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野生動物多了 生態環境好了

發布時間:2022-04-07 09:05:00來源: 光明日報

   從(cong) 事環保誌願活動20多年來,為(wei) 了追蹤了解青藏高原野生動物的生態活動,我先後268次前往青海湖,25次走進三江源,15次遠赴可可西裏無人區,行程16萬(wan) 多公裏。

   背著10多公斤重的攝影器材,我有時在高海拔地區艱難跋涉,有時在山區的泥濘小路、大片的沙漠戈壁上,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我掉進過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冰窟窿,遭遇過狼群的環伺,甚至數次與(yu) 死神擦肩而過。但每當拍攝到野生動物的生動畫麵,我就覺著再苦再累也值了!

   有媒體(ti) 稱我是“中華對角羚之父”,因為(wei) 1997年11月我拍攝到了世界上第一張中華對角羚的照片,當時中華對角羚在全世界隻有200多隻,比大熊貓數量還要少。我越了解,越覺得它們(men) 需要更多保護,不能光欣賞中華對角羚的美麗(li) ,還要呼籲更多的人保護它!

   單靠我個(ge) 人的呼籲遠遠不夠,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都在盡心盡力保護它們(men) 。

   今天,中華對角羚數量已經增加到3000隻,由“極危”下調為(wei) “瀕危”。別看隻變了一個(ge) 字,其中凝聚著多少人的心血啊!

   野生動物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野生動物多了,就代表生態環境變好了,我也用相機記錄著這些變化。你看,原來光禿禿的山上現在綠樹成蔭,以前我們(men) 蹲點好幾天都拍不到的中華對角羚,如今在青海湖畔悠閑漫步,還有雪豹這樣的旗艦物種,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鏡頭中。

   2021年我被生態環境部聘為(wei) 特邀觀察員,這是極大的榮譽和肯定,我一定要盡自己最大力量,在600多場生態公益演講的基礎上,繼續傳(chuan) 遞環保理念,用影像保護自然。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小外孫也成了小小誌願者,他在日記裏這樣寫(xie) 道:“等我長大了,要像姥爺一樣,成為(wei) 保護野生動物、愛護生態環境的專(zhuan) 家……”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