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四川爐霍:“職教+非遺”免費教學助藏族青年追夢

發布時間:2020-06-18 10:2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我喜歡畫畫,以後想做一名唐卡畫師,用一生畫唐卡。”6月中旬,四川甘孜州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學校教室裏,18歲的兄其多吉盤腿坐在畫布前,小心翼翼地給一幅四臂觀音上色。說起夢想,他的眼睛閃爍著光亮。


6月中旬,唐卡畫技能班裏的學生們(men) 正在完成自己的畢業(ye) 作品。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唐卡是藏族傳(chuan) 統繪畫形式,內(nei) 容涉及曆史、文化、宗教等諸多領域,在上千年曆史中發展出諸多流派。爐霍縣的郎卡傑畫派在康巴地區遠近聞名,構圖、造型、設色、線條均有獨特風格,不僅(jin) 集眾(zhong) 家所長,更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畫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但多年來,爐霍縣的郎卡傑唐卡畫師越來越少。“傳(chuan) 統的唐卡繪畫傳(chuan) 習(xi) 以師徒製為(wei) 主,需要學生家庭承擔生活、顏料、畫具等費用,這對農(nong) 牧民家庭是筆不小的支出。”63歲的澤仁達吉年輕時通過師徒製成為(wei) 畫派傳(chuan) 承人,在他看來,傳(chuan) 統的傳(chuan) 承方式需要改變。


6月中旬,學習(xi) 唐卡畫3年的翁措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將非遺傳(chuan) 習(xi) 與(yu) 職業(ye) 教育結合,是當地“破題”唐卡傳(chuan) 承困境的探索。2017年9月,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學校成立,作為(wei) 現代教育與(yu) 師徒教育結合的試點,這所學校由校企合作建立,學生三年後畢業(ye) 授予中專(zhuan) 文憑,學習(xi) 期間一切費用由企業(ye) 承擔。

  家住新都鎮俄日村的兄其多吉是學校的第一批學生,今年7月就將畢業(ye) 。3年來,他在澤仁達吉等郎卡傑唐卡畫師的教學下,分階段學習(xi) 素描、上色、畫成品。眼前這幅四臂觀音唐卡是畢業(ye) 作品,已進入收尾階段。

  繪畫中的兄其多吉屏氣凝神,用細毛筆蘸上礦物原料小心塗抹。“畫唐卡一定要心靜,慢慢來,不能急,跟修行一樣。”學畫3年,這是他最重要的心得。

  “我從(cong) 小就喜歡畫畫,以前沒有唐卡學校,想學要拜師,在這裏學畫免費,我很珍惜。”在兄其多吉看來,學唐卡是他人生的重要選擇,他來自農(nong) 牧民家庭,學會(hui) 一技之長對家庭大有幫助。“爸爸媽媽沒什麽(me) 文化,但他們(men) 很支持我,每周回家一直給我說加油,我也要給弟弟妹妹做榜樣。”

  “學會(hui) 一技,就業(ye) 一人,脫貧一戶,造福一方”是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培訓學校的辦學目標。校長東(dong) 華說,目前學校共有4個(ge) 專(zhuan) 業(ye) 技能班,其中唐卡繪畫65人,民族服裝縫紉13人,預計學生畢業(ye) 後每月能為(wei) 每戶家庭增加3000元人民幣左右的經濟收入。


6月中旬,唐卡畫初級班裏一名學生正在進行唐卡畫素描練習(xi) 。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唐卡是學校最重要的教學內(nei) 容,他們(men) 畢業(ye) 後不僅(jin) 可以解決(jue) 自己的生存問題,也能傳(chuan) 承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東(dong) 華說,學生畢業(ye) 後可自主創業(ye) 繪製唐卡,可簽約唐卡公司做專(zhuan) 職畫師,可繪製寺院壁畫,也可做唐卡美術興(xing) 趣班老師。“選擇有很多,學校會(hui) 盡力聯係安排。”

  再過一個(ge) 月,兄其多吉就要學成畢業(ye) ,和一起學習(xi) 的許多同學一樣,“一生畫唐卡”已是既定的人生規劃。“我想先看學校的安排,也關(guan) 注招聘信息,成都、西藏、青海,哪裏招聘畫師我就去哪裏。”對於(yu) 未來,這個(ge) 正在追夢的藏族青年有很多想象。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