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阿工業園區“複工記”:“飛地經濟”助涉藏州縣民眾圓夢
已複工的四川聖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張浪 攝
生產(chan) 車間消毒完畢、準備好疫情防控物資,位於(yu) 四川金堂“成都—阿壩工業(ye) 集中發展區”(以下簡稱成阿工業(ye) 園區)內(nei) 的四川聖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複工。藏曆新年期間,酥油燈訂單大漲,今年36歲的藏族漢子足巴孝正戴著口罩,和同事加班加點完成訂單。
四川聖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5月從(cong) 阿壩州鬆潘縣搬遷至成阿工業(ye) 園區。該園區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由成都市和阿壩州合作共建,是中國第一個(ge) 涉藏州縣與(yu) 內(nei) 地共建的嵌入式工業(ye) “飛地”。
“自從(cong) 到這裏工作,我的收入漲了一倍,去年賺了10萬(wan) 元人民幣。”此前是一名貨車司機的足巴孝介紹,自己所在的公司共有近30名員工,其中約70%是藏族。“大家都為(wei) 了各自的夢想在努力奮鬥。”
在四川聖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澤旺孝看來,落戶成阿工業(ye) 園區後,公司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園區提供統一人工管理,水電費、稅收等方麵有優(you) 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從(cong) 成都發貨,物流運輸方麵的成本也大大降低,綜合下來一年能節約近200萬(wan) 元運營成本。”
成阿工業(ye) 園區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主任楊榮茂介紹,通過“飛地”模式,能夠有效破解民族地區因為(wei) 地理、交通、人才等因素工業(ye) 發展受限的問題。園區在承接阿壩州工業(ye) 企業(ye) 的同時,還能緩解當地工業(ye) 生產(chan) 壓力,從(cong) 而保護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為(wei) 涉藏州縣民眾(zhong) 提供更多就業(ye) 機會(hui) 。
據悉,成阿工業(ye) 園區通過與(yu) “9+3”免費教育計劃學校建立合作機製,每年組織用工企業(ye) 到阿壩州開展招聘活動,多渠道引導剩餘(yu) 勞動力到園區就業(ye) ,已累計吸收阿壩州上千名民眾(zhong) 就業(ye) 。
已複工的四川聖祥佛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張浪 攝
“剛來園區工作時,企業(ye) 和人都不多,而現在漫步園區,隨時都可以聽到機械的轟鳴聲。”藏族姑娘易華蓮來到成阿工業(ye) 園區工作已超過7年。她介紹,園區正逐漸複工,藏曆新年後,她所在的公司有三名藏族員工乘坐政府包車,直接從(cong) 家門口回到單位。在疫情期間,這樣“點對點、門對門”的複工方式讓大家十分安心。
2019年,成阿工業(ye) 園區新簽約引進6個(ge) 項目,協議總投資43億(yi) 元,新增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13戶,累計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共計82戶,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85.92億(yi) 元,同比增長6.86%。
四川省國中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龐國佑告訴記者,公司在阿壩州紅原縣建設了生態養(yang) 殖基地,與(yu) 牧民合作養(yang) 殖犛牛,售賣鮮肉原料。2010年落戶成阿工業(ye) 園區後,公司拓展了犛牛肉深加工業(ye) 務,如今公司年產(chan) 值超過3億(yi) 元。“最重要的是,我們(men) 將紅原的生態犛牛肉推廣到了更多地方。”
這一想法與(yu) 成阿工業(ye) 園區未來的發展規劃不謀而合。楊榮茂介紹,未來擬進一步吸引農(nong) 、旅相關(guan) 產(chan) 品加工企業(ye) 到園區辦廠,將園區逐漸打造成為(wei) 一個(ge) 麵向發達地區,推廣民族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商品的窗口,並向外輻射。“還將吸引更多涉藏州縣民眾(zhong) 到園區就業(ye) ,推動涉藏州縣剩餘(yu) 勞動力轉移。”
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所副教授胡國平介紹,除了成阿工業(ye) 園區,四川還成立了甘眉工業(ye) 園區等涉藏州縣工業(ye) “飛地”。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是生態敏感區、脆弱區,發展工業(ye) 有一定限製,這樣嵌入式的工業(ye) “飛地”相比“單純把產(chan) 業(ye) 放在欠發達地區”幫扶模式,減少了跨區域的交通成本,有利於(yu) 民族地區生態保護,留住過去引不進、留不住的“大項目”,更具有持續性、操作性、經濟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紅原首個飛地產業園有望明年3月前開工
11月16日,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與對口幫扶的綿陽市、浙江溫州市商會代表齊聚綿陽三台縣,三方就飛地產業園區首期土地使用麵積進行會商。這也意味著,紅原縣首個飛地產業園建設邁出實質性一步。[詳細] -
四川省理塘縣17個“飛地”蔬菜大棚讓貧困戶嚐到產業扶貧甜頭
今年,根據貧困村意願,將繼續建好’飛地’蔬菜大棚,力爭讓園區大棚規模達到100個,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設施農業轉變的曆史性跨越,引領帶動當地貧困群眾通過不斷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實現脫貧。[詳細] -
四川藏區“飛地園區”集聚發展綠色產業 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逾40億元
記者近日從省政府網站獲悉,上半年四川省藏區飛地產業園區共實現工業總產值40.8億元。鼓勵藏區與內地合作共建產業園區,“飛地”發展,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已成為四川省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重要舉措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