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打造世界犛牛種源基地
圖為(wei) 座談會(hui) 現場。李江寧 攝
“在玉樹,犛牛產(chan) 業(ye) 既是優(you) 勢,更是龍頭,選擇玉樹犛牛,把玉樹州打造為(wei) 世界犛牛種源基地,是我們(men) 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和做好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的具體(ti) 舉(ju) 措,將有力推動玉樹州乃至全省打造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對玉樹和全省畜牧業(ye) 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26日,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李青川表示。
當日,“打造世界犛牛種源基地—玉樹犛牛”座談會(hui) 在西寧召開。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是三江源核心區,是綠色有機無汙染區,是四大超淨區的核心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you) 勢、自然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高原、綠色、有機是玉樹農(nong) 牧業(ye) 的特色,生產(chan) 出來的犛牛是打造輸出地的首選。
據介紹,全球約1700萬(wan) 頭犛牛中,中國達到1600萬(wan) 頭,占94%以上,其中青海省597萬(wan) 頭,占全國的37.3%,玉樹州目前犛牛存欄約150萬(wan) 頭,占到青海全省的25%,玉樹犛牛占到全球犛牛總量的十分之一。
圖為(wei) 犛牛在草原上悠閑自得。李江寧 攝
“玉樹犛牛長期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犛牛品種純度高,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品係,具有生長快,屠宰率、淨肉率高、軀體(ti) 大、肉品品質好等特點,在高原犛牛品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通犛牛、玉樹犛牛父本都是野血犛牛。”玉樹州曲麻萊縣縣委書(shu) 記譚晟介紹說,2016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正式批準對“玉樹犛牛”實施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21年列入國家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名錄。
“近年來,我們(men) 紮實加強野血犛牛和紮什加羊兩(liang) 個(ge) 良種繁育,目前良種率在60%左右,計劃在‘十四五’內(nei) 要提高到90%。”譚晟說,“這是一個(ge) 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想做大做強,必須把這個(ge) 鏈條完善鏈接起來,目前,我們(men) 有特色,但是優(you) 勢不強,有優(you) 勢,但不夠強勢,抵禦風險能力較弱,與(yu) 整個(ge) 品種的發展趨勢還不夠匹配。下一步,我們(men) 在戰略上強化種源的科技支撐,加大良種保育繁殖力度,做強優(you) 勢,補齊短板,建設現代高原特色良種基地。”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蘭(lan) 州畜牧與(yu) 獸(shou) 藥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閻萍認為(wei) ,玉樹犛牛資源的挖掘利用和保護的關(guan) 係應為(wei) 動態循環,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未來,要做好玉樹犛牛的育、繁、推、采、供、銷一體(ti) 化,讓玉樹犛牛走向世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古老畜牧業重煥生機——青海玉樹犛牛產業觀察
地處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承擔著守護“中華水塔”的重任,這裏也擁有約150萬頭犛牛。[詳細] -
“我在阿尼瑪卿雪山養犛牛”——認識青海果洛從犛牛和雪山開始
經過開發者的不懈努力,一個智能化、數據化、可視化、規範化、現代化的智慧牧場基礎搭建完畢,“我在阿尼瑪卿雪山養犛牛”項目應運而生。[詳細] -
青海玉樹:野血犛牛繁育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龍麻村的村民土旦嚴培在牛棚裏忙活,給犛牛梳理毛發、再添上新鮮的牧草……土旦嚴培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這頭犛牛。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