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青十二載:特色產業開發助力高原鄉村振興
圖為(wei) 位於(yu)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的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劉秀娟 攝
日前,兩(liang) 輛專(zhuan) 用運輸車輛載著201頭種豬,到達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紮縣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這是天津參與(yu) 援建的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迎來的第一批生豬。
而這座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隻是天津援青十二年來的一個(ge) 縮影。
上述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位於(yu) 尖紮縣坎布拉鎮,計劃建成存欄1000頭基礎母豬繁殖基地一個(ge) 、5萬(wan) 頭生豬育肥基地、飼料加工廠一座、500畝(mu) 種植基地、10萬(wan) 頭生豬屠宰廠一座,形成一個(ge) 綠色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鏈綜合基地。
為(wei) 此,2021年,天津援青指揮部投入210萬(wan) 元項目資金為(wei) 該豬場新建四棟豬舍,其中,公豬舍一棟、種豬舍一棟、妊娠舍兩(liang) 棟,總建築麵積2070平方米。2022年,天津再投入540萬(wan) 元資金進行二期廠房建設,計劃新建4棟生豬養(yang) 殖飼舍,進一步滿足生豬養(yang) 殖需求。
“天津在開展初期調研時,發現項目所在地黃南州範圍內(nei) ,生豬年出欄數很低,完全無法滿足本地區的內(nei) 部需求。生豬養(yang) 殖育肥在這一地區為(wei) 行業(ye) 空白,勢在必行。”天津援青幹部、尖紮縣副縣長王鑫說。
圖為(wei) 黑青稞桃酥效果展示。 劉秀娟 攝
王鑫表示,天津援青時切實結合當地所需,希望充分利用當地糧食和勞動力的資源優(you) 勢,“通過實施規模化養(yang) 殖,提高綜合競爭(zheng) 能力,帶動本地畜牧業(ye) 增長方式的轉變。”
負責運營該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的青海謳賅瑞養(yang) 殖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利介紹,結合當地情況,借鑒規模化養(yang) 殖企業(ye) 的優(you) 勢,養(yang) 殖場引進了自動清除糞便、自動存儲(chu) 等各種先進設施設備,來進行優(you) 勢集成,爭(zheng) 取形成“標準、高效、綠色、環保”的豬場建設模式。
與(yu) 傳(chuan) 統養(yang) 殖相比,該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依托尖紮農(nong) 牧結合、草畜結合的天然條件,以“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互補、循環利用”為(wei) 發展思路,積極探索“以糧帶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的高原循環農(nong) 業(ye) 發展新模式,促進尖紮生態生產(chan) 生活良性循環。
為(wei) 了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日前,青海藏之嬌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上,第一批黑青稞桃酥新鮮出爐,今後有望在天津上市銷售。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曾經也是生活在這裏的農(nong) 牧民主要食物來源之一。
但在青海省黃南州,農(nong) 牧民每年收割黑青稞後,將其晾曬、脫粒、炒熟後,磨成粉製作成糌粑自用,或將部分餘(yu) 糧拿到市場散裝銷售,貼補家用。但是在本地銷售的黑青稞,市場小、價(jia) 格低、保質期短,由於(yu) 運輸成本高,無法向外地銷售,黑青稞的經濟效益無法凸顯。
天津援青指揮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結合黃南實際,精準施策,為(wei) 讓黑青稞走向更大的市場,天津援青幹部牽線搭橋,聯係天津相關(guan) 企業(ye) 與(yu)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學院合作,通過實地考察調研、檢驗檢測、反複試驗,研發出了頗具營養(yang) 價(jia) 值、適合大眾(zhong) 口感的高原特色的黑青稞麵粉。
今年3月份,第一批使用黑青稞研製的成品黑青稞麵粉製作成功,相繼又有黑青稞麥片、桃酥走出高原,通過消費幫扶采購、特通渠道銷售、超市、電商平台等線上線下的銷售方式進入天津餐飲市場,促進黃南當地村民收入穩定提高。
青海藏之嬌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買(mai) 潔說,“研發人員利用大約三個(ge) 月時間,從(cong) 黑青稞特點、性能、口感到製成桃酥產(chan) 品後的優(you) 缺點、色澤、味道、外觀、規格、包裝等方麵,反複研究,才研製出現在的黑芝麻口味的黑青稞桃酥。”
據悉,黑青稞桃酥是繼黑青稞麵粉、麥片之後的又一款黑青稞食品,企業(ye) 目前還在進行黑青稞掛麵和代餐粉的研製試驗,以適合更多市場需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津援青:“組團式”教育幫扶打造“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在黃南州中學和黃南州民族高級中學同時開辦三個“天津班”,150名學生進入天津班學習,真正實現了“把團隊搬到青海”。[詳細] -
天津援青“使者”的高原不了情:有限時間釋放最大光和熱
近十年,34個中央國家部門,17家央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對口支援青海省直有關部門和玉樹、果洛、黃南、海西等自治州,以大量人力、物力、智力、財力投入,助力青海相關州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詳細] -
十年援青十聚力 山海同心奔小康
天津市對口援青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援建資金“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累計落實援助資金10.35億元,實施援建項目227個,其中,2020年實施援建項目42個。[詳細]