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東科日草場:不以牛羊數量論實力,追求畜牧業更高質量
圖為(wei)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裏的犛牛。張海麟 攝
“奧運會(hui) 有個(ge) ‘冰墩墩’,這牛應該叫‘牛雄雄’”
“不如叫它‘牛魔王’吧”
……
重約800公斤、肩高接近180厘米——眼前的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裏的“形象代言牛”。
這個(ge) 龐然大物,還曾是當地的種公牛評比中的冠軍(jun) “牛王”。
日前,記者走進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如今,每半年,合作社1143頭牲畜就散落在村裏4.02萬(wan) 畝(mu) 的草場上,放牧員跟隨看護。而剩餘(yu) 半年,政府供給的飼料便成為(wei) 牛羊的“免費午餐”,在合作社專(zhuan) 有的畜棚裏飼養(yang) 。
圖為(wei) 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裏工作人員向犛牛投喂飼草。張海麟 攝
幾年下來,這種半舍飼模式取得的豐(feng) 碩成果在東(dong) 科日廣袤的草原上顯露無遺,牧民鼓了腰包,草場生態恢複顯著。
澤庫縣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成立於(yu) 2012年。創立之初的合作社整合全村74.4%的草場和62%的犛牛,籌集現金入股155.2萬(wan) 元,並吸納全村81戶參與(yu) 股份製改造,共折股9.7萬(wan) 股。
圖為(wei) 工作人員轉運飼料。張海麟 攝
通過堅持現代生態畜牧業(ye) 發展路徑,東(dong) 科日村草地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牧民的思想觀念得以轉變,生態有機畜牧業(ye) 生產(chan) 經營能力明顯提升,牧民收入水平明顯增長。截至目前,東(dong) 科日合作社已累計實現分紅數百萬(wan) 元。
“現在不是以牛羊數量論實力的年代了,”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理事長俄尖吉布說,曾經漫山遍野的牛羊讓草原得不到休養(yang) 生息,“連年低下的牲畜存活率,讓我們(men) 必須做出思考。隻有優(you) 化草原生態、追求畜牧業(ye) 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men) 的生活步履才能走得更加穩健。”
走進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大院,得益於(yu) 近些年黃南州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健康發展,如今的東(dong) 科日合作社辦公室、農(nong) 畜產(chan) 品展示廳、良種繁育畜棚、貯料間等一應俱全。
在畜棚外的柵欄裏,母牛慵懶地反芻並守護著蹄下初生的牛犢,絲(si) 毫不因人員走動而感到驚慌。從(cong) 牧民變身飼養(yang) 員的婦女們(men) 進進出出,忙碌著為(wei) 欄裏的犛牛添加飼料。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村依舊是致富的根本之策,改造就要改得徹底……”據悉,為(wei) 進一步規範企業(ye) 化運行模式,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分為(wei) 天然草場放牧組(對3.8萬(wan) 畝(mu) 天然草場分散管理,以劃區輪牧的形式進行輪流放牧)、良種繁育組(負責合作社犛牛繁育工作,對良種高原黑犛牛進行集約飼養(yang) )和商業(ye) 經營組(民族工藝飾品加工和建材市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等3個(ge) 大組分工運作。
圖為(wei) 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裏工作人員擠牛奶。張海麟 攝
通過反複摸索,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采取整合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農(nong) 牧口各類扶持資金等方式,相繼實施了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大學生村官領辦工作、有機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項目、牧區畜用暖棚等項目,修建改造了犛牛高效養(yang) 殖標準化基地,配備了獸(shou) 醫室、有機堆糞場、飼料加工機械、奶罐車等,極大改善了合作社生產(chan) 條件,增強了合作社發展後勁。
目前,東(dong) 科日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被評為(wei) 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ye) 試驗區試點社、省級示範社、智慧畜牧業(ye) 試點社、青海省生態畜牧業(ye) 建設“優(you) 秀合作社”。
培育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持續推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新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談及未來,當地牧民們(men) 表示,農(nong) 牧業(ye) 發展又迎來了新機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澤庫縣:“合作社+科學養畜”村民走上致富路
如今,合作社的犛牛已達3900多頭,羊的數量已超過2500隻。2020年,平均每戶收入最少能達到15000元左右。[詳細] -
生態畜牧業唱響草原新牧歌
生態畜牧業的發展不隻帶來了顯著的增收和帶貧效果。通過合作社推行劃區輪牧、優化草場利用,引入先進的畜牧技術改良畜種、提高養殖效率,草原生態環境也得到了顯著改善。[詳細] -
青海省黃南州創建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州
6月19日,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召開“率先創建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州”啟動大會,開啟了黃南州綠色有機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詳細] -
生態畜牧業的“曲麻日傳奇”
在曲麻日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貯草棚牆麵上,毫無例外地掛著那熟悉的30個紅色大字——“以草定畜入股、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收益按股分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