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護衛“中華水塔”守護“青海藍”
圖為(wei) 黃河源頭的黑鶴。多太 攝
昂賽瀾滄江大峽穀、玉樹隆寶濕地霰雪初霽,盡顯高原清冷之美;長江北源玉珠峰、年保玉則雪山巍峨佇(zhu) 立……青海省在“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交出滿意答卷的基礎上,“十四五”期間將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全麵開啟建設美麗(li) 青海新征程。
圖為(wei) 察爾汗鹽湖濕地的大天鵝。格爾木市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護衛“中華水塔”
位於(yu) 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xiang) 峽口村的禹王峽,是黃河流經青海省境的最後一道峽口。2月寒冬,這裏的黃河湛藍如洗,清澈的天空倒映在水麵上,在兩(liang) 岸青山的襯托下,讓這個(ge) 西部之地頗有南國風情。
說起禹王峽黃河生態環境的改善,日前,峽口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進才深有感觸:“這兩(liang) 年到這裏過冬的野鴨越來越多了,而且棲息時間也明顯延長了。入冬後,還出現了罕見的大天鵝。”
2021年,青海省成為(wei) 全國唯一河流國家考核斷麵Ⅰ類-Ⅲ類水質比例達到100%的省份,長江、黃河、瀾滄江出省境斷麵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斷麵水質達到Ⅲ類,青海湖、龍羊峽等重點湖庫水體(ti) 保持優(you) 良。青海每年向下遊輸出超過600億(yi) 立方米的源頭活水。
為(wei) 了護衛“中華水塔”,青海省2021年推進美麗(li) 河湖建設,統籌長江、黃河、青海湖等重點流域水生態修複和水環境治理,安排中央水汙染防治資金21.16億(yi) 元實施36個(ge) 項目,持續提升長江、黃河源頭水源涵養(yang) 功能。
馬進才說,為(wei) 了保護黃河幹流的生態環境,民和縣對河道及周邊地區的養(yang) 殖業(ye) 予以規範和控製。綠水藍天拉動了當地旅遊業(ye) 的發展,實現了經濟與(yu) 生態的綠色和諧發展。禹王峽在當地政府和群眾(zhong) 的保護下,將源源不斷的清水輸送到下遊地區。
圖為(wei) 長江源頭。孫睿 攝
守住“青海藍”
“入冬以來,降雪天氣雖少,卻鮮有霧霾和揚塵天氣出現,抬頭便是透亮的藍天。”有晨練習(xi) 慣的西寧市民王海平對記者說。
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青海省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5.6%,全省8個(ge) 市州首次實現全麵達標;主要城市西寧、海東(dong) PM2.5濃度首次降至二級標準以內(nei) 。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了守住“青海藍”,青海省深化采暖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實施35個(ge) 工業(ye) 企業(ye) 汙染治理項目,淘汰燃煤小鍋爐396蒸噸、老舊車9052輛,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57家,海西州納入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強化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聯防聯控。有序推進燃煤設施淘汰和清潔化改造。持續強化施工工地、渣土運輸和城區裸露地揚塵管控,著力加強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
揚塵一度是西寧市空氣中的首要汙染源。如今,建築工地和拆遷工地裸露土地密閉化覆蓋,鮮有飛揚的塵土。同樣,街道上揚塵也少了,清掃車、灑水車對市區主幹次幹道路進行全時段清掃保潔、灑水、清洗等降塵作業(ye) ,道路變得幹淨整潔。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湯宛峰表示,2022年,青海將以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為(wei) 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為(wei) 工作方針,統籌汙染治理、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奮力開創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嗬護中華水塔美麗底色 天空之境“綠能”澎湃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開局良好,“四地”建設紮實推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詳細] -
青海將用15年持續穩固“中華水塔” 重要水域岸線全麵監管
根據最新印發的《中華水塔水生態保護規劃》,青海將用15年左右時間,讓“中華水塔”更加穩固。[詳細] -
守護“中華水塔” 保衛瑰麗淨土
試點5年多來,我們積極履行源頭責任,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製創新之路。[詳細] -
保護三江源 保護“中華水塔”
在三江源,1.72萬名牧民持證上崗,成為生態管護員,發揮村級社區生態管護主體和前哨作用,牧民從生態利用者變為守護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