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打通這條極高風險的隧道,他們給龍門山斷裂帶裝上了“脊柱骨”
成蘭(lan) 鐵路茂縣隧道12日全線貫通,川西北高原即將告別沒有鐵路的曆史。
成蘭(lan) 鐵路建設者在龍門山後山活動斷裂帶核心部位,開創性地使用“仿脊柱”隧道設計,曆時74個(ge) 月,最終打通了這條極高風險隧道。
茂縣隧道位於(yu) 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光明鎮,隧道穿越龍門山後山活動斷裂帶核心部位長達700米,全長9913米,屬極高風險隧道。
成蘭(lan) 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活動斷裂核部,受構造擠壓,隧道圍岩極其破碎,呈粉末狀,原始地應力高,隧道發生了嚴(yan) 重的擠壓變形,最大單側(ce) 變形量達190cm,拱頂沉降值達到78cm,變形量在國內(nei) 在鐵路建隧道中罕見。
中鐵二院成蘭(lan) 鐵路隧道設計負責人薑波說,按照常規設計,活動斷裂可能發生的錯動和位移極易造成隧斷路毀。最終,設計方案從(cong) 動物脊柱獲得靈感,由將斷層帶的隧道結構設計為(wei) 34個(ge) 短節段和超寬接縫連接,使隧道具備適應錯動及轉動的能力。
該設計和傳(chuan) 統硬木“玩具蛇”有類似之處,是我國隧道科學研究者從(cong) 傳(chuan) 統智慧中汲取的靈感,試驗表明,該設計可大大降低活動斷裂錯動的危害,同時易於(yu) 修複。
在施工中,隧道采用高度機械化施工,實現“快挖、快支、快錨、快封閉”,創新采用分次多層支護、長短錨杆組合的變形主動控製支護體(ti) 係,最終成功通過變形段落。
成蘭(lan) 鐵路成都至黃勝關(guan) 段位於(yu) 四川省境內(nei) ,起於(yu) 成都市,向北延伸,全長275.8公裏,橋隧比79.37%,設計時速每小時200公裏,於(yu) 2013年10月正式開工。
74個(ge) 月裏,建設者們(men) 相繼攻克技術難題,形成“成蘭(lan) 鐵路高地應力軟岩大變形控製技術”在全國推廣,申請實用新型專(zhuan) 利16項,形成省部級施工工法5項,為(wei) 我國西南地區軟岩隧道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成蘭(lan) 鐵路起於(yu) 四川成都,經茂縣、鬆潘、九寨溝等高原縣,最終抵達甘肅蘭(lan) 州,是我國又一條高原“天路”,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西部鐵路網,密切西南、西北間聯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成蘭鐵路建設為啥這麽難?6年多打通一個隧道 平均每天不到5米
作為中國最難的在建鐵路,成蘭鐵路正頑強地在四川境內向北挺進。這條鐵路建設為啥這麽難?剛剛貫通的茂縣隧道,是個最佳“樣本”。[詳細] -
曆時74個月建設 成蘭鐵路茂縣隧道全線貫通
曆時74個月建設的成蘭鐵路茂縣隧道當日全線貫通。該隧道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茂縣光明鎮,穿越龍門山後山活動斷裂帶核心部位,全長9913米,屬成蘭鐵路全線重難點工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