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黃河源頭的“生態密碼”
五月的黃河源頭,萬(wan) 物複蘇的腳步已悄然臨(lin) 近。程宦寧 攝
五月的黃河源頭,萬(wan) 物複蘇的腳步已悄然臨(lin) 近,潺潺天泉從(cong) 約古宗列的地縫中湧流而出,順流而下滋養(yang) 著延綿百裏的土地,原本荒蕪的草原展現出無限生機,牛羊結隊、蒼鷹翱翔,草原犬鼠在洞口嬉戲打鬧,嫩草也冒出了新尖,準備迎接“又一個(ge) 春天”的到來。
在這生機盎然的景色背後,是長期以來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堅持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而不懈努力的成果。
“黃河之水天上來”。生態是曲麻萊最大優(you) 勢,綠色是黃河源最亮的品牌。曲麻萊有著大麵積天然草原,草地畜牧業(ye) 是當地牧民們(men) 賴以生存發展的基層產(chan) 業(ye) 。
“在曲麻河、麻多等地,由於(yu) 長期過度放牧和曆史礦場的破壞,再加上海拔高、寒冷和幹旱等原因,草產(chan) 量低、退化後恢複慢,導致不少草地不同程度退化,生態功能明顯減弱。”縣農(nong) 牧局局長惠曉明感慨道。
為(wei) 了遏製草原沙化,讓大地再次披上“綠衣”,各鄉(xiang) 鎮黨(dang) 委、政府多措並舉(ju) ,堅持“黨(dang) 建鏈”環扣“綠色鏈”,切實加強草原管護力度。
巴幹鄉(xiang) 組建了代曲村德乃南宗垃圾清運有限公司,麻多鄉(xiang) 打造出全州首個(ge) 垃圾處理項目和垃圾兌(dui) 換超市,積極鼓勵、宣傳(chuan) 牧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到垃圾回收中去,全方位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生態保護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獲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全縣域推廣人工種草項目,真正緩解了草畜矛盾帶來的草原生態安全問題。
“在海拔這麽(me) 高的地方,沒想到種草竟然成功了。”麻多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萬(wan) 鐵練望著4公頃種植的牧草,喜悅地說。
4月底,利用氣候回暖和雨水充沛等有利條件,麻多鄉(xiang) 發動三村群眾(zhong) 300餘(yu) 人,在水土流失、沙化嚴(yan) 重的鄉(xiang) 域開展種草保植工作,鮮紅的黨(dang) 旗在黃土地的映照下,顯得格外亮麗(li) 。研究表明,有草皮地麵與(yu) 無草皮地麵相比,地麵徑流量減少47%、衝(chong) 刷量減少77%。人工種草生長快速,大麵積開展人工種草還可以有效降低風對土壤的侵蝕並有效應對土壤沙化。
“人工種草使自然草場得以休養(yang) 生息,在防治水土流失、風沙和荒漠化,提高飼草產(chan) 量,加快天然草地自我修複能力等方麵,均有促進作用。”有著數十年工作經驗的草原管護員昂文對於(yu) 人工種草的好處津津樂(le) 道。“現在不僅(jin) 因為(wei) 房前屋後人工種草牛羊能吃飽,大範圍的種草養(yang) 地,也讓村子變漂亮了,一到夏季到處都是綠色,真得很舒服,不再是以前的卵石遍地、滿目瘡痍了。”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建設以來,曲麻萊縣的“生態成績單”可謂成效顯著。遊牧民定居工程、退牧還草工程以及易地搬遷工程的全麵貫徹落實,完成禁牧麵積156.5萬(wan) 公頃,實現草畜平均麵積64萬(wan) 公頃。
為(wei) 引導牧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在縣域設置生態公益崗位5000餘(yu) 個(ge) ,並建立“民兵+生態管護員”網格化監測機製,實現“一戶一崗”參與(yu) 生態保護。去年在全州率先啟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禁塑減廢“百日攻堅”專(zhuan) 項行動,對全縣陳年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極大改善了縣域的人居環境。
現今的曲麻萊解鎖了屬於(yu) 自己的“生態密碼”,冰川溪流純淨無瑕,飛禽走獸(shou) 歡快依然,草場綠悠牛羊成群,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黃河源頭第一縣”牧民:從草原走到城市 放下牧鞭享受幸福生活
近年來,格爾木相關部門先後為昆侖文化村建設了便民服務中心、路燈、排汙管道、灌溉水渠、蓄水池等,並配備了環衛設施,讓生活在這裏的生態移民搬遷戶安心、安穩、安居、安業。[詳細] -
江源大地上的那一抹“綠”——青海省曲麻萊縣巴幹鄉采訪見聞
紮西代來說:“從成立誌願者隊伍,再到垃圾清運公司,我們的初衷不變,就是想保護好家鄉的環境,保護好美麗的三江源。”[詳細] -
青海“民兵+”:綠迷彩守護江源清
天高雲淡,碧草如茵。走進海拔4800米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瑪多鄉的“黃河源頭民兵第一哨”,方圓百裏之內隻有一戶人家。遠遠望去,屋頂上飄揚的五星紅旗在藍天雪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豔。[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