溫江、灌縣等13縣、元通場、街子場等35鄉(xiang) 鎮;川南方麵,由眉山,嘉定進入雷馬、屏峨各縣,計在川南先後經馬邊等二十二縣,石腳營等43個(ge) 鄉(xiang) 鎮。曆時三年六個(ge) 月,宣傳(chuan) 團在大小涼山一帶停留的時間最久,收獲亦最大。他們(men) 的宣傳(chuan) 對象除了軍(jun) 校學生、大學生、中小學生、士兵還包括一般民眾(zhong) 。宣傳(chuan) 工作由演講隊、話劇隊、歌詠隊、救護隊、文字隊、展覽隊等6個(ge) 分工不同的小分隊承擔。 

  中國戰區兒(er) 童邊疆宣傳(chuan) 團針對過去抗戰宣傳(chuan) 不注意老百姓的生活,他們(men) 生活圈子內(nei) 的事,他們(men) 的情緒,他們(men) 生活中發生的問題;不貼近當時當地的特點,采取注入式的、說教式的,甚至於(yu) “訓話”式等不足之處,加以修正。如話劇隊演出的劇本有《祖國的兒(er) 女》《小三子》《活捉東(dong) 洋人》等,同時又穿插了金錢板、花鼓、獨角戲、“機器人”、雙簧等用舊瓶子裝新酒的雜耍。歌詠隊則從(cong) 音樂(le) 方麵播植了愛國種子,小團員們(men) 用響亮的吼聲,替代著英勇衝(chong) 鋒的號角,替代著有文字戰士的筆杆。文字隊主要負責編發壁報,內(nei) 容圖文並重,文字著重通俗趣味。展覽隊,常常舉(ju) 行街頭漫畫、抗戰照片與(yu) 邊地生活照片巡回展覽,所收集的前方英勇將士浴血抗戰的照片,敵人奸淫燒殺的照片,以及邊地照片,政府救濟難童的照片共3420張,使普通民眾(zhong) 對抗戰與(yu) 邊疆地區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團員們(men) 注重學習(xi) 當地語言、結合當地風俗,注入抗日救國的新內(nei) 容進行宣傳(chuan) ,如廣西采茶調、四川民歌、打金錢板、打連響等。團員們(men) 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chuan) ,在城市鄉(xiang) 村共演講379次、運用戲劇的方式宣傳(chuan) 共計246次、歌曲計210餘(yu) 首。當地人民十分喜愛,因而取得了很好的宣傳(chuan) 效果。 

  1940年2月22日,中國戰區兒(er) 童邊疆宣傳(chuan) 團與(yu) 成都市立第一小學,市立第六小學、市立第九小學等單位一起,為(wei) 響應各界春節運動,在當時成都的少城公園內(nei) 舉(ju) 行春節露天宣傳(chuan) 大會(hui) ,全市兒(er) 童聯合參加表演話劇、歌詠、雜技等節目,及抗戰木刻漫畫相片展覽。 

  1941年1月4日,馮(feng) 雲(yun) 仙擔任東(dong) 方文化協會(hui) 常務理事,並出席首次理監事會(hui) 議。會(hui) 議提及日本帝國主義(yi) 者之凶暴,“全國人民應同日本帝國主義(yi) 奮戰到底,這不僅(jin) 是保衛國家,也是保衛東(dong) 方文化”。次日,馮(feng) 雲(yun) 仙參加邊疆協會(hui) 等文化團體(ti) 舉(ju) 辦的第三次晚會(hui) ,並參與(yu) 合唱,晚會(hui) 在全體(ti) 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聲中結束。 

  抗戰勝利後,這位來自邊疆的婦女馮(feng) 雲(yun) 仙以其在反侵略戰爭(zheng) 中出色的表現獲授勝利勳章。(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人/喜饒尼瑪) 

(責編: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